乡镇学校圆足球梦 从水泥地上踢出了冠军足球队
还记得位于綦江区打通镇的打通二小吗?本报曾在2014年9月15日第13版,对这所热衷于校园足球的乡镇小学进行过报道。那时候,学校的操场还是水泥地,球门是老师和家长用水管焊接的。一年多时间过去了,3月14日,重庆晨报记者回到这所小学时,水泥地变成新铺的塑胶跑道和人工草皮;校长办公室的柜子里,也摆满学校参加足球比赛获得的奖牌和奖杯。
击碎瞧不起! 从农村娃到全国冠军
伴随着春日和煦的阳光,一年级小朋友在新铺的草皮上练习带球。几个“偷懒”的小朋友躺在新铺的草皮上,幸福地晒着太阳。
“去年,我们参加重庆市青少年足球锦标赛获得女子U13组冠军,校园足球联赛城市发展新区片区赛小组男子组第一。今年1月,我们获得2016年重庆市城市足球联赛暨‘绿茵杯’全国青少年足球邀请赛U11组冠军,这可是属于全国性的比赛。”细数起已经取得的成绩,教练胡洪江满脸自豪。
作为来自乡镇的球队,打通二小到重庆参加比赛时也被其他队瞧不起过。“我们在重庆打比赛时,有些球队可能觉得我们是区县来的,并不放在眼里。”另一位教练刘尧军说。今年1月,2016年重庆市城市足球联赛暨“绿茵杯”全国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在马王小学举行,参赛队伍一共32支,包括主城区的不少球队,还有湖北省足校、广东珠海恒昌足校这些受邀来参赛的球队。但是打通二小却拿下了冠军!这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让刘尧军印象最深刻的是半决赛。“我们和东道主比赛,最后打到点球大战。最后我们赢了!当时孩子们都哭了,我们教练也哭了。”
一鸣惊人! 女足从一球未进到重庆冠军
胡洪江首次带队参加重庆市青少年足球锦标赛是在2014年。那次太惨了,他们不但是最后一名,而且一个球都没进。娃儿踢得不好也正常,第一次出去比赛,完全没有比赛经验。
短短一年之后,来自农村的女孩子一鸣惊人——在2015年的比赛中,她们获得女足U13组冠军,击败了不少主城区足球传统学校的强队。“我们也没想到能拿冠军,真的是非常意外。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也是和这些女孩子能够吃苦、训练特别认真、比赛时敢于拼搏分不开。”胡洪江说。
这批冠军成员中,曾经采访过的留守女孩杨士琼,现在已经在大坪中学念初一。大坪中学反馈过来的情况是,她特别认真刻苦。学习成绩也不错,现在还是年级队长。还有两个去了大坪中学,三个去了西南大学附中。这批女孩子确实非常出色。
大为感动 主城区教练想在这里安家
阳光帅气又有亲和力的何嘉鲲,今年1月来到打通二小担任外聘足球教练,一直待在这里专心带小朋友。他算是出身于足球世家,母亲和姑姑都曾是四川省女足队员。他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到现在已经六年,一直在从事中小学足球训练。
开车需要两个多小时才能从主城区到打通,是什么原因让何嘉鲲选择了这里?“主要还是觉得这里的孩子有潜力,刻苦又朴实。我非常喜欢这里,只要学校不赶我走,我愿意在这里安家落户。作为教练,我希望能够带他们练到最好,尽可能多地获得冠军。”
何嘉鲲也坦言,在这里当教练确实比在主城要付出更多。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场地,他们要组队去打市运会,到时候都是11人制。可整个打通镇上都不可能找到11人制的球场,一些战术他还没法向孩子们传达。
“打通内马尔” 每天6:30起床训练
留着时髦发型的小将穆恒毅是球队主力前锋,今年1月的比赛他一人打入20个进球,成为球队当家射手。穆恒毅皮肤有些黑,发型和内马尔一样酷,有几分“打通内马尔”的感觉,他最喜欢的球星也是内马尔。
穆恒毅家在云阳村,是距离打通镇最远的村子,到镇上要坐一个多小时的车。为了上学,他和姐姐两人目前在镇上租房子住,大人没和他们在一起。每天早上6:30,不需要任何人催促,穆恒毅就起床,然后赶到学校参加早上7:00开始的体能训练。“这个孩子独立性强,能吃苦,也自觉,有一定的脚下技术,也有一定的射门能力。”教练何嘉鲲说。
这样有天赋的孩子,差点和足球擦肩而过。因为穆恒毅爸爸之前不知道什么是足球,还以为就是一种小孩子专门玩的游戏,反对他去踢。为了说服爸爸,小穆在家里拉着他看足球比赛,看了之后他也成了球迷,这才没有反对。现在穆爸爸很喜欢看球,特别喜欢看巴西队和中国队。
谈到自己的将来,小大人一般的他已经有了打算:“我想到主城区读书,继续踢球。未来我想成为职业球员。当然学习也不能丢,现在每天晚上回家,我首先要把作业完成了再做其他事情。”
困难很多 学校的足球梦仍将继续
取得这么多成绩后,打通二小在重庆范围小有名气,其中不少孩子也通过足球获得到主城读书的机会。可对于胡洪江和刘尧军两位教练来说,在一个靠近贵州的乡镇搞校园足球,困难也非常多。刘尧军说:“第一是师资,学校没有专业的足球教练。我只有中专文凭,上学的时候自己喜欢踢,后来跟着网上的视频和一些教学杂志学了点,只能带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战术什么的完全不懂。现在学校的教练都是自己从重庆请来的。第二就是选苗子,在农村很多家长不知道什么是足球,每次动员时都要费一番唇舌。”
最让两位老师头疼的还是费用。现在比赛特别多,他们去重庆比赛也好,到綦江比赛也好,都面临费用问题。特别是去重庆比赛,往返光车费就是每人100元,比赛完了又没法立刻回家,周末吃住都在重庆,开销不小。其实学校已经为学生解决了大部分费用,家长只要出很少的一部分,可因为在农村,即使200、300元对他们来说也不是小数目。这也使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踢球。
本报记者 何艳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