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甲中小俱乐部生存之道:富人狂欢穷人生存
新华社长春3月11日体育专电(记者周万鹏、王昊飞)伴随着国际级大牌的纷至沓来,2016赛季中国职业足球市场也随即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根据专业足球数据网站《转会市场》的最新数据,中超和中甲联赛引进球员共花费合计3.9092亿欧元(约合28亿元人民币),位列全球首位。
在日渐火热的金元足球刺激下,即将打响的新赛季中甲联赛虽看点十足,但也差距显著。天津权健、北京人和、北京北控和大连一方四路豪强呼之欲出;除此之外,大多数烧不起钱的中小俱乐部也面临着生存的挣扎与窘境。无论最终是富人的狂欢,还是穷人的生存,都将是摆在中国足球面前一道关于资本统筹的问答题。
2015年,中甲联赛结束了10年之久的冠名“裸奔”,虽说整体状况渐有起色,但商务开发仍与拥有5年80亿元全媒体版权收益的中超联赛相去甚远。
“冲超这个终极目标,对于大多数中甲球队来说,不仅意味着足球水平的比拼,更多的是经济实力的较量。”一位中甲球队俱乐部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虽然中甲联赛告别“裸奔”,但各队的年终分红却非常有限,几十万的资金对于各支俱乐部,尤其是中小俱乐部来说,仍是杯水车薪。
记者从几家中甲俱乐部了解到,一支球队若要维持在中甲联赛的行列中,每年的投入大约在2000万-3000万元,而这些资金大多出自投资人一家,且由于成绩不佳、关注度差,加之俱乐部自行开发的权益有限,缺乏新资本注入的平民俱乐部在烧钱的职业足球面前时常陷入资金短缺、人才外流、市场萎缩的恶性循环之中。
由于投资方无意继续经营球队,又没有下家接手,中甲球队沈阳中泽于2015年初宣布解散,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在被权健集团收购之前,小本经营的天津松江俱乐部甚至面临被卖掉的危险……
已冲超成功的延边富德俱乐部总经理于长龙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现行条件下,大多数中小俱乐部仍停留在以短期投入获取大额收益的体制中,一旦投入与收益出现严重失衡,必将导致中甲球队陷入生存困境,动荡不安。
同样受困于经济窘境,在经历长达15年的寒冬期后,平民球队延边队上赛季异军突起,创造了冲超奇迹。在该队韩国籍主教练朴泰夏看来,大手笔的资金投入会在某种程度上促进球队成绩的良性发展,但仍存弊端。
“投资者往往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态会导致球队频繁变动,有潜力的青年球员比赛机会不多,成长受到很大的限制,”朴泰夏说,“如果球队要有长远发展,资金不可或缺,但立足本土年轻球员的培养至关重要。”
业内人士表示,解决中小俱乐部摆脱生存的困境,首先应立足于自身建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自律管理,遵守行业规则,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完善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和足协在资源配置上的主体地位,鼓励政府采取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扶持职业足球、社会足球、校园足球的发展,建立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青训体系,才是中小俱乐部的生存之道。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