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足球资讯  意甲

孙可跻身亚洲球员转会TOP10 只能在国内自产自销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1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据英国媒体报道,效力于德甲勒沃库森的韩国国脚孙兴民即将转会至英超热刺队,转会费高达3000万欧元,由此创造亚洲球员转会身价新纪录。

  在亚洲球员转会费排行榜中,两名中国球员进入前十,只是他们的入围反而颇具讽刺意味,因为买入俱乐部全是中超球队。最近几年,中超大肆烧钱,球员身价水涨船高,但是从未得到欧洲主流联赛的认可,正如一句歌词所说的那样:“全都是泡沫,只一刹的花火。”

  中超孙可和于海跻身亚洲球员转会TOP10

  此前转会身价最高的亚洲球员是日本球星中田英寿,1999-2000赛季他从佩鲁贾转会至罗马,转会费为1519万欧元。以当时的经济水平和整体投入来看,这个数字令人震惊。如今,1992年出生的孙兴民即将创造新纪录。3000万欧元的转会费对亚洲球员来说看似是一个天价,不过韩国新星在德甲中的表现对得起这些钱。

  23岁的孙兴民于2008年加入汉堡U17,不久就被提拔到一线队,2013-2014赛季转会勒沃库森时的身价就高达700万欧元。截至目前,孙兴民为勒沃库森出场87次,打入29球,去年与圣彼得堡泽尼特的欧冠联赛他打入两球,成为首位在欧冠联赛中梅开二度的亚洲球员。

  进入亚洲球员转会费前10名榜单的其他球员还有香川真司、朴智星、冈崎慎司这三名日本球员,他们都在欧洲五大联赛中创出过一片天地。“曼联功勋”朴智星不必赘言,重回德甲的香川真司以及效力于英超的冈崎慎司目前踢得风生水起,皆为各自球队的主力。

  两名中超本土球员也在榜单中占据一席之地,今年夏天孙可以934万欧元的转会费加盟天津泰达(后来成为一场闹剧),这个身价可以排在第五位!从贵州人和转投上海上港的于海转会费约为675万欧元,排名第八,比香川真司去年重回多特蒙德时的转会费还要高100多万欧元。

  中国球员身价高只能在国内自产自销

  相比韩日球员出口欧洲,中超球员只能“自产自销”、自娱自乐,身价水分太大。

  6月份德国转会市场公布了最新一期中超本土球员身价榜,转会费为934万欧元的标王孙可身价只有87.5万欧元,缩水11倍。“于半亿”于海的实际身价是70万欧元,缩水接近10倍。

  本土球员中身价最高的是当初还在德甲沃尔夫斯堡枯坐冷板凳的张稀哲,大约为150万欧元,其次为广州恒大的张琳芃,身价100万欧元。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人的身价能够突破三位数。

  这份榜单比较客观地反映出中超本土球员在国际转会市场中的实际身价,这也是整体实力的直观体现。欧洲五大联赛中国球员的身影几乎绝迹,仅存的独苗张呈栋在西甲中下游球队巴利卡诺队的日子并不好过,到头来似乎难以避免“赞助型后卫”的下场。

  再看另外一份榜单:亚洲地区国内俱乐部购进本国球员转会排行榜,前10名中中超本土球员占据8席!除了934万欧元的孙可以及675万欧元的于海外,于汉超、于大宝、姜至鹏等球员的转会费都超过了200万欧元,就连加盟中甲球队河北华夏幸福的宋文杰,转会费都高达305万欧元。值得一提的是,只有两名日本球员进入这份榜单的前10名。

  中超烧钱5亿元投入为日韩联赛数倍

  在恒大的金元政策刺激下,中超从2012赛季走上烧钱之路,各队的总投入平均达到1亿元人民币,之后这个数字开始不断攀升,投入3亿的俱乐部比比皆是,投入2亿只能勉强保级。2015赛季,争冠球队的投入已经进入“5亿元时代”。

  一份数据显示,在2010年2013年这4个赛季里,恒大平均每个赛季的转会投入为1.05亿人民币元,这大约相当于整个日本J联赛4年或者是韩国K联赛15年的转会投入。以此类推,可以想象,整个中超的投入是韩日联赛的几倍。

  另外一份数据表明,2011赛季至2015赛季,中超联赛仅仅在冬季转会期间分别“烧钱”1560万美元、2510万美元、1590万美元、7890万美元和8550万美元。2014赛季是个节点,通过亚洲地区国内俱乐部购进本国球员转会排行榜可以看出,从2014赛季开始,本土球员的身价翻倍增长。

  转会费以及球员工资在各俱乐部总投入中占据大头,英国《每日邮报》曾经推出一份2014赛季全球足球联赛球员薪资排行榜,中超联赛以球员人均年薪20.9万英镑排名世界第15位、亚洲第1位;相比之下,日本J联赛的球员人均年薪为12.7万英镑,排名世界第24位、亚洲第2位。韩国K联赛未能进入这份涵盖34个国家联赛的榜单。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中超烧钱一方面可以提升关注度和竞争力,本赛季联赛冠军争夺如此激烈对球迷来说是件好事。另外一方面,这些年中超的竞技水平和职业化程度进步有限,亚冠赛场依然只能由恒大维系尊严,投入跟产出完全不成正比。

  单纯烧钱可以烧出一个虚假繁荣的美丽泡沫,只是太轻易破碎。怎样把钱用到刀刃上,像日韩那样,加强青训体系建设,这是一个屡屡被提及的话题,但对中国足球来说却像是一个短时间难以改变的死穴。

  □本报记者 孟祥祎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