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光鲜背后有隐忧 本土年轻球员成长令人担忧
本赛季中超联赛颁奖典礼昨晚在长沙隆重举行,绝大多数奖项均名花有主,唯一出现空缺的是“最佳新人奖”。这个看似意外、其实并不意外的结果折射出一大问题:中超在愈发繁荣的同时,本土年轻球员的成长令人担忧。
根据评奖规则,只有在199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本土球员才有资格参加“最佳新人奖”的评选。经过统计,中超所有球队里符合这一年龄要求的本土球员不足30人,有过出场记录的不足20人。在这些球员中,出场时间最多的是上海申鑫队守门员张一诺,他出场21次、共计1965分钟,但他所在的申鑫队以降级告终。
在有限的名单里扒拉来扒拉去,最终,没有一名本土球员在“最佳新人奖”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该奖项只好空缺。
“最佳新人奖”的空缺,凸显中国足球后备力量之薄弱。按理说,20岁出头的球员本能够在球队里得到出场机会,有些人甚至可以挑大梁了。但放眼中超赛场,这样的球员几乎没有。试想,如果中国打算组建一支U22代表队,教练挑选球员的范围只有区区几百人,这样的球队又能达到怎样的高度呢?
在“最佳本土射手”的评选中,上海上港队的武磊以14个进球当选。当初,这个奖项就是专门为中国球员设立的,其中含有鼓励之意,因为近年来中超射手榜上都是外援大行其道。以今年射手榜为例,排在武磊前面的外援多达5名。
另外,在“金球奖”即“最佳运动员”的评选中,广州恒大队的巴西籍球员高拉特最终当选,这是外籍球员连续第八次获得该奖项。中国球员上一次获得该奖项还是2007年,当时获奖的是杜震宇。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金球奖”3名候选者中有一名本土球员,他就是35岁的老将郑智。郑智在如此“高龄”的情况下还能代表本土球员和实力强大的外援竞争“金球奖”,这对中国足球而言实乃一大尴尬。我们不禁要问:那些正值当打之年的本土才俊究竟在哪呢?
回顾那些曾荣膺“金球奖”的本土球员,如黎兵、范志毅、郝海东、宿茂臻、肇俊哲、李铁和郑智,他们都是本土优秀球员的代表。他们在获奖的年份里,为球队取得佳绩立下汗马功劳,是进攻、组织、防守环节上的核心,具备出色的领导能力和精神气质。如今,这样的本土球员在中超赛场已是凤毛麟角。
近年来,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的外援登陆中超,他们固然提高了球队的实力,增强了比赛的观赏性,但中超比赛的主导力量毕竟还是中国球员,中国足球水平的提高说到底还得依靠本土球员。只有本土球员成为各队的顶梁柱,中国足球才有复兴的希望。高炜
新闻链接
2015中超各项最佳
最佳运动员:高拉特(广州恒大)
最佳射手:阿洛伊西奥(山东鲁能)
最佳本土射手:武磊(上海上港)
最佳守门员:曾诚(广州恒大)
最佳新人:空缺
最佳教练员:斯科拉里(广州恒大)
最佳裁判员:谭海
最佳助理裁判员:阿拉木斯
公平竞赛奖:石家庄永昌、杭州绿城、重庆力帆
最佳人气赛区:北京赛区、广州赛区、江苏赛区、重庆赛区
最具社会责任感奖:北京国安、山东鲁能、上海申鑫、辽宁宏运、江苏舜天
国家队贡献奖:广州恒大、山东鲁能、江苏舜天、上海上港、杭州绿城
最佳阵容:曾诚(广州恒大)、张琳芃(广州恒大)、金英权(广州恒大)、冯潇霆(广州恒大)、徐云龙(北京国安)、孔卡(上海上港)、郑智(广州恒大)、黄博文(广州恒大)、吴曦(江苏舜天)、高拉特(广州恒大)、武磊(上海上港)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