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板】阿森纳VS多特:多特把握机会能力更强
特约海布里猫头鹰10月24日报道:
欧洲冠军联赛小组赛第三轮,阿森纳坐镇主场1:2负于上届欧冠亚军多特蒙德。对于枪迷们来说,这样的结果的确不能让人开心。但相信熬夜观看比赛的球迷们都看得出两队之间实力上的差距并不大,多特蒙德富有侵略性的全场紧逼打法搅乱了阿森纳的前场配合,但兵工厂也在比赛的大部分时间里展现出了对球权的控制力。双方都利用了对方的失误破门得分,在这种级别的强强对话中,把握机会的能力往往就决定了比赛结果。多特蒙德做到了这一点,从北伦敦带走三分的他们配得上本场比赛的胜利。而兵工厂的小伙子们也应该好好审视一下这场失利,如果能够以此为契机将球队的一些不足进行及时调整,那么本场比赛的失利也不失为是一件好事。
在失去了所有边锋之后,阿森纳在本赛季一直采用三名攻击型中场配合吉鲁来构成中前场的攻击线。主要的进攻推进路线通常是由中路发起,推进到对方半场之后再过渡到两个边路(主要攻击方向为中场右路)。而多特蒙德则一直坚持边路突击的打法,通过积极的抢断,由边后卫—边锋这一攻击组合进行套边突击的打法,轮番冲击对手的两翼。这两种打法之间的不同,通过两队的传球线路分布图就可以一目了然:
(阿森纳和多特蒙德的传球路线对比图,左图为阿森纳,右图为多特蒙德)
可以看出,在进行攻守转换之后,阿森纳的中卫通常将球交到中路,在推进到中前场的过程中逐渐往边路转移;而多特蒙德则是从后场开始就分到边路,长传也多是向边路转移。中场中路的短传和调度并不多,而两翼的路径显得很清晰分明。而整场比赛的走势也是一波三折,从比赛走势折线图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两队各时段的表现:
(阿森纳VS多特蒙德 走势图)
通过全场比赛走势图我们可以发现,阿森纳开局16分钟丢球之后,表现评分跌倒了谷底。而上半场的20分钟是一个分水岭,从这个时间点开始,阿森纳的表现在慢慢地回暖。在第41分钟吉鲁破门之后,阿森纳的表现评分终于超过了多特蒙德,并且在下半场失球前的绝大部分时间内都占据主动。下面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比赛中双方的具体表现。
上半场:大黄蜂先发制人,兵工厂见招拆招
1、多特蒙德的闪击战
远道而来的多特蒙德开局就占据了主动,在比赛前20分钟里,多特蒙德牢牢地把握住了场上的主动权。这种富有侵略性的战术让习惯传控的阿森纳很不适应,不仅在前场无法组织起有效的进攻,中后场也被搅乱。比赛第16分钟,拉姆塞在禁区前被罗伊斯抢断,直接导致姆希塔良攻入了领先一球,可以说是这一段时间场上局势的缩影。
(0~20分钟,阿森纳活动热点图)
而阿森纳显然对这种逼抢准备不足,比赛前20分钟的热点图显示,阿森纳几乎完全没有攻入对方球门前的机会。传球准确率也是低于平均水平的80%(134次传球,到位107次)。反观多特蒙德的进攻则一直遵循着自己的战术思想,两翼的进攻路线非常明确,不过多纠缠在中场,甚至也割裂了阿森纳的出球线路,使阿森纳的中场也呈现除了多特式的左右分化,中间的一条空白非常明显。
( 0~20分钟,阿森纳和多特蒙德传球路线对比图,左图为阿森纳,右图为多特蒙德)
这段时期内的阿森纳禁区前风声鹤唳,整个中场无法组织起有效的进攻,而多特蒙德成功地抓住了这个时机,取得了领先。多特蒙德在前20分钟内做出了6次成功的抢断,并且将每一次抢断都转化成了进攻的发起点。而当阿森纳开始适应了这样的比赛节奏之后,进行了自己的调整。调整的第一步,便是梳理中场节奏,重新分配球权,让中场的所有球员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而执行这项工作的人,便是阿尔特塔。
2、冷静的节拍器:阿尔特塔
由于多特蒙德的逼抢强度太高,导致整个阿森纳中场四分五裂。在第一个丢球之后,阿尔特塔很快就发现了中场所存在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球权分配者的阿尔特塔首先回归到中场中路,更多地衔接起了中前场和后卫线,维持了中后场的稳定。同时通过自己的调度,让前场球员重新回归到了熟悉的比赛节奏中。这样的说法并不是空口无凭。下面让我们来通过几组对比图来进行一下详细的解读。首先是阿尔特塔本人的活动区域和传球路线对比:
(左图为0~20分钟阿尔特塔活动区域,右图为20~40分钟阿尔特塔活动区域)
(左图为阿尔特塔0~20分钟传球线路图,右图为阿尔特塔20~40分钟传球线路图)
通过两组对比图可见:20~40分钟的阿尔特塔要比前20分钟的活动位置更加集中在中场中路,活动区域回归到常规范围,位置也更加拖后。相应的,传球线路反应出来的战术意图也更加清晰明确。阿尔特塔的归位是中后场走向稳定的先决条件,阿森纳在这段时间内的控球率也从49%上升到了62%,传球成功率则是从80%提升到了84%的正常水平。在夺回中场控制力之后,阿森纳的中前场也开始渐渐地找回了进攻节奏。刚刚提到了多特蒙德的逼抢导致了阿森纳的中场四分五裂,而下面的这组图可以更直观地看出前20分钟,阿森纳中场其他球员的位置混乱程度:
(【0~20分钟】罗西基(左上)、厄齐尔(右上)、威尔谢尔(左下)和拉姆塞(右下)的传球线路分布)
如上图所示,在比赛开始的前20分钟内,从纵向来看,四名中场的传球点都分布在中圈前后30米的区域,而从横向来看更是所有人都覆盖过了左右两个边路。在短短的20分钟内,位置变动如此频繁,传球点如此分散,这绝不是有意为之的换位战术,而是在高强度逼抢的压力下,被迫寻找机会进行传接配合的体现。如此被动的跑位不利于战术纪律的统一,在这种情况下,前场的配合失误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而在阿尔特塔回归组织后腰位置之后,四个人的传球位置和线路分布就变得非常清晰:
(【20~40分钟】罗西基(左上)、厄齐尔(右上)、威尔谢尔(左下)和拉姆塞(右下)的传球线路分布)
经过梳理之后的中场,四个人的位置变得更加固定,出球点和出球线路也更加清晰。罗西基和厄齐尔负责中场左路的组织,而威尔谢尔和拉姆塞则是靠近右边路。向前传球的次数增多,同时出球点也深入到了对方大禁区附近。全队增加了无球时的跑动以及传球速度,在撕扯对方防线上表现有所提高。在这一时间段中,阿森纳被抢断的次数大幅减少(从前20分钟的6次降到3次),进攻组织也逐渐开始流畅起来。
(多特蒙德抢断分布对比图,左图为0~20分钟,右图为20~40分钟)
这一时间段最高光的球员是吉鲁,他在前场的三次抢断尝试都很有威胁。造成了一个禁区线上的任意球和一次左路底线传中的机会,而41分钟的抢断更是将萨尼亚不靠谱的传中转化成了扳平比分的进球。不得不承认吉鲁的拼搏是值得称赞的,然而在20分钟之前,吉鲁的活动区域甚至无法接近大禁区。吉鲁的活跃,正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除了阿森纳中场的复苏。而这一切的源头,都来自于阿尔特塔的及时调整。帮助球队在混乱的局面下重新控制住了中场,作为球队的节拍器,阿尔特塔功不可没。
下半场:兵工厂久攻不克,大黄蜂险中求胜
1、卡索拉的活跃
在客服了前20分钟的被动局面之后,兵工厂在阿尔特塔和罗西基的梳理之下逐渐夺回了中场的控制权。一直到下半场失球之前,阿森纳的控球率始终保持在将近六成左右。而由威尔谢尔和厄齐尔担任双核的中前场却依然在面对多特蒙德的高强度逼抢面前显得没有更多办法,反而一度让多特蒙德占据了主动。威尔谢尔脚踝的伤势阻碍了他的发挥,他在下半场的向前传球仅成功了一次。但即使抛开受伤的因素,小威胁本场比赛的表现也不尽人意。相比而言,替补他出场的卡索拉做的更加出色,不仅用一粒击中横梁的射门点燃了全场的气氛,更是带领阿森纳发动了对多特蒙德的围攻大潮。那么两者间的差距究竟出在哪里呢?下面一组图也许能反映一些情况:
(威尔谢尔(左)与卡索拉(右)的传球线路分布对比图)
从这组图中我们可以获得两个信息:首先,威尔谢尔更多活动在边路,而边路恰恰是多特蒙德的优势区位。多特蒙德左边锋罗伊斯本场比赛一人就贡献了6次抢断,全部出现在小威胁所活动的右翼。而卡索拉的出球点则更集中在中路,而这也恰恰是阿森纳的优势区位,卡索拉更习惯从边路内切到中路,在对方大禁区前进行配合,伺机寻找斜插进肋部的机会。从这一点 来说,卡索拉的活动区域更加合理,出球选择也更加理智。
其次,在威尔谢尔的8次传球失误中,只有两次是来自于长传,而看似更加稳妥的短传失误却有6次之多。反观卡索拉,成功的向前传球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比例是中长距离的传球。这看起来很不可思议,但实际上这也是和对手的防守习惯有关。多特蒙德的高强度围抢,是利用体能优势,在小范围内投入数名防守球员进行围抢。施加防守压力,切断传球路径,从而造成持球队员的传球失误或者带球失误以达到战术目的。而这种防守的弊端就在于参与围抢的球员会离开自己本身的防守位置,从而出现空档。而如果进攻球员及时将球分往空档处,很容易出现进攻机会。卡索拉上场后,凭借其非凡的视野和敏锐的比赛嗅觉,做出了最合理的传球判断。帮助球队在下半场80分钟之前,一直保持着场面上的优势。
2、体能危机
截止到第82分钟丢球之前,可以说阿森纳已经完全占据了场上的主动。在战术上不但没有处于下风,反而掀起了围攻之势。纵观整场比赛,多特蒙德大概也只有攻入致胜一球的反击才算得上真正有威胁的进攻组织。但多特蒙德最后时刻的反击并非偶然,而是体力优势所带来的必然。而阿森纳久攻不下,也恰恰和这一问题息息相关。
吉鲁在上半场拼尽全力扳平了比分,但一直没有得到轮换的法国人在下半场出现了明显的体能下降。在进攻中无法全情投入地参与进去,跑位接应也不如上半场积极。吉鲁上半场3次争顶全部成功,下半场却只有一次;而过人尝试更是从2次直降为0。从吉鲁的表现曲线图上,可以看出体能下降对他的影响:
(吉鲁表现曲线图)
我们可以发现,吉鲁的表现从70分钟左右开始便一直下滑,而结合整个比赛走势图来看,这恰恰是阿森纳攻势最盛的一个时间段。在这个时间点,吉鲁却受困于体能无法给球队进攻带来更有力的支持,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不仅仅是吉鲁,其他前场首发球员的表现也大多都在下半场出现滑坡,而只有替补上场体能充沛的卡索拉的表现在一路走高。
(罗西基(左上)、厄齐尔(右上)、拉姆塞(左下)、卡索拉(右下)个人表现曲线图)
在这样的体能情况下,阿森纳占据着场上优势压到对方半场围攻,却被对方利用一个反击绝杀掉的结果,也就不是那么令人意外了。吉布斯回追的速度明显变慢,已经跟不上突进的格罗斯克罗伊茨,而莱万多夫斯基射门的时候,负责镇守右路的萨尼亚还远在千里之外。虽然将失球完全归咎于体能多少有些不负责任,但不能否认的是,在下半场的比赛中,体能的确成为了阿森纳攻守两端的掣肘。
赛后观察:人员缺阵的影响
1、弗拉米尼的作用
许多人说,弗拉米尼的缺阵是影响这场比赛胜负走向的关键。诚然,如果弗拉米尼在场,第一个导致失球的失误也许不会出现,第二个失球的防守中,也许他也会补上萨尼亚所留出来的空缺贴住莱万多夫斯基。但是足球场上没有如果,况且,抛开这两个失球不谈,本场比赛阿森纳的防守在绝大部分时间内是值得肯定的。只是多特蒙德抓住了仅有的两个机会,而阿森纳的运气差了一些,遭遇了门线救险和射门中梁。但正是这差之毫厘的差距,才造就了如此的结果,我无意拿运气来做借口为兵工厂开脱,毕竟机会的把握能力也是球队实力的体现。只是如果讲失礼全都归咎于弗拉米尼缺阵带来的影响,就实在太过武断了。
那么,弗拉米尼究竟有什么优点呢?覆盖面积大、铲球凶狠、作风硬朗果敢、体能充沛....这些优点已经被大家所公认了。但个人认为,弗拉米尼和阿尔特塔搭档的时候,经常被人忽略的一点是:他总是能在夺回球权之后,第一时间将球交给阿尔特塔,从而平滑顺利地进入到攻守转换的节奏。而上一场对阵诺维奇时中场的短暂失控,正是因为阿尔特塔失去了对球权的控制所致。本场比赛开局阶段也有这样的问题,但随着阿尔特塔的位置后撤和罗西基等中前场球员的接应,这一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本场比赛阿尔特塔的站位,相较弗拉米尼在场的时候更加靠近后卫线,个人以为也可以从侧面佐证这一现象。
(阿森纳VS多特蒙德站位图,蓝色8号为阿尔特塔)
2、沃尔科特的作用
相信有许多人和我一样,在这场比赛中最想念的不是弗拉米尼,而是小老虎沃尔科特。作为背负着14号的球员,沃尔科特虽然可以有各种各样被人诟病的缺点, 但谁都无法否认他的速度和进攻跑位是这支球队里目前最欠缺的两个环节。而且,沃尔科特在场的话,萨尼亚可以更加安心地专注于右路防守,不会导致右路身后门户大开。沃尔科特是阿森纳防守反击的一把尖刀,是永远悬在对手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只要他在场上,对手的防线就不敢过于前压,我们经常诟病小老虎浪费机会,但实际上,正是他才能将许多不是机会的传球变成机会。希望沃尔科特能够早日伤愈复出,如果他能够归队,阿森纳的前场战术选择将更加丰富。
结语:
一套阵容,双线作战,三天一赛。在和体能优势显著的多特蒙德交手过后,阿森纳的小伙子们终于放慢了前进的脚步。主场告负是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结果。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伤病影响和体能储备如此不足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场面上的优势和上届欧冠亚军打对攻,其实也应该看到枪手们的韧性和求胜欲望。虽然最后时刻全员压上进攻从战术的角度上来看不是明智之举,但至少现在的阿森纳重拾了当初“不进攻毋宁死”的华丽传统。虽然从赛程安排来看,兵工厂要面临严峻的考验,但这些年来枪手们所经历的逆境足够多,况且阿森纳过往的欧战客场战绩也不至于让枪迷们太过悲观,毕竟本赛季的阿森纳,已经点亮了所有枪迷们的希望之光。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