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农民专业合作社系列报道之三:延伸产业链条 拓宽市场渠道——宁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情况调查
【脱贫攻坚奔小康】
关注农民专业合作社系列报道之三——
延伸产业链条 拓宽市场渠道
——宁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情况调查
庆阳冯氏蜜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意蜂养殖基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安志鹏
今年6月份,位于庆阳市区的宁州有机构树羊肉体验店开门营业,成为宁县信合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办的首家羊肉产品体验店。
回首信合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历程便会发现,自在宁县瓦斜乡瓦斜村创办以来,这个合作社坚持用构树养殖生态羊,将旧窑洞变身养殖场,然后建立屠宰场、设立体验店,使得养羊产业迅速增值。同时,由信合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牵头,与另外2家合作社携手打造联合社,在养殖产业源头把控、质量管理、市场拓展、风险抵御等方面抱团“突围”、合力“深耕”。
在宁县,像信合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样,还有许多合作社为实现更好发展而思考着、努力着、实践着……
1 一个能人一个社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宁县,凡是运行规范、收益良好、带动力强的合作社,必有一个有实力、有远见、有责任心的领办人。尽管他们分布在不同领域,却都有创业求富之心、回馈乡邻之愿。
宁县信合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人刘富荣,曾有11年的军旅生涯,转业后在新疆乌鲁木齐工作。
1998年,刘富荣响应新疆垦荒号召,在阿克苏搞起了农场,种植棉花、红枣、香梨、葡萄,收入非常可观。
2002年4月,刘富荣回到瓦斜村时,家乡的落后面貌让他深受触动。而随后发生的一件事,更是像尖刀一样“刺痛”了他的心。
据刘富荣回忆,当时有一个小学同学得知他“混”得不错,前来求助,他当即给了3000元,鼓励其发展产业。没承想,同学将1000元还了欠账,并很快花光了剩余的2000元,日子依然拮据。“我当时很生气,认为不能单纯给钱了,得把大家都组织起来,搞点产业。”刘富荣说。
经过近一年的考察,刘富荣于2004年在瓦斜乡成立起绿丰食品有限公司,鼓励群众种植神虫草。后因市场原因,他将目光投向养羊产业,流转了村里10多孔废旧窑洞,开启了窑洞养羊模式。
“这地方通风向阳,冬暖夏凉,投资成本还小。”刘富荣指着那一排窑洞介绍说,2016年,他建办起了信合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按照市县“331+”产业扶贫模式,带动瓦斜乡瓦斜村149户贫困户、春荣镇李台村33户贫困户抱团养羊、共同致富。
无独有偶。
2015年,在外创业有成的尚宝成回到和盛镇范家村,成立众合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当地传统优势和自然条件,借助“海升模式”,栽植矮化密植苹果近400亩,带动82户贫困户入股发展;
南义乡焦台村建柱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人丑建柱,是典型的村干部领办合作社,他将该村小打小闹的瓜菜产业推向了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让55户群众有了脱贫致富的稳定靠山;
大学生创业代表孙健,将焦村镇半个城村民兴草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宁州肉羊和湖羊养殖规模扩大到近3000只,带动75户群众变身“股东”;
年方30的宁县冯氏蜜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冯勇,推动冯氏蜂蜜走向兰州市场、天津市场,出口到了日本等国……
转业军人、村干部、大学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能人。正是因为他们,这些合作社才变得生机盎然、活力迸发。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