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板】阿森纳VS多特:低调枪手"偷"走胜利
特约海布里猫头鹰11月8日报道:
欧冠小组赛第四轮,刚刚在北伦敦恶战红军利物浦的兵工厂阿森纳挥师东征,来到号称魔鬼主场的威斯特法伦球场对阵坐镇主场的多特蒙德。大黄蜂的青春风暴刚刚在两周前和枪手的交锋中从客场带走了三分,携上轮联赛6:1横扫斯图加特的余威以逸待劳。赛前的评论无一不看好多特蒙德,但比赛的结果却让许多球迷大跌眼镜。多特蒙德狂轰15脚射门却颗粒无收,反而是只有4次射门的阿森纳依靠拉姆塞的进球攻陷了威斯特法伦。赛后许多媒体的报道都认为是阿森纳幸运地“偷”走了一场胜利,从场面上来看这样的论调似乎不无道理,但如果认真分析比赛的过程并比对两回合的录像,会发现阿森纳在前后做出了一些战术上改变,而正是这样的改变让他们在客场带走了三分。下面让我们来进入本期猫头鹰的战术板,来分析一下阿森纳这场“幸运”的战术胜利。
本期重点观察1:阿森纳应对多特蒙德冲阵式进攻的防守策略变化
1.球队稳定性的提升以及站位的变化
众所周知多特蒙德赖以扬名的打法是在前场进行积极地逼抢,切割对手传球线路,破坏对手进攻取得反击机会。再依靠充沛的体能和极快的推进速度和对手进行对攻战,利用拖垮对手体能,冲散对方防线的战术来创造得分机会。在两队首回合的交锋中,一向以地面配合见长的阿森纳很不适应这种打法,一度陷入了被动,虽然在比赛过程中逐渐找回了中场的控制权,但还是在比赛临近结束的时候暴露出了体能劣势,被对方利用反击绝杀主场饮恨。对阿森纳来说,客战多特蒙德,最亟待解决的就是魔鬼赛程和伤病潮所带来的体能问题。
首先还是让我们来看一下两队的比赛走势图,来重新审视一下整体的比赛进程:
(两回合比赛走势图对比,左图为第一回合,右图为第二回合)
比赛开始之后的上半场,多特蒙德一直控制着场上的主动权,经常会看到阿森纳所有球员都在本方半场进行防守的场面。半场结束的时候,阿森纳甚至连一次射门都没有,看上去疲态尽显徒有招架之功。但对比两场比赛的走势图,却可以发现,本场比赛阿森纳的表现非常稳健,球队表现一直稳中有升,不再和上一场比赛一样起伏明显,可以看出,经历了主场失利的教训,温格的球队为东征德国做了不少的准备。
一个最直观的改变在于球员的站位更加靠后,对比两轮比赛的站位图我们可以看出:球队在中场囤积了更多的兵力,前锋吉鲁和右后卫萨尼亚的后撤幅度最为明显,同时阿尔特塔和后卫线的距离拉开,两名中后卫更加靠近禁区,缩小身后留给对方的空间。同时中后卫之间的宽度也变大,时常补充到边路去填补助攻上前的边后卫留下来的空白。而本场比赛也几乎没有再一次出现过上一场比赛里导致了第二个丢球那样的边路失位。
(两场比赛的站位对比图,上图为第一场比赛,下图为第二场比赛,蓝色均代表主队)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多特蒙德的锋线和边后卫站位却整体大幅提前,这其中有阿森纳整体后移的因素,另一个原因也许是因为主场争胜的信心更加充足。但除了姆希塔良上半场的一次射门以外,阿森纳的防守阵型并没有给多特蒙德更多有威胁的射门机会,虽然全场比赛有15次射门,但只有3次打中目标,相比于阿森纳4中2的效率,多特蒙德在阵地战破冰的进攻组织上遇到了难题。
2.阵地战中的防守布局
我们还是用比赛截图来比对一下两回合防守策略上的不同,首先是首回合第34分钟的阵地防守:
(首回合第34分钟,多特蒙德进攻,阿森纳阵地防守布局)
上图显示的是多特蒙德准备发起进攻时,阿森纳的防守站位。前场三名球员刚刚结束一次进攻正在回撤,而中后场七名球员已经落好防守位置。红色方框中的阿尔特塔、拉姆塞、威尔谢尔和萨尼亚此时形成了一道平行的防守阵线,除了正在回撤到后卫线的萨尼亚以外,其余三名中场均面向多特蒙德的球员准备防守。也就是说,阿森纳的阵地防守从中圈开始就摆下了阵型。而此时有多名多特蒙德的球员游曳在他们身后(黄色方框),在他们视觉死角的范围内进行跑位。多特蒙德的沙辛在中场拿球转移给苏博蒂奇,后者看准中场的空档一记直塞送给套边插上的格罗斯克罗伊茨,一瞬间就打穿了阿森纳中场的防守阵型(转下图)。下图是3秒钟之后的情况,刚刚还处在防守位置的中场三人组瞬间被甩在身后,门将前只有萨尼亚和其他三名后卫组成的后卫线。格罗斯克罗伊茨持球突进的过程中将球分给了高速插上的罗伊斯,由后者带球突入禁区在肋部完成了一次射门。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阿森纳的后卫线直接面对了四名多特蒙德的进攻球员,而多特在组织进攻的持球者的黑框区域还形成了3V2的局部优势。此时除萨尼亚以外的其他三名后卫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在了左边路,如果多特的组织视野更宽一点的话,而莱万多夫斯基完全有机会甩开防守接传中创造出射门机会。这对于多特蒙德来说是一次成功的进攻配合,同时也暴露了阿森纳防守站位的缺陷。
那么,让我们来看一看阿森纳次回合的阵地防守布局:
(次回合第23分钟,阿森纳阵地防守布局)
首先多特的进攻发起依然是来自苏博蒂奇后场直塞,由于阿尔特塔的紧逼,沙辛(上图持球者)接球后一脚出球交给了格罗斯克罗伊茨,后者带球突进,却发现陷入了阿森纳四名防守球员的前后包夹之中(中图黄圈),无法和身后的布拉什奇科夫斯基以及沙辛做配合,只能向前传给移动过来接应的莱万多夫斯基,而莱万此时已经彻底陷入了阿森纳的防守陷阱,在科斯切尔尼的贴身防守下无法顺利拿球,最后球被阿尔特塔抢断,化解了这次进攻。而此时我们可以发现:阿森纳的防守区域内,所有的多特球员都有人贴身盯防,足球所在区域是阿森纳的防守优势区(红框内,人数比3:1),而反观多特蒙德前来参与本次进攻的球员则全部被割裂在进攻区域之外(黄色方框)。远端萨尼亚紧盯着罗伊斯,拉姆塞也在回撤,而暂时没有盯人任务的默特萨克可以更好地指挥防守并且能够有效保护禁区前的区域。对多特蒙德来说,这是一次失败的进攻组织,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阿森纳防守的滴水不漏。
这两次进攻的过程其实非常相似:由苏博蒂奇后场直塞发动,经前场中转分往右边路套边找前场球员寻求配合,而阿森纳的阵型也是后卫线一字排开,中场三人很有层次地组成了和前一次一样的拦截线,但结果却全然不同。前者从场面上看来是多特蒙德牵着阿森纳防守球员的鼻子走,而后者则更像是阿森纳的防守球员将多特蒙德推进了自己设下的陷阱里。那么,这两次防守究竟有哪里不同呢?
让我们回头再看一看上面给出的站位图,可以发现,本场比赛阿森纳的中场站位较之第一场比赛更加富有宽度,而这种宽度的增加会让阿森纳防线的肋部变得更加不容易击穿。在这个基础上,次回合防守的一个最直观的改变就是进攻球员的防守贡献也越来越大了。两次防守中最明显的区别是:在次回合的防守中卡索拉也加入了左边路防守小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防守任务分散了他在进攻中的投入和精力,但此举防守带来的改变是立竿见影的:在对方进攻刚开始的时候,吉布斯和阿尔特塔等人面对的是一个局部3V3的局面,一旦莱万多夫斯基移动过来,就很容易利用局部配合撕开空档。正是有了他的回撤,才“驱赶”着格罗斯克罗伊茨只能继续向前带球,从而切断了他和沙辛以及布拉什奇科夫斯基之间的联系,将进攻方局部优势变成防守方局部优势。将多特蒙德整个进攻的组织给彻底封锁,从而形成了一个坚固的四角防御区域,化解了这次对方的进攻。而在第一回合的防守中,虽然阿尔特塔依然在回追,但此时持球的格罗斯克罗伊茨并没有感受到防守压力,出球选择也很多很从容。因此,前场进攻球员的回撤(卡索拉),是让整个阿森纳阵地防守更加坚固的一个关键原因所在。
3.反击中的防守布局
刚刚分析了阵地防守的策略变化,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两场比赛应对反击时的不同:
首先上一张上场比赛导致第二个失球的反击图:
(首回合第81分钟,多特蒙德反击,阿森纳防守布局,图中截图82分钟是回放进球的时间)
这粒失球的原因大家都已经分析透了:进攻人员投入太多,两个边后卫助攻插上太靠前回不来,没有盯紧莱万多夫斯基,体力到达瓶颈无力回追,多特蒙德反击速度太快,从后场发动到进入禁区进球只用了10秒等等等等。是的这些都是失球的原因所在,但是在莱万进球的时候,阿森纳的禁区内只有四名防守球员,而如果算上在大禁区边线上送出助攻的格罗斯克罗伊茨,多特蒙德在本次进攻中插入到阿森纳禁区腹地的球员达到了5名之多(见下图)!无论如何,这都是一次称不上合格的防守。这粒失球在所难免。
(莱万射门瞬间,只有三名球员在退守到了中路,而包抄的多特蒙德球员有4人。)
那么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在次回合的较量中,兵工厂的小伙子们是怎样应对多特的快速反击的:
(次回合第66分钟,多特蒙德反击,阿森纳防守布局)
首先是卡索拉传中,默特萨克禁区内飞身冲顶失败,摔倒在对方球门前。多特蒙德抓住机会开始反击,由沙辛交给禁区前的布拉什奇科夫斯基,后者一记穿越半场的直塞准确找到罗伊斯,罗伊斯突破分球传给快速插上的莱万多夫斯基,后者投入禁区内在阿尔特塔和萨尼亚双人包夹下横穿想助攻插上的姆希塔良,结果被回防到位的厄齐尔拦截并解围,化解了这次反击。
从场面上来看,多特蒙德发动反击的同时,阿森纳正好也是全线大举压上。在上图沙辛出球的一瞬间,我们可以看到默特萨克(红色方框)已经倒在了对方的球门线无力回防,而在图中出现了一共六名阿森纳球员,算上在右边路底线附近传中的卡索拉,阿森纳一共有七名球员在反击的一瞬间停留在多特蒙德的禁区附近。而除了吉鲁、卡索拉以及默特萨克以外,其他四名球员都出现在了第二张图内,其中阿尔特塔有效地干扰了莱万多夫斯基,而厄齐尔更是在9秒钟之内狂奔近80米返回自己的禁区内做出了一次至关重要的拦截。从第二张图可以看出,以反击速度见长的多特蒙德的进攻球员只有3人跟上了这次进攻,而阿森纳则在后防线主将缺阵的时刻临时“凑齐了”一整条后防线,科斯切尔尼补充了助攻插上的吉布斯的位置,阿尔特塔迅速赶回来补充了科斯切尔尼的位置,萨尼亚则填补了默特萨克的空缺,而厄齐尔则出现在了萨尼亚应该出现在的位置上。中场正在急速回追的三人也侧面显示了本场比赛阿森纳的防守强度和决心。这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应对反击的防守,和首回合丢球时的不同之处一目了然:那就是比对手进攻速度更快的回防速度,以及有条不紊的防守补位。
本期重点观察2:阿森纳应对体能危机的解决办法
1、被“压制”的上半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当然大家也都清楚,没有人愿意像在首回合的交锋中那样目送着失球的诞生,这种强度的防守需要的是更加充沛的体能作保证。而在本场比赛中,身处魔鬼赛程并且又是长途跋涉的枪手们似乎没有出现上一场比赛那样的体能危机,这也许就是教授温格的战略部署。通过一组对比图我们能看到更加直观的变化:
(两回合阿森纳抢断分布对比)
(两回合阿森纳解围分布对比)
阿森纳的改变在于:在上半场比赛稳固防守,拖慢比赛节奏,减少消耗更大的抢断,转而采用更加安全和节省体能的解围来作为比赛的防守主题。上一场比赛阿森纳的小伙子们一共拼下了23次抢断,而本场比赛全场只有8次。而解围次数则从26次飙升到42次。从上面的两组对比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显著的差异。解围是一种看上去比较消极的防守方式,这种防守策略让我们的上半场的场面上看起来被动至极,但也恰恰是得益于这样的防守策略,让身处魔鬼赛程的小伙子们在下半场依然有体力发动一次又一次的攻击波。
虽然上半场看上去比较沉闷,而且从场面上来看似乎是一边倒的比赛。但实际上双方的战术特点还是执行得比较坚决,任意一方都并没有因为比赛强度而失去自己的风格,这从双方上半场的传球示意图就可以看出端倪:
(上半场双方传球路线分布对比)
由此可见,阿森纳还是在执行着自己中路渗透分边的打法,而多特则依然坚持着边路突击的战术意图。阿森纳的251次传球以及82%的准确率和多特蒙德的场面优势印证了双方的战术部署都没有遭到破坏,场面占优的多特蒙德自不必说,场面劣势的阿森纳也并没有显出一丝一毫慌乱的迹象。因此,说阿森纳的上半场是教授的战术安排也许并非都是枪迷们成王败寇的说法。
2.一击致命:进攻端的剑走偏锋
在两队的首回合交锋中,坚持地面传切配合的阿森纳被多特蒙德的全场紧逼围墙的防守策略所克制,很难在中场舒服接球从而有效地组织进攻。吉鲁在首回合的进球一方面源于自己的拼搏,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对手的失误。阿森纳似乎无法通过自己擅长的风格有效地对多特蒙德造成持续稳定的威胁,但通过两队首回合的较量,有一项不太引人瞩目的优势被枪手们发现,并在本场比赛中成为了克敌制胜的关键。
拉姆塞在本场比赛中打入了唯一的一粒进球,也是他本赛季第一粒头球破门。而在这粒头球背后所隐藏着的,正是两队在争顶能力上面的巨大差距。我们还是通过两组图来进行说明:
(首回合阿森纳和多特蒙德争顶分布对比图,左图为阿森纳)
如图所示,在两队的首场交锋中,阿森纳在和多特蒙德的29次争顶中成功了20次(成功率69%),而多特只有9次(成功率31%)。也就是说,在多特蒙德面前,阿森纳化身成了空霸队。虽然地面配合被钳制,但是在高度方面,阿森纳占有绝对优势,而在本场比赛中,阿森纳显然是发挥了这个优势,利用吉鲁作为前场支点,结合高球来发起进攻。而阿森纳本场高达42次的解围,也许也和这方面有所关联。值得一提的是,吉鲁本场比赛8次争顶5次成功,是名符其实的空霸,帮助阿森纳牢牢掌握着制空权。
(本场比赛阿森纳和多特蒙德争顶分布对比图,左侧为阿森纳)
通过本场比赛的争顶对比图可见,阿森纳的争顶区域更多地集中到了对方半场(和解围过多也不无关系)。同时争顶成功率也保持了将近六成(31次争顶,18次成功,58%成功率)。与此相得益彰的是,阿森纳全场的5次关键传球中,有3次来自于肋部的传中,而剩下的两次,一次是卡索拉边路的传中(即为默特萨克错失的那粒头球),还有一次便是吉鲁为拉姆塞进球的头球助攻。也就是说,阿森纳在上半场0射门0威胁传球的局面下,下半场有效的几次进攻几乎都是来自高球。让人印象深刻的除了厄齐尔的那次间接助攻以外,还有吉鲁送给拉姆塞的传中。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60~90分钟,阿森纳的传球球路线分布情况:
(下半场60~90分钟,阿森纳传球线路图)
这段期间阿森纳的跨越半场的解围依然不少,几次关键球的方向也标记得很清楚,印证了我上面的推论。下半场阿森纳几乎完全放弃了左路进攻,除了拉姆塞和吉鲁的那一次差点锁定胜局的进攻配合以外,几乎在左路再无建树。整体的进攻方向是向右侧单边倾斜,这也许是为了防止出现上一场比赛最后时刻双边卫同时助攻上前无法回撤的局面。阿森纳在下半场减少了更容易被拦截和反击的大禁区正面的短传配合,取而代之的是更多来自肋部的传中。默特萨克也经常在定位球进攻中插到前场帮助获得空中优势。整个下半场阿森纳只尝试了207次传球,足足比上半场少了119次,但这也和取得了领先优势后让出中场打反击的策略有关。更少的传球和跑位使得球员们更有精力专注于防守,从而更容易维持防线的稳定。
而多特蒙德则继续坚持着和上半场一样的边路突击策略。在下半场的开始阶段造成了几次威胁,但阿森纳的后卫线一直保持着专注,让对手两次有威胁的进攻都陷入在自己的越位陷阱中。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体能的下降,多特蒙德面对不再拥有体能劣势的阿森纳面前显得进攻越来越力不从心,在失球之后,多特蒙德再也没能组织起下半场开局阶段那样的犀利攻势。而阿森纳却制造出了几次扩大比分的机会,最终靠着顽强的防守和出人意料的进攻策略,温格和他的弟子们最终取得了本场比赛的胜利。
结语
在写本期战术板之前,我自己也没有搞清楚为什么温格的球队可以在伤病严重赛程不利的局面下,依靠两周前刚刚吃了败仗的阵容在魔鬼客场击败克制自己传切打法的多特蒙德。比赛中也一度因场上形势不利而为阿森纳捏了一把冷汗,但是赛后反复看录像的时候,逐渐发现这也许不仅仅是运气使然,温格的球队还是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巨大的改变。反复看着本场的每一个比赛细节,再对比着两周前主场负于对手的比赛录像,真心感觉有的时候我们的确需要一场那样的失利。不过是短短的两个星期,无论是比赛的走势图反映的宏观局势还是具体到每次化解对方反击防守站位的变化,都无一不体现着这支球队的进步和韧度。我相信枪迷们期盼了这么多年的日子,也许真的不再遥远了。未来的路还很长,让我们陪着这群北伦敦的小伙子们,一路昂扬。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