纾困惠企政策不少,成效几何?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冲击,我国很多市场主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各地区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支持市场主体的政策措施。纾困惠企政策成效如何?还有哪些难题有待破解?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
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
到2019年底,我国已有市场主体1.23亿户,其中企业3858万户,个体工商户8261万户。这些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表示,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保市场主体是稳就业的前提,也是稳经济的前提,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认为,保市场主体意味着要保住市场经营者不因疫情的冲击而无法持续,保的重点是经营主体的市场和现金流,使其在疫情期间能支撑下去、在疫后能及时恢复转向正常经营。因此,需要出台纾困救助政策,对因疫情造成的企业经营损失给予适当救助,降低企业长期陷入亏损而关停倒闭的可能。
“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难处,但相对而言,中小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战略纵深不如大企业,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应该成为保市场主体的重点。”张占斌表示,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犹如“满天星斗”,是经济发展和容纳就业的生力军,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生产生活。保护好中小微企业,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非常重要。
张占斌认为,保市场主体,就是一场“战役”,打赢这场“战役”,对于我们闯过难关非常重要。要动员全社会发挥各方面力量帮助市场主体,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
为企业“补血”“减负”“拓空间”
受疫情影响,江西萍乡润达广场国际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资金周转困难,税务部门及时指导延期缴纳税款14余万元、社保费减免15万元,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公司将税收红利传递给了所有商户,对所有商户送上了一个半月租赁费、物业费免交‘红包’,让商业综合体内近300家承租经营店主压力骤减。”公司财务负责人陈运梅说。
为对冲疫情冲击,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纾困惠企的政策措施,为企业“补血”“减负”“拓空间”。
比如,在减税降费方面,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增值税减免;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餐饮、旅游等行业企业,亏损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免收公路通行费、降低企业用电用气价格、降低电信资费、减轻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负担、减免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等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对前期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
在稳岗扩就业方面,支持大学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上半年减免各类企业缴纳的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保费达6000亿元,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惠及8400多万职工。
在金融支持方面,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了包括3次降准、增加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出台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等一系列政策。
“及时出台纾困惠企政策,帮助很多企业度过了2月份至3月份的艰难时期,使他们在疫情好转时能抓住机会较快地恢复起来。”刘向东说。
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运行呈恢复性增长和稳步复苏态势。二季度GDP企稳回升、由负转正,增长3.2%,当季GDP比一季度提高10个百分点。
企业的信心也在恢复。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反映企业信心的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为99.3,比一季度上升4.0点;综合经营指数为93.7,比一季度上升4.5点。在调查的8个行业中,宏观经济感受指数全面上升。
“我国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某种意义上来说,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是最好的帮扶。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要细化管控单元,实施精准防控,进一步推进复工复产。经济发展了,社会循环起来了,对中小微企业来说就是最大的支持。”张占斌说。
让纾困惠企政策有效落地
刘向东表示,在纾困惠企政策的落实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些企业还未享受到优惠政策支持可能就已关停了。此外,还要防止政策的过度分散化,如果不能汇总整合为市场主体提供综合服务,将使政策效力大打折扣,不能及时传递到所需帮助的企业手里,而中小微企业对政策接受理解的能力有限,很难获取到必要的政策支持。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杨瑞龙认为,在保市场主体方面,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输血”的方式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造血”的方式增强企业的活力。
“政府的‘输血’行动能否有效提升市场主体的生存能力,还取决于‘输血’的方式与效果。”杨瑞龙认为,一是“输血”是否及时。应该在市场主体最需要政策支持时,政策能及时落地。有时政策落实的中间环节太多,等政策下到企业,企业已濒临倒闭;二是“输血”的血型对不对。企业遇到的难题是千变万化的,“一刀切”的纾困解难政策很难适合不同企业的不同需要,这就需要政策精准到位,对症下药;三是“输血”管道是否畅通。中央这几年出台一系列扩大政府公共开支、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的政策,支持企业渡过难关,但在实地调查中发现,有些企业反映他们并没有切实感受到相关政策的实惠,原因之一就是“输血”的管道不畅通,存在中间环节“截留”及体外循环等现象。
杨瑞龙认为,保市场主体不仅需要及时向企业“输血”,更应重视企业自身“造血”功能的维持与增强,通过营造更适宜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以及通过进一步市场导向的经济体制来重塑市场主体,以提升企业走出经营困境的自身能力。(记者 熊丽)
- 标签:洁面乳排行榜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
-
一份小菜中的中国产业链供应链
夏至将至,拌菜上桌。 近日,友人在朋友圈晒出一份小拌菜:云南石屏豆皮、湖南小香芹、长白山野生木…
-
家中起火妈妈慌了!10岁娃的这波操作没想到
家中起火 大人惊慌失措 小朋友的反应 却让家长和网友都直呼内行 家中起火10岁男孩冷静扑…
- 又一地升为中风险!广州新增8例本土确诊
- 一年亏20亿元!突然,相机巨头宣布:结束日本生产!
- 6月9日财经早餐
- 隐瞒接触史!广州一确诊病例被刑拘
- 董希淼:细化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