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足球资讯  意甲

资管行业轻装上阵再出发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1-2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历经3年过渡期,“资管新规”终落地。资管行业逐渐打破刚性兑付,有助于市场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对推动我国金融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规落地后,金融业相关领域将发生哪些变化,对普通投资者会带来什么影响?经济日报财金版从本期开始推出系列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随着2021年12月末《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过渡期正式结束,影子银行风险拆解已取得实效。1月24日召开的中国银保监会2022年工作会议提出,接下来要持续拆解高风险影子银行,全面落实“资管新规”。

在业内专家看来,自2018年4月发布至今,“资管新规”的核心要义有三:一是拆解“影子银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二是同类资产管理产品要统一监管标准、防止套利;三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拓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渠道。当前,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参与主体广泛,如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管机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该行业能否规范发展,直接影响着金融风险的防控、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拆解影子银行

为何要出台“资管新规”?拆解影子银行、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是主因。

进入2012年,我国资产管理业务高速发展,其规模在2017年12月末达到峰值111.58万亿元,占我国当年金融资产的四分之一,超过当年GDP总额。

需要承认的是,资产管理业务在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增强金融机构盈利能力、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支持实体经济等方面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要注意,相关风险也曾快速累积。2017年之前,银行、信托、证券、保险、基金等机构一度开发出种类、花样繁多的产品,彼此相互交织、互加杠杆,带来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直接融资间接化”,这也是影子银行风险的源头。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资产管理业务属于直接融资,资产管理机构接受投资者的委托,对投资者的财产进行投资、管理。“资产管理产品的金融属性应当是证券。”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认为,这是资产管理市场最关键的问题,如果没有这个认识,整个市场就欠缺明确的法律基础。

但在实践中,直接融资却异化成了间接融资——金融机构打着资产管理的名号,做的却是银行信贷业务,它们如同银行的影子一般,不断积聚影子银行风险。

以刚性兑付的银行保本理财为例。要知道,开展银行信贷业务必须符合非常严格的监管要求,如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管理等,但这些打着理财名号的影子银行业务却绕开了信贷监管而行信贷之实,将本该投向技术创新、科技研发领域的大量资金,投向了具有足额抵押品的成熟传统行业,增加了金融机构和宏观经济的隐性杠杆。

“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形成监管不足的影子银行,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宏观调控,提高了社会融资成本,影响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加剧了风险的跨行业、跨市场传递。”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说。

由此,拆解影子银行风险成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重点任务,“资管新规”的出台切中时弊。

统一监管规则

影子银行风险如何拆解?首先要统一监管标准,避免“混业经营、分业监管”出现监管盲区。

“资管新规”出台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同类型资产管理产品的监管规则不一样。例如,银行、保险、证券发行的某三个产品属于同一类型,但彼时却对应着三个不同的金融监管部门,各监管部门又未能形成相向而行的监管协调,分业监管无法覆盖混业经营的风险合集,甚至进一步催化了影子银行体系的复杂化。

治病要祛根。因此,“资管新规”的总体思路是,按照资管产品的类型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对同类资管业务作出一致性规定,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和监管,最大程度地消除监管套利空间,为资管业务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要坚持有的放矢的问题导向,重点针对资管业务的多层嵌套、杠杆不清、套利严重、投机频繁等问题,设定统一的监管标准。”央行上述负责人说。

随后,为了落实“资管新规”,银行理财、证券期货资管、保险资管等配套细则相继落地,共同构成了我国资产管理市场的监管制度和规则体系。

有了规则基础,风险化解工作得以稳步推进。2018年4月“资管新规”发布后,经整治,目前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已较历史峰值压降20万亿元。“融资类信托占比不断下降,通道业务大幅压降,不合规信托项目累计压降超80%。”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日前公开表示,一些复杂嵌套、池化运作等高风险业务得到整治清理。

同时,资产管理行业也在积极转型。以在市场中占比最大的银行理财为例。根据“资管新规”要求,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要与信贷、自营交易、证券投行和保险等金融业务相对分离,通过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机构来运行,即银行理财子公司。截至目前,已有包括银行理财子公司在内的29家理财公司获批筹建,23家开业运营,逐步成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

规范服务实体

“目前,过渡期整改已基本完成,总体符合预期。”曹宇表示,从银行业情况看,截至2021年12月末,保本理财、不合规短期理财产品已实现清零,绝大部分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已按时完成整改工作,为银行理财业务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整改后,影子银行拆解已取得实效,资金空转、脱实向虚的情况已得到根本扭转,资产管理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大幅提升。

“银行业保险业资管机构不断提升资金配置能力、拓展投资领域、缩短投资链条,更加精准、高效地支持实体经济。”曹宇说,截至2021年11月末,银行保险机构资管产品直接配置到实体经济的资金近40万亿元,约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13%。此外,理财、保险资管、信托资金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投资股票、债券规模超27万亿元,为资本市场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为更好地把握政策指引方向、行业发展趋势,我们加大对制造业领域的研究,重点围绕‘卡脖子’技术攻关,推动科创金融发展。”工银理财相关负责人说,同时,关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领域,加快绿色金融转型升级。截至2021年12月末,工银理财支持制造业投资规模突破1200亿元,新增8100亿元投资用于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投资各类绿色资产余额近6300亿元。

经过3年过渡期,资管行业成功“瘦身”,轻装上阵重新出发。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各市场主体也在积极开展服务创新,资管产品的种类日益丰富,期限结构日趋多样,机构体系更加完善,覆盖投资者数量持续增长,旨在持续为投资者实现更稳定的财产性收入。截至2021年12月末,存续银行理财产品共有3.63万只,投资者数量达到8130万,全年为投资者创造收益近1万亿元。“接下来,将坚持严监管、强监管不动摇,坚持严格落实‘资管新规’统一标准。”曹宇说,对资产管理业务风险早发现、早处置,对违规行为保持高压震慑。(记者 郭子源)

大唐英雄传 http://www.xinzhiliao.com/rq/laonian/18707.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枳实导滞丸,金海淑,香港emba,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