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车伟:论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这必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作为一个拥有超过14亿人口的大国,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迄今为止,全球能够称得上过上富裕日子的所谓发达国家的全部人口,加起来不过10亿人,而且他们的这种富裕生活,是经过了几百年工业化历程、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资源才换来的。我国仅仅用了几十年时间,就让超过14亿的人口过上了相对富裕的生活。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培育了4亿多中等收入人口,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达到新高度,发展成就举世瞩目。要看到,我国这个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这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必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
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
回顾人类现代化历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当人们谈起现代化的时候,更多指的是工业化或者说经济活动的产业化和组织化,因为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人民生活大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迄今为止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还仅限于西欧、北美以及二战后出现的少数几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需要指出的是,现代化的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含义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丰富。我们今天谈起的现代化,就不仅仅是指工业化或者说经济的发展,还需要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的文明和进步。因此,一个现代化的国家不仅要有先进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还必须要有现代化的经济体系、现代化的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等。
我国在人口规模大、经济基础薄弱的情况下,用了几十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成为世界制造大国,钢铁、水泥、汽车等200多种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人民生活水平随之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们正向着整体迈入现代化的目标前进。
要看到的是,我国所追求的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我国的现代化征程实际上就是从优先关注人的发展,并大力投资教育和健康起步的。新中国成立时,文盲人口占80%,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妇女地位低下,流行病和传染病肆虐,人均预期寿命仅有35岁。在党的领导下,国家不遗余力地发展教育、改善健康、提高妇女地位,到改革开放时,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5.5%,1982年粗文盲率降至22.8%,消灭了天花等极大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流行病和传染病。虽然从经济指标衡量,我国当时仍然贫穷落后,但是从人的发展来看,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67.8岁,接近当时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可以说,通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带动经济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大特色。
人口规模大在新中国刚成立时并不是发展优势,还一度成为制约的“包袱”。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健康水平的改善、妇女平等参与社会事务以及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我国在几十年的时间内,经历了人口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人口转变以及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使得人口迅速从“包袱”变成“财富”,我国也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在此过程中,我国获得了一个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较高的有利时期,再加上改革开放带来的制度红利,经济迅速腾飞。从1978年到2020年,我国GDP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8%提高到17%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18%左右;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几十倍。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正在向高收入国家迈进。
我国目前仍然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但人口已经不再是负担,而且正不断地成为发展的有利因素,我国也正在进一步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现在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4.4%;人均预期寿命77岁,和美国水平大致相当;劳动者技能水平迅速提升,形成了一支规模日益壮大、结构日益优化、素质逐步提高的技能人才队伍,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万人;创新人才队伍不断扩大,研发人员总量自2013年超过美国以来,连续几年居世界第一位,科学家、工程师数量全球领先。所有这些人力资源优势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也为加快迈入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值得总结的宝贵经验
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和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让全体人民携手迈入现代化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大事。我国迄今为止取得的这些伟大成就,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和党中央的正确决策,更离不开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共同奋斗。以下几点经验尤其值得珍视。
第一,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就把健康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加快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迅速织起了全球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民生福祉不断改善。这样的发展思路,不同于西方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发展逻辑,看重的是人民的长期利益,计较的不是短期利害得失。我国几十年发展一个最值得珍视的经验就是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们党长期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在理念上的凝练和升华,我们未来的发展还将从中获得更大收益。
第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战。目前,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这一优势保证我国能够在统筹兼顾中协调处理好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各领域的关系,使得我们能够在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在面临重大风险和挑战时,这一制度还能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就是又一个例证。
第三,建立完整的现代产业体系。我国今天取得的经济成就不仅体现在增速快,还体现在逐步建立了一个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满足14亿人口的需求,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外部世界,必须拥有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农业关系着老百姓的生存,“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目前中国是世界上谷物、肉类、水果等第一大生产国,为中国人的饭碗装满优质中国粮提供了重要保障和支撑。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强国之本,关系到国家安全,我们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世界上最为完整的产业体系,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为推进现代化进程建立了牢固的产业基础。
引领人类文明新进程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人口规模巨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看到,巨大的人口规模意味着巨大的市场、巨大的需求。现在我国人口超过14亿人,GDP总量超过100万亿元,已经形成一个超大规模市场,而且随着收入水平增长,市场潜力和影响力还将不断扩大,为现代化的推进注入不竭的动力源泉。
市场经济中,需求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原始动力。建立在14亿人口基础上的超大规模市场孕育了多样化的需求和层次化的消费,这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所在。超大规模市场具有很强的韧性和弹性,腾挪余地和回旋空间大,抗外部风险能力强,就像一艘轮船行驶在海洋中,吨位越大,行驶越稳,风吹浪打甚至狂风骤雨也不能改变它的航向。同时市场也是催生创新的土壤,规模越大,孕育创新的能力越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英国的人口不到900万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美国的人口不到8000万人,与今天中国14亿人口形成的市场规模是无法相提并论的。现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我国正在从过去的追赶者和跟随者变成领跑者,巨大规模的市场不仅可以摊薄创新成本,还可以提高创新收益,这亦为我国在未来成为全球创新活动的重要来源地提供了重要支撑。
总之,回望历史,在绵延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科技成果。展望未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还会创造人类文明的新辉煌。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正在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未来中国整体迈入现代化,倡导共建“一带一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必将让中国的发展成果再次惠及全人类,引领人类文明新进程。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张车伟)
- 标签:苦瓜汁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
-
一份小菜中的中国产业链供应链
夏至将至,拌菜上桌。 近日,友人在朋友圈晒出一份小拌菜:云南石屏豆皮、湖南小香芹、长白山野生木…
-
家中起火妈妈慌了!10岁娃的这波操作没想到
家中起火 大人惊慌失措 小朋友的反应 却让家长和网友都直呼内行 家中起火10岁男孩冷静扑…
- 又一地升为中风险!广州新增8例本土确诊
- 一年亏20亿元!突然,相机巨头宣布:结束日本生产!
- 6月9日财经早餐
- 隐瞒接触史!广州一确诊病例被刑拘
- 董希淼:细化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