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大名①丨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
乡村振兴在大名(1)
乡村振兴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关系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2019年,河北省大名县脱贫“摘帽”,“十四五”开局之年,大名县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如何推进乡村振兴?为此,中国经济时报推出“乡村振兴在大名”系列专栏,围绕大名县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内容,进行思辨性讨论,期望能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和示范有所启发。
主持人:
吴 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环所研究室主任 河北省大名县委常委、副县长(挂职)
嘉 宾:
程 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
张正河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中央提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脱贫摘帽谋振兴
吴平:大名县隶属于河北省邯郸市,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地形地貌以平原为主,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适宜农业生产,是平原地区典型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贫困县的“帽子”戴了将近三十年。2019年5月,经河北省批准退出贫困县行列。
为了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培育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产业扶贫便是“真脱贫、脱真贫”的关键。近年来,大名县充分利用平原地区适合推广规模化农业的优势,深度挖掘大名历史文化传统,发挥三省交界区位优势,紧密结合全国产业布局调整和推进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顺势而为、超前布局,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因地制宜调整本地区种养业结构;以消费扶贫为契机推进品牌建设;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集体经济;精心谋划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程郁:脱贫摘帽只是第一步,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和内生动力问题。尤其是通过产业振兴提升乡村经济活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相比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更全面、更综合的任务,追求更高质量、更高标准的发展,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通过对乡村的全面优先投入扭转城乡之间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才技术、资金市场、信息网络等方面的势差,补齐制约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短板,营造起宜居宜业的环境,为乡村发展创造有利的机会和条件。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3年来,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已基本成型,各地也积极探索出了有价值的经验,涌现出优势企业引领型、科技创新驱动型、电商助力与数字赋能型、产村融合发展型、集群片区联动型、绿色生态增值型、改革活力释放型等多种乡村振兴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大名应充分借鉴其他地区发展的新经验,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特色农业资源,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畅通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新技术范式转型等机遇,探索出一种具有大名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
张正河: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发生了巨大变化。可是,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农业和农村持续发展的能力面临严重的挑战。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我国的乡村振兴具有良好的基础,总体上讲,中国农业目前不缺一般技术,不缺装备,不缺资金,缺乏发展的思路和整合力。因此,一些地方的做法值得借鉴。例如,广东模式,依托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两头在外的科技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每亩投资几十万元,利润达几十万元。浙江模式,发展专业化市场,开拓国内外市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走产业集聚、块状经济、振兴镇、县、市州、省域的道路。江苏模式,在集体经济改制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的基础上,抓住对外开放的机遇,走外向型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道路。同时,还可以借鉴都市农业、多功能农业等发展模式。
图片来源:新华社
找准发展定位
吴平:从大名县现状及特色来看,大名农业发展相对滞后:120万亩耕地,其中80万亩为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效益低;30万亩花生、10万亩大蒜、5万亩山药,以及10万亩蔬菜,虽然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和特色,但是由于缺乏后续深加工,缺乏品牌优势,大多只能作为原材料销售,而且缺乏市场定价权。养殖方面,大名是猪牛羊、鸡鸭鹅等畜禽养殖大县,但仍缺乏大规模的屠宰加工,后续产业链亟待提升。由于生产分散,自给自足的千家万户经营方式较普遍,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农产品深加工程度低。有些产品生产层面把控较好、质量过硬,销售端又显落后。同时,大名文化资源丰富,但是文化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大名县的发展应发挥产业优势和文化优势,主要定位于依托平原地区优势发展的规模化农业,以及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发展农文旅康养功能的综合项目。
程郁:地方的发展必须明确好定位,一定要利用优势,聚焦特色,不能什么都想干,凡是那些什么都想干的地方往往都干不好。大名县是面粉之都、香油之乡、花生之乡,这是基础和优势。但更需要看到新发展阶段消费升级特征、新发展格局下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化推进、新发展理念下创新驱动和绿色转型下的机遇,率先布局、抢抓机遇、瞄准方向、精准发力。
具体而言,大名的发展定位应立足于开发利用好京津冀巨大市场空间,着眼于高品质、生态绿色、营养健康、养生休闲等升级需求,乡村产业发展上应以农副食品产业为主体,确立绿色、优质、高效、高附加值目标方向,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建设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和精深加工产业化聚集区,以健全配套服务体系推进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市场集散中心,以生态保护、种养循环塑造绿色品牌,以多重体验功能开发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张正河:大名是个农牧大县,产业振兴的核心是农业振兴,农业振兴的核心是发展全方位的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的内核是农业的规模化、特色化、机械化、绿色化、品牌化、数字化,即农业的全方位提升。要用科学的思维作指导,立足县情发挥优势,实现农牧产业转型升级。具体来讲,农村产业发展的科学思维与选择包含三个层级:自然条件适合性;社会经济条件适合性;市场适合性。三线媾和,加上时间差,就是产业调整的战略思路。大名小麦加工世界著名,特色加工小磨香油全国著名,还有大蒜、花生、山药、薯等特色农产品。要立足县情,充分利用大名有大田、大农业、水土资源、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等条件的优势。
当前大名农业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大生产,无大加工(小麦除外),难以形成强产业;有大基地,无大园区,难以形成产业集群;有特色产品,无强品牌,难以形成高的收入;有创业动机,但没有足够企业家。
阻碍大名发展的制约因素包括:劳动力老龄化;产业无门槛,周边跟进快;有大产量的产品,相对无大运量的交通;地处华北污染区的腹地;农民的合约精神及干部的服务意识比较滞后。
针对上述问题,应建设新时代现代化的“计划”农业。实现土地管理数字化、生产结构合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生产决策科学化。同时注重质量、品牌与营销。实现标准化、双减、功能产品的生产、信息化手段组合。
明确发展路径
吴平:在找准发展定位的基础上,充分明确发展路径,积极对接潜在资源,有利于产业的顺利发展从而撬动乡村振兴事业。具体到大名县来讲,要发展高质量农业:逐步建设规模化、绿色化、高品质的粮油肉菜生产基地,打造冀鲁豫区域公共厨房;延长小麦产业链,做好面粉产品延伸;生产玉米淀粉、玉米油,打造玉米经济;做强肽产品加工,实现集种植、养殖、秸秆综合利用为一体的循环农业产业;利用“大名小磨香油”的传统品牌,发展黑芝麻种植基地,以小磨香油发源地为中心打造“芝麻庄园”,延伸芝麻食品精深加工,实现三产融合;建设高油酸花生种植基地,打造中国高油酸花生产业第一大县;打造“白玉山药”种基地,生产山药酱、山药粉、山药酒等产品;整合蔬菜大棚,大力推广绿色、有机等技术,树立大名蔬菜高质量的形象;建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增加市场话语权。
程郁:发展路径的选择既需要借鉴先进经验,更需要结合实际扬长避短、探索创新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要塑造绿色优质品牌,就必须先从循环生产布局、产地环境保护、生产过程严控入手,合理规划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生产体系,整镇连片推进绿色有机生产示范区建设,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品的市场准入管理、规范标准化生产、统一生物防治、产品离地检测等方面的工作力度。要推动向现代农业和精深加工升级转型,就需要加强农业应用技术集成开发与推广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职业农民技术培训体系,培育育繁推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龙头企业,支持产业创新联盟、产业化联合体以及集群化发展的现代产业园区建设。要强化市场集散中心功能、提升市场影响力,就需要完善市场检验检测、分级分拣、分级定价、净化包装、保鲜储藏设施等服务体系,支持培育农产品品牌经销商,加强京津冀都市圈多元化直配渠道建设,积极利用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手段精准对接供需。要促进农旅文融合发展,就需要充分挖掘历史文化、乡风民俗,推进农业景观化、村庄景区化、加工流程可视化、科教农事体验化打造,整体规划道路停车、观光步道、游览路线、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农事体验等功能布局。
张正河:大名可以启动几个重点工程。
一区多园。打造国家级农业综合产业园,引入深加工企业及国际龙头企业,引导多企业参与扶贫及脱贫后乡村振兴工程。尽快建立3-5个主导产业,围绕主要的农业产业导入:大蒜、花生、山药、薯业、面粉、香油、畜牧(鸡、生猪)等,也可以视现状适应性导入新产业,实施全产业链控制。
实现城乡联动。村、人、地的流动,是最大的资产之一。学习贵州的三变,三社融合,引导农民城镇化,集体建设土地资产化。人往城市走,是规律,走的人多了,土地才能流转。
培养乡村振兴带头人。按照万分之一的比例,大名有农业人口60万人,可以培养60人农业企业家队伍;培养城乡中的能人,包括双创人员、潜力大学生;培养村庄权利主体,包括农村干部、乡村贤达;更要培养新型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就是“农商”。可以设计农业经理学院,类MBA课程,采用游学模式,培养农业系统的企业家。通过教育培训,达到扶智效果,达到想干、能干、会干的效果。
数说百年②丨粮丰农稳民安 把14亿人饭碗牢牢端在手里
百年足迹⑧丨武汉:历史在此转折 城市疫后重生
全球贸易摩擦形势严峻 中国企业如何规避风险
开局进行时⑥丨中央财政直达资金是基层“保障线” 惠企利民须按“快捷键”
开局进行时⑤丨把钱花在“刀刃”上 地方债发行拉开“大幕”
数说百年①丨百年逐梦:钢铁脊梁撑起世界半壁江山
曹 阳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 标签:自制按摩膏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
-
基层治理路⑨丨天津三潭西里:老社区绽放新活力
刘菲菲 吴树群 “这里到处充满人情味,不仅我们住得舒服开心,我和我的老兄弟们还组成了‘闪电维…
-
百年纪事 (99)丨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召开
1961年1月14日至18日,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听取和讨论了《关于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
- 智观天下丨未雨绸缪防范新一轮商品涨价风险
- 第五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大讲堂”开讲
- 培育更利于市场主体活力释放的营商“土壤”
- 智观天下丨全球货币政策徘徊在十字街头
- 解读国务院常务会议丨助企纾困再出实招 缓解成本压力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