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樊城:文化产业风正劲
张沛 王琰
伴着秋日的晚风,襄阳市樊城区58岁的李淑芬和老邻居王建华结伴,重回退休前工作的地方——银河纺织三分厂。看着极具质感的外立面、干净整洁的街区,还有沿街而开的创意文化空间,李阿姨不禁感叹:“变化太大了”。老厂房摇身一变,成为文创园区,银河文化创意园成了襄阳市民的热门打卡地。
近年来,襄阳市樊城区依托历史文化底蕴,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培育”的方式,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和文化产业集群建设,培育了一大批知名文化产业品牌。截至2019年上半年,樊城区共有四上文化产业单位32家,实现营业收入7.49亿元。深挖历史文化的产业价值。樊城是三国文化、汉水文化、米芾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距今已有2800年历史。樊城充分挖掘城市历史内涵,精心培育传统文化品牌。
今年3月,以三国文化为主题的关圣古镇落户樊城。项目建设面积约1500亩,总投资80亿元。汇集了襄阳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等历史特色,通过文化展示、互动体验、情景演艺等手法,再现三国时代的襄阳风云、关圣风骨。
伟光汇通集团湖北地区策划总监于盈介绍,古镇分为文化核心区、繁荣市井区和文化康养区,通过打造关圣广场、水淹七军古战场、关圣皮影工坊、九街十八巷、百草堂等核心景观,再现襄阳2800多年的建城史。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襄阳城市会客厅、鄂西北旅游集散地和城市新名片,进一步丰富襄阳文化旅游资源。
工业遗产变身文化资产。樊城曾经是中国织造名城,上世纪80年代,樊城有30万纺织工人,随着纺织园区和企业外迁,大量工业老厂房被遗留下来。
建设路21号创意产业园的前身是襄樊市第一针织厂,五栋老旧厂房改造成了新型文创园区。园区行政副总经理晋祥冰介绍:“我们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工业遗存,又融合了时尚元素,通过功能区分、外墙改造等方式完善其综合性服务功能,园区现已入驻80多家企业,入驻率达95%,服务创业者近千人。”
新与旧的交织,吸引了影视动漫、创新设计、电子商务等一批新兴数字文化企业在樊城集聚落户。记者走进建设路21号,感受到了浓厚的创业气息。年轻的创业者在这里开着自己的音乐工作室、动漫公司、影视公司。园区孵化的极度音能文化传媒,创作了《品樊》《璀璨青春》《敬山河》等脍炙人口的文化作品。
文旅融合让农民走上致富路。如何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优良的生态禀赋转化成产业动能?樊城区的做法是,依托辖区各村不同的历史文化、自然条件、发展阶段、乡土民风等要素,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大力培植“文化+旅游”“文化+农业”产业链。
11月,樊城区“一线穿九珠”的乡村旅游一号公路即将全线贯通,公路连接沿线普陀堰、白龙堰、黑龙堰、冢子湾等9个水库,全长50.7公里,将沿途的14个贫困村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公路将建设“田园漫道”“文化逸道”“农耕勤道”“乡野绿道”四大景观带。
普陀村支部书记陈静告诉记者,借力乡村旅游一号公路,该村将带动农民发展特色农家乐、旅游民宿、乡村采摘、民俗体验、特色农产品销售、特色文创产品开发等业态,也可吸引农民就近就业,提升乡村经济收入,使这条路成为乡村振兴之路,文化旅游之路,脱贫致富之路。
- 标签:primefaces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
-
基层治理路⑨丨天津三潭西里:老社区绽放新活力
刘菲菲 吴树群 “这里到处充满人情味,不仅我们住得舒服开心,我和我的老兄弟们还组成了‘闪电维…
-
百年纪事 (99)丨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召开
1961年1月14日至18日,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听取和讨论了《关于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
- 智观天下丨未雨绸缪防范新一轮商品涨价风险
- 第五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大讲堂”开讲
- 培育更利于市场主体活力释放的营商“土壤”
- 智观天下丨全球货币政策徘徊在十字街头
- 解读国务院常务会议丨助企纾困再出实招 缓解成本压力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