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谈抗“疫”丨疫情过后应尽快恢复全民健身活动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我国全民健身工作造成严重冲击,疫情期间正常的全民健身活动几乎暂停,虽然“锻炼抗疫”成为社会主流呼声,但因抗疫工作要求,人们只能在家中开展有限的体育活动。随着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向好,政府体育部门应尽早规划恢复全民健身工作:
资料图
(一)有效释放疫情积攒的全民健身需要,避免短期内体育场馆人潮拥挤造成防疫风险点。本课题组通过在线调查平台采集2443人在疫情期间的体育活动情况,发现只有8.82%的人不喜欢体育活动,但存在超过1/3的人基本没有参加体育活动、超过80%的人达不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标准,这意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锻炼需要在疫情期间被迫“憋着”。研究发现疫情过后会出现全民健身暴发现象,例如2003年北京市体育局发现“非典”过后北京市很多地方的健身人数是平日的3倍以上。因此,新冠肺炎疫情过后,恢复全民健身不只是重新开放公共体育场馆,为了避免体育场所短期内人潮拥挤造成防疫风险点,全国各地应举办一些体育赛事和体育节,利用这些大强度、大容量的体育活动快速、高效地缓解大量居民的抗疫心结,并缓解体育场所的人流密度。
(二)促进体育消费,夯实体育产业复产复苏的基础。全民健身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实现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1.0%,其基础就是7亿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研究发现疫情过后会增加体育消费,例如2003年“非典”疫情过后,北京市体育器材消费增幅超过20%,而2009年甲流暴发当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2100亿元,增速高达37%,为近10年最高水平。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体育产业造成重大影响,全行业几乎停产,而且疫后受公共场所人流密度限制,现场观赛、参赛、体育旅游等行业会持续受损,所以疫情过后需要尽快恢复全民健身,将体育锻炼需要转化为体育购买行为,刺激体育用品网售、在线体育培训、体育视频直播、家庭健身房、社区健身超市等新型体育产业发展,弥补传统体育产业的损失,并为我国体育产业能级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三)依托全民健身树立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社会心理状态。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社会和居民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影响,有人因此害怕出门和参加集体活动,有人从疫情造成的心理创伤,还有人因疫情影响生计,这些隐藏在人们心里的负面情绪亟待在疫情过后有效释放,而体育活动早已被证明具有显著的心理调节作用,所以尽快恢复全民健身,为大家提供缓解心理症结的正确途径,继而树立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社会心态,助力健康中国、和谐社会建设。
因此,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疫后全民健身工作方案》,指导和支持各地区着力恢复全民健身,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和资源参与疫后全民健身恢复工作,通过全民健身“全民办”缓解完全依靠政府承办的效能不足等问题,充分发挥全民健身的社会复兴效用。(游茂林 博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副教授)
- 标签:神界危机5.0最终幻想密码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