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谈抗“疫”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对学校健康管理的启示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学校在学生的卫生与健康管理和教育方面责无旁贷。如果学校能及时向师生预警、提供相关知识和方法支持,尽早教会学生掌握自我健康监护、传染病症状识别、传染病预防知识和技能,是否可以减少疫情的波及和危害?为维护师生健康、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应对疫情发生发展,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构建预防为主的学校卫生风险监控体系将疫情挡在校园外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传染病防控也一样。建立机制、做好预案、及时掌握各类学校师生易发及突发传染病规律,打好提前量,严阵以待,避免聚集性疫情的发生是防患于未然的关键。学校是教育系统传染病防控的责任主体,应在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指导下建立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卫生管理制度,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卫生与健康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察督办。小组成员应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特别是明确学校疫情报告人,以便在发生疫情后第一时间向上级主管及相关部门报送信息,避免疫情扩大和失控。体系中应当包含制定并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具体制度,如报告制度,开学预案,晨检制度,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制度,复课健康证明查验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免疫接种证查验制度,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通风消毒制度,保健室留观隔离制度等。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应注意,实施精准分类管理,以校园清洁消毒为例,需界定清楚定期消毒清洁、每日消毒清洁、即时消毒清洁的实施条件及操作规程;加强与定点疾控机构的沟通联系,积极寻求专业技术支持,开展联防联控,避免闭门造车,影响疾病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明确定义传染病风险点和风险人群,如幼儿、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寄宿制学校等,日常就要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加大监管力量和力度,非常时期要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排查力度,将传染病扼杀在萌芽中,甚至让萌芽根本没有萌发的机会。
二、组建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规范指导学校卫生健康工作
“教指委”作为本学科最高学术权威机构,应承担起科学规划健康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时健康教育信息发布的责任。特别是教育系统所面向人群的特殊性,社会上发布的信息未必适合学校卫生与健康的管理和教育需求,急需组建教育系统健康教育专家团队。具体可参照教育部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模式,要求专家除上述学术责任外,在非常时期还应肩负起疫情相关卫生管理、健康知识梳理、科普、评估等指导和督察职责,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应对疫情策略提供智力支撑,并帮助提升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学校卫生与健康管理科学治理的能力。
三、将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提升到法制层面,有力应对学校发生的包括传染病在内的各类疾病及健康问题
一直以来,学校卫生与健康工作都被认为是学校“保底”的工作。然而,如此重要的工作却长期处于教育系统的边缘地位,校医短缺、设施用品缺乏、健康教育课形同虚设、健康教育师资不足等问题长期存在。疫情发生后,人们才认识到这个环节的重要性。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立法,就是要保证学校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实施,形成长效机制,保证最基本的资源供给,保证学校进行日常的督导检查,常抓不懈,常备不殆。尽管疫情突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日常卫生管理和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不到位,必定会引发疫情的必然性。任何应急措施只能减损不能根治,“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能让人疲于应对,因此,应当在日常就建立好卫生管理、应急响应和预防疾病的长效机制,让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发挥出应有的基础性作用。立法可以从根本上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实施上的保障,以确保类似事件不发生、少发生、缓发生、程度轻。
四、国家应加大财政投入为学校配足配齐防疫必要设施和用品
我们来算一笔账,截至目前国家和社会捐款为此次疫情的应急投入上百亿物资,这还不算每年大大小小各类传染病防控的投入,代价之大而性价比往往并不理想。不如在日常定期为学校配备和更新基本的体温计、消毒液、口罩、药品、防护服、消毒设备、清洁用品、排风设备、体温监测(探测)等设施设备,支持学校及时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和普通传染病的防控。一方面,国家可以花更小的代价,换取更大的防控效果,保障师生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另一方面,平时做好管理和维护,可以为学生易发的众多其他传染病达到联防联控效果,一旦突发疫情,学校不至于捉襟见肘,难以为继。
五、加强人才培养,提供人才支撑
这次疫情暴露出的问题很多,其中一个就是我国优秀的公共卫生人才缺乏。因此,我们的后继人才培养仍需加强。在重视培养大量优秀临床医生的同时,还要重视公共卫生管理人才、医学科普人才的培养,为迎接未来全球公共卫生挑战,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从而有效提升我国公共卫生的治理能力。
六、加强面向全体师生的学校健康教育,明确落实学时、学分和教学内容
健康教育应优先普及个人卫生习惯、疾病预防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和技能,让所有师生都能掌握一定的自我健康监护和保健能力。面对传染病疫情,很多时候大众要与传统习俗对抗,需要移风易俗,通过卫生与健康教育,使孩子们从小建立卫生健康意识,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特别是针对幼儿园、小学中低年级学生,依据《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国家相关重要文件对健康教育内容的要求,开展适应其认知发展水平的必知必会的卫生知识和技能教育,如正确洗手,不用脏手揉眼睛;咳嗽、打喷嚏掩口鼻,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纸屑等;勤洗澡、勤换衣、勤洗头、勤剪指甲、勤理发;文明如厕;传染病基本知识及预防方法;新冠肺炎疑似症状;不偏食、不挑食,合理营养;每天进行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了解学校、家庭周边有哪些卫生服务资源及其获取服务途径等,切勿再把健康课形同虚设,走过场。
当疫情发生时可能恰恰是开展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最有效的时候,只有重视并采取积极行动,才能让我们在未来不遭受重大传染病对身体和心灵的打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刘芳丽)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