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产到接种 中国新冠疫苗的“两确保”“一提前”
随着此间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大范围展开,疫苗接种、生产供给的相关问题广受关注,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对此给予集中详解。
当日发布会上,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官员和专家表示,从生产到运输、接种,中国官方采取了各项措施确保新冠疫苗的安全,与此同时,也从物料供给、审批流程等方面着力确保疫苗的供给量。针对未来新冠病毒变异可能引发的影响,在疫苗研发上将“提前谋划和积极准备”。
确保安全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斌当日称,截至3月14日,全国共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498万人次。疫苗接种按照重点人群、高危人群和其他人群依序推进。
李斌称,为确保疫苗接种安全,在疫苗流向追踪方面,官方建立了全国疫苗电子追溯协同平台,各地及时准确地向平台报告规定信息,做到疫苗全程可追溯,疫苗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在疫苗流通和使用安全管理方面,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严把疫苗出入关,定时监测、记录新冠病毒疫苗在储存、运输过程中的温度,确保储运安全。
李斌称,官方还组织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对口负责接种点的医疗救治保障工作,派出有经验的急诊急救人员携带必要的医疗设备、药品等驻点保障,派出120急救车现场值班值守。对参与医疗救治的人员进行严格培训,确保发生疑似异常反应时能够及时识别、立即处置。
关于新冠疫苗生产中的质量安全如何确保,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监管司司长袁林表示,中国疫苗监管水平得到了国际认可。在法律法规方面,中国是唯一专门出台《疫苗管理法》的国家,使得相关企业和接种机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他指出,确保疫苗质量方面,特别强调突出疫苗生产企业是疫苗质量第一责任人,必须依法落实相关责任。第一,严格执行疫苗生产管理规范;第二,严格按照国家批准的疫苗生产工艺组织生产;第三,严格要求企业履行出厂疫苗检验、配送要求等;第四,及时主动收集疫苗接种后的特殊反应,保证全链条疫苗安全。
袁林透露,国家药监局向疫苗生产企业派驻两名专业检察员,不断持续监督,还会同地方相关部门对生产企业进行检查、抽查。
确保供给
对于中国新冠疫苗的产能产量,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田玉龙当日表示,“较好地满足了当前供应需求。而且大家看到我们对国外的援助、出口得到了较好反响,支援了国际需求。”
他指出,国内的疫苗生产企业还在不断地扩建,随着产能不断地释放,产量也会逐步加大,“按照现在生产计划安排,我们已经建立了生产供需的动态保障平衡机制。”
疫苗生产原辅料供应方面,田玉龙表示,目前看,中国生产体系完整完备,现在疫苗生产原辅料供应是有序、稳定、充足的,能够满足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疫苗大规模组织生产的需要。
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当日介绍,除当前已获批上市的四款疫苗,目前中国有17支新冠疫苗进入到临床阶段,有4款得到附条件批准,其他三个技术路线也基本在三期临床或者马上进入三期临床阶段。
至于疫苗上市前必须经过的批签发程序是否能满足新冠病毒疫苗大规模的生产,袁林当日表示,目前包括国家级的药品检验机构在内,北京、湖北、广东等省级药品检验机构已经完全具备了新冠病毒疫苗的检验和批签发能力,预计不久还有十几个省级检验机构陆续具备疫苗检验和批签发能力。通过持续加强批签发检验能力建设,完全可以确保疫苗的检验和批签发能力,与企业不断增长的产能产量有效协同和匹配。
高度重视变异毒株“提前谋划积极准备”
针对大众关心的新冠病毒的变异株对中国新冠疫苗的保护率是否产生影响的问题,王军志当日表示,还未发现产生明显的影响。
他同时指出,“我们对这个问题应该高度重视,病毒长期传播可能会产生多个突变的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影响疫苗保护力的风险,这个风险是存在的。为有效应对病毒变异造成的影响,我们必须提前谋划和积极准备。”
密切监测并加强疫苗平台建设之外,王军志强调,“积极研究新一代的疫苗,一旦出现我们担心的情况,病毒变异引起疫苗免疫效果消失或者大幅度降低的情况,能够在最短时间研发出针对变异株的疫苗,这是非常关键的。”王军志表示,整体上来说,要通过综合能力的提高,提升应对各种病毒变异株的能力。
- 标签:变异蟒蛇2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
-
广州重症、危重症患者共9例!钟南山团队全程指导和参与病人救治
广州疫情已持续19天,突发疫情加高考,广州的压力与挑战可想而知。从6月4日开始,广州陆续启动了11个…
-
国家医保局:DRG和DIP付费试点城市将于2021年内实际付费
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华波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2021…
- 24人落网、涉案金额170万!北京警方打掉一生产销售假药犯罪团伙
- 广东新增8例本土确诊病例,均在广州
- 节省医疗费用支出超4亿元!新疆药品集采"提质降价"
- 如何加速消除病毒性肝炎?李兰娟院士:防治结合是关键
- 国家卫生健康委成立推进分级诊疗与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专家组(附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