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抗疫的最高境界是让老百姓“没有感觉”
第三届进博会正在上海举行,今年的展览规模与往年相比进一步扩大。“大家一开始可能担心这么大的展会召开,会不会对防疫造成很大影响,但现在感觉就像往年一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这是整个抗疫过程中追求的“最高境界”,即所有的经济活动要比之前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模式发展,但在整个防疫方面要让老百姓“没有感觉”。
《守望相助你我他——上海抗疫期间对外交流故事集》新书分享会6日在沪举行,该书收录了57个故事,记录了疫情暴发后民间跨国口罩捐赠、外籍人士参与上海疫情防控、抗疫期间医学专家的跨国连线等情况。张文宏作为书中故事的亲历者,也参与了当天活动。
对于持乐观观点、希望实现“群体免疫”或是让所有国家打开国门的朋友,张文宏表示,一旦打开所有国门,面临的巨大风险就是“医疗挤兑”,这是一个客观的指标。
欧洲一些国家有观点认为现在“应该立刻封城”,也有些认为“一天也不能封”。张文宏认为,其实“封不封”最终还是看医院里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床位,看各国的医疗资源够不够用。
张文宏说,比如德国在医疗方面的计算是非常精准的,近期德国的防疫措施突然严厉了,因为他们有数学上的cutoff(界限)。“到了这个cutoff就得采取相应措施,如果没有提前做准备,超过这个cutoff后疫情呈指数级上升,之后就没机会了。”
“最黑暗的时刻会随着疫苗的上市而调整,但调整的时间不会太快。疫苗要有运送体系、冷链系统,现在刚出来available(可获得的)还不够,是不是affordable(负担得起的)还要考虑。”随着未来疫苗的上市,张文宏认为防疫策略还会发生改变。
对于未来疫情如何控制,张文宏认为主要有两个关键点:疫苗与合作。无论是疫苗、药物、还是治疗,正如新书中传达的,世界人民要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共同应对疫情。
“以非常长的时间看,没有一个疫情最后是不减弱的。以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来看,每个疫情最后都会消失。”张文宏表示,持较为悲观观点的朋友,可以用较长远的时间来衡量疫情,因为“再黑暗的黑夜也要过去”。
- 标签:公务员日记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
-
广州重症、危重症患者共9例!钟南山团队全程指导和参与病人救治
广州疫情已持续19天,突发疫情加高考,广州的压力与挑战可想而知。从6月4日开始,广州陆续启动了11个…
-
国家医保局:DRG和DIP付费试点城市将于2021年内实际付费
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华波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2021…
- 24人落网、涉案金额170万!北京警方打掉一生产销售假药犯罪团伙
- 广东新增8例本土确诊病例,均在广州
- 节省医疗费用支出超4亿元!新疆药品集采"提质降价"
- 如何加速消除病毒性肝炎?李兰娟院士:防治结合是关键
- 国家卫生健康委成立推进分级诊疗与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专家组(附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