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中国体育发展新方向
全运会是中国国内水平最高、运动规模最大的运动会。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到全面接轨“奥运争光”计划,再从“共享全运”“节俭办赛”到“全运惠民,健康中国”,在62年的发展历程中,全运会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助推器和风向标。
1959年首届全运会的举办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时代背景。新中国当时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由于种种原因,中国退出了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在这样的背景下,又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为了提振民族精神,同时向全世界展示中国自立、自强、热爱体育、热爱生活的态度,全运会应运而生,全民健身的浪潮也因此兴起。
原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社会学学者卢元镇表示,1959年首届全运会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而动的大事,全运会以省、市、自治区等为单位进行参赛,使得全国自下而上地推动了竞技体育的全面发展。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系教授谭建湘认为,早期的全运会主要承担两大使命:首先是推动中国体育运动的发展,结合当时的“劳卫制”(准备劳动与卫国的体育制度),进一步提升国民参与体育的热情,增强国民体质;其次是基于当时的国际形势需要,通过全运会发掘和培养更多高水平的竞技体育运动员,力争在国际赛事打出成绩,让外界了解中国,“体育外交体现了竞技体育的特殊功能”。
全运会前四届比赛都在北京举行,从1975年的第三届开始,每四年举办一次。第五届,全运会移师上海举办,第六届在广东举办,由此开始了北上广三地的轮流举办。前九届,北京举办了五次,上海和广东各举办了两次。2001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关于取消全国运动会由北京、上海、广东轮流举办限制的函》,全运会就此结束北上广三地轮办。此后四届,主办地分别为江苏、山东、辽宁和天津。
如今,陕西成为第八个举办全运会的省份,这也是西部地区首次举办国内最高水平的综合性体坛盛会。对于主办地的变迁,卢元镇表示,从北上广到沿海地区,再到如今的中西部地区,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城市有能力承办国内最大型的体育赛事,这说明我国经济水平的全面提升。“体育重心向西移,这是整个社会进步的体现,也将极大刺激西部地区经济、文化和体育产业的发展。我相信未来像重庆、四川甚至是广西都有机会承办全运会,东西部的体育发展未来也将逐渐迎来平衡。”卢元镇说。
在新中国竞技体育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中,全运会始终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从时间点来看,首届全运会是中国体育里程碑式的大事;1983年第五届全运会则是中国重返国际奥运大家庭之后的首届全运会;1993年第七届全运会,将举办时间调整为夏季奥运会之后的一年,并明确中国体育改革围绕落实“奥运争光计划”而展开。
全运会从最初带有鲜明的国防体育烙印,逐渐发展为全面与奥运会接轨,成为奥运会的“练兵场”和“人才培养基地”,见证了中国体育的勃兴。1997年第八届全运会的设项与奥运会接轨,并将奥运会金牌带入全运会的金牌榜计算。1993年、1997年和2001年三届全运会,“全运练兵,奥运夺金”成为主旋律。
在重返奥运会大家庭后,全运会成为国内练兵的主赛场,是选拔和培养奥运人才的重要渠道和舞台。在奥运争光计划中,全运会的跳水、乒乓球、羽毛球、射击、体操、举重等项目都涌现出很多高水平的竞技人才,完成奥运会备战任务,充分发挥了竞赛的杠杆和资源配置作用。全运会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引导地方把更多的资源和力量放在后备人才培养、提高竞技水平、培育体育精神等方面,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奥运争光计划”在体育发展的新时期有了新的收获。
自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获得16枚金牌后,中国在此后历届夏季奥运会的金牌榜均位列前三。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28枚金牌,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历史上最多的51金,中国已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体育强国,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全运会对奥运会的助推作用。
谭建湘表示,竞技体育也是一个“窗口”,从体育运动的发展可以折射出国民经济的实力。1983年后,全运会的功能在逐渐发生变化。对外,通过参加奥运会、亚运会等综合运动会或其他单项运动,向外界展示中国社会发展的成就和国民的精神面貌;对内,主办地从北京扩展至上海、广东,再到后来的江苏、山东、辽宁和天津,早期多地承办推动了当地大型体育场馆的兴建,推动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运动的开展,后期则对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都起到极大的助推作用。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全运会再次开始探求自身新定位。比如,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关于新建体育设施赛后利用的考虑;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践行“节俭办赛”的理念。有人把全运会比喻成“以各省区市为单位参加的奥运会”,在以往以金牌为核心的评价体系里,各省区市体育部门会将全运会的成绩和排名,视作衡量体育工作好坏的重要甚至是唯一标准。
2015年1月,国家体育总局发文,取消亚运会、奥运会贡献奖奖项的评选,对全运会等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只公布比赛成绩榜,不再分别公布各省区市的金牌、奖牌和总分排名。从根本上扭转金牌至上的政绩观,进一步挖掘并发挥全运会的多元价值和综合功能。
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让人们看到了体育观念的转变,群众项目开始登上全运舞台。龙舟、舞龙、柔力球、太极拳、健身气功、航空模型、航海模型等覆盖各年龄阶段、各类人群喜好的非奥运项目纷纷进入全运会。19个群众项目在全运会绽放光彩,使人们触摸到时代的脉搏。
对于全运会在新时代的新使命,谭建湘认为,伴随着综合国力的腾飞和中国体育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被认可,国家开始逐渐重视全民健身,在第十三届天津全运会引入群众项目,目的就是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双管齐下。“当然,新时代,全运会也必将承载新的使命。如何带动体育产业和体育经济的发展,这是当前面临的新挑战。像2025年粤港澳联合承办第十五届全运会,将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流动与交流,对于大湾区的区域融合、体育事业的提升,都将起到促进作用,这是全运会在新时代的新使命。”谭建湘说。
- 标签:本站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
-
见证中国体育发展新方向
全运会是中国国内水平最高、运动规模最大的运动会
-
07中国体育锻炼现状调查 34亿城乡居民曾参加
为全面了解我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状况,国家体育总局于2008年1月1日至4月30日在全国31个省区市,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
- 浅析中国体育:保持优势提升短板这样方可促进体育经济的发展
- 中国城乡居民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结果发布
- 2022全国师范类大学排名北师大不负众望首都师范仅排第八
- 2022年全国师范类大学排名前10强
- 体育市场发展趋势如何 2021体育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