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体育  国内资讯

中国体育史上最耀眼的“闽”星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2-0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厦门网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记者 肖榕)你知道吗?我国第一位体育教授、新中国奥运第一人、国羽拓荒者……这些体育界的大明星,都来自福建。让我们仰望福建体育的浩瀚银河,寻找那些最璀璨的星。

  作为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马约翰制定了严厉的体育考核标准,必须通过“五项测验”指标,不过关者不能毕业,让体育成为可以“一票否决”的学科。

  1882年出生于鼓浪屿的马约翰,少年时父母双亡,和哥哥一起长大。少年时期,他经常和其他孩子在山上跑跳,在海滩玩水,为健康的身体打下良好的基础。

  1904年,马约翰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在入校第二年参加上海“万国运动会”,击败日本运动员,获得一英里(约1609米)赛跑的冠军,令外国运动员刮目相看。

  激动的中国观众齐声高喊,并把他抬起绕场一周。那时,马约翰深刻地认识到,体育不仅能够强身,而且具有显著的社会功效,有助于凝聚和增强爱国情怀。

  1914年,马约翰到清华大学任教,其间两度赴美深造。面对国将不国的危难局面,他发出了“强国必先强种”的时代强音,让世人为之动容。

  1920年起,马约翰担任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是中国第一位体育教授。他倡导“运动是健康的泉源”,在清华大学组建足球、篮球、网球、曲棍球、棒球、垒球等十多支代表队;探索新教学法,编排近百套徒手操;还曾担任中国代表团田径队总教练,参加柏林奥运会。

  在1925年第二次赴美时,他完成了硕士论文《体育运动的迁移价值》,其观点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体育思想的里程碑,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有趣的是,马约翰进校之初其实担任的是化学助教。不过,由于对体育的热爱,马约翰由助教逐步升为教授,最终担任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

  在百年前,马约翰经常勉励清华学生毕业后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要“能奋斗,有牺牲精神”。能奋斗也是他一生的生动写照,这位被毛主席称赞为“新中国最健康的人”,年逾八十仍精神矍铄地工作着,经常指导学生们上课,还雄心勃勃地对人说:“我还要再为人民工作几十年。”

  1966年10月,马约翰与世长辞,他在体育岗位上孜孜不倦地工作了52年。但以马约翰为代表的体育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福建人,强身健体,建设祖国。

  1952年7月,以荣高棠任团长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来到芬兰赫尔辛基,开启了新中国的第一次奥运之旅。那一次在奥运赛场上为新中国留下第一行足迹的,是游泳运动员吴传玉。

  祖籍漳州龙海区角美镇流传村的吴传玉,出生在印度尼西亚中爪哇一个华人家庭,从小爱好游泳,十几岁就成了当地的游泳高手。

  1951年秋天,吴传玉以印尼学生身份参加了在柏林举办的第三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的游泳比赛,获得男子100米仰泳银牌。

  当新中国运动员对他表示祝贺时,吴传玉十分激动,大声喊道:“我也是中国人,我也是华人!”这次比赛之后,吴传玉与另外三位华侨教练、运动员直接飞到了北京,投身新中国的体育事业。

  1952年,吴传玉入选了第十五届赫尔辛基夏季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名单。由于国际奥委会向中国发出正式邀请的时间非常晚,中国代表团紧急组团,几经辗转抵达赫尔辛基时,奥运会赛程已过大半,男足和男篮都无法登场,只有吴传玉赶上了游泳比赛。

  长途旅行消耗巨大,还有时差影响,吴传玉来不及休整就进入赛场,他完成了男子100米仰泳预赛,没能进入决赛,但吴传玉在赫尔辛基留下的是新中国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的第一行足迹,也因此被称为新中国奥运第一人。

  奥运会的经历,也让他更加渴望自己有一天能用优异的成绩让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上高高升起,他的梦想在1953年8月成为现实。

  当时,第四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举行。体育比赛是联欢节的一部分,那是当年规模仅次于奥运会的大型国际综合性运动会。

  25岁的吴传玉进入了男子100米仰泳决赛,前半程不占优势的他以出色的转身技术后来居上,以1分8秒4夺得冠军。吴传玉夺得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代表队参加世界重要比赛以来的第一枚金牌。

  此后吴传玉继续刻苦训练,1954年8月,他在一场国际比赛中以1分6秒4创下新的全国纪录,这个成绩与1952年奥运会的季军相同。

  如今,中国游泳选手已经无数次地登上国际大赛冠军领奖台,而历史会永远铭记,吴传玉写在1953年的那个第一次。

  当时印尼已是羽毛球强国之一,祖籍福建南安的王文教更是闻名印尼的球星。他惊讶地发现,刚获得全国冠军的中国运动员被他打得毫无招架之力。这改变了王文教的人生轨迹,他决定要帮助祖国提高羽毛球水平。

  在瞒着印尼队办理签证时,被告知如果离开就永远不能再回来。但王文教决心已定,1954年5月,他与同为福建籍的陈福寿、黄世明一同踏上了归国之路。

  1956年,国家体委在福建和上海成立了羽毛球集训队,王文教到福建打球,还和陈福寿合写了一本羽毛球教材——《怎样打羽毛球》,并在当年12月底推动成立了我国第一支省级羽毛球队——福建队。

  当时以王文教为核心的福建队是中国羽毛球的重要基地。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福建羽毛球队获团体总分第一,王文教夺得了男单、男双两项冠军。

  1961年,汤仙虎也从印尼回国加入了福建队,王文教则退役成为教练。在王文教的指导下,汤仙虎开启了12年(1963年至1975年)参加国内外赛事一场不败的纪录。

  1965年,王文教带领国羽出访欧洲,以快速打法和灵活多变的战术,取得34场全胜的骄人战绩。1974年,中国羽毛球队在亚运会羽毛球七个项目中勇夺五金,除男女团体冠军外,男单女单和女双都包揽冠亚军。

  而真正走上世界之巅却要等到1982年的汤姆斯杯。那一年,王文教带领中国羽毛球队出征,这是中国恢复国际羽联合法席位后第一次参加汤杯。

  中国和印尼队最终决赛相遇,经过两天激战,中国队最终以5∶4击败了汤杯七冠王,开启了汤杯一个新的时代。两年后,陈福寿带着中国女队登上了尤伯杯的舞台,从不败战绩捧杯,并由此开启了尤杯五连冠。

  从1972年担任国家队教练到1993年退休,在21年的执教生涯中,王文教培养了56个世界单项冠军,夺得了11个世界团体冠军。

  2019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王文教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他是福建唯一入选人士,也是中国体育界唯一入选人士。

  在这枚熠熠生辉的奖章背后,站着的是一群投身新中国羽毛球事业的印尼归侨的群像。除了王文教、陈福寿、黄世明之外,还有汤仙虎、侯家昌、林建成、陈家琰、林丰玉、吴俊盛、陈玉娘、梁秋霞等,他们带回了出众的技术和先进的训练手段,让国羽在短时间内就站上了世界之巅。

  这些来自福建的体育大明星,他们怀揣着对体育的热爱、对祖国的赤诚,在荒芜的土地上种下第一颗体育的种子,孕育出今日的蓬勃生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