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成就健康的中国——中国体育十年间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脚步渐渐远去,但以冬奥为契机掀起的全民健身热情却丝毫未减。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人们用自己的方式迈开脚步,健身日渐成为生活新时尚。
党的以来,我国的全民健身事业经历了飞速发展。在十年的时间维度中,全民健身以国家战略的定位,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一环。健康的中国离不开体育,体育的魅力,也正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走向运动场,掀起一次又一次的健身热潮。
在位于秦岭腹地的陕西省山阳县运动中心,即便在午夜时分,山阳县羽毛球协会的会员们也依然热情不减地在中心球类训练馆中打球。
2021年3月17日,足球爱好者们在江苏淮安市东城全民健身体育公园里踢足球。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山阳羽协负责人李安民说,在2009年县里成立羽毛球协会时,只有30余名会员。2013年,山阳县运动中心建成后,他们拥有了活动的场地。
“自己只需承担水电费和很少量的房租,就能带动会员们每天在这里运动,现在协会仅会员就有139人。”李安民说,“我们每晚都能打到11点左右,早上还有近百人在运动中心体育场室外场打球,现在全县的羽毛球运动氛围非常浓郁!”
山阳县通过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带动更多人参加体育运动,只是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2016年10月,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为进一步推动“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健康中国战略主题规划了未来蓝图。
学校体育同样呈现向好趋势。《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育与健康监测结果报告》显示,从2016年至2018年,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正逐年提升,身体素质也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北京申办冬奥会过程中,我国做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承诺。从2015年北京申冬奥成功到2021年10月间,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人,居民参与率达24.56%。言必行,行必果。在北京冬奥会举行之前,我国完成了对国际社会的承诺。
过去十年,冰雪运动的“种子”在我国各地播撒。我国首枚冬奥会金牌得主杨扬在上海创立了飞扬冰上运动中心,为“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投石问路;前国家女子冰球队队员谭安琪,2011年退役后去香港执教,2016年她带领由业余球员组成的香港女子冰球队首次站上全冬会的舞台。
在第十四届全冬会比赛中,一位名叫张晴的业余选手参加了高山滑雪女子大回转项目比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直到我上研究生的时候,我几乎还是个‘体育盲’,偶然一次踏足雪道,让我一下子爱上了这项运动。”张晴说,“(这项运动)对我的工作和生活也助益颇多。”
据《2020中国滑雪产业》显示,我国的滑雪场数量从2012年年底的348家增长到2020年年底的715家。
国际奥委会主席认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最大的贡献就是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这一目标。
“哪怕这三亿人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决定成为专业的冰雪运动从业者,未来全球冰雪运动也会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格局。”他说。
过去十年中,群众体育赛事活动进入全运会,“15分钟健身圈”在各地被如火如荼地打造起来,这些都成为全民健身事业迅速发展的里程碑事件。
体育强则中国强。从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体育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
从全民健身角度来看,解决体育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之间的矛盾,缩小不同地区之间全民健身基础设施不平衡、发展不充分问题,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所在。而推进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并探索建立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成为更好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关键路径。
去年,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就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提出五年目标和八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上海体育学院教授曹可强表示,这份计划无论是在场地设施、赛事活动、健身组织,还是科学建设指导等方面,都是从民众的切身需求角度出发,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的需求为中心。
- 标签:本站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
-
全民健身成就健康的中国——中国体育十年间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脚步渐渐远去,但以冬奥为契机掀起的全民健身热情却丝毫未减…
-
中国体育回顾_奥运_精神_国人
体育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对于中国这般有着如此深远的意义
- 透视2019中国体育——有戏
- 2020校考简章速递丨武汉体育学院
- 中国体育为社会提供强大正能量
- 武汉体育学院2021年艺术类招生简章
- 奥运冠军杨威被华中科技大学清退后转投北京体育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