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体育  国内资讯

“北京冬奥会:体育与中国、世界的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8-1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即将到来之际,为弘扬北京冬奥会价值理念,分析北京冬奥会遗产,展望北京冬奥会后的体育与中国、世界的互动,2022年1月9日,由北京体育大学主办,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学术期刊社承办的“北京冬奥会:体育与中国、世界的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学校东平房报告大厅召开,来自国内外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代表近4百余人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同时获得了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体育商学院、国际体育组织学院、中国体育战略研究院以及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的支持,还得到了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论坛网、中国社科网等媒体协助。本次国际会议采用线上会议和线下会议相结合的方式,以线上会议为主,分开幕式、主旨发言、分论坛和闭幕式四个环节,为期一天。

  在开幕式上,北京体育大学党委、常务副校长高峰教授首先致辞。他表示,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在特殊的背景下召开的,再过25天,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就要隆重开幕了。今天我们相聚在一起,以学术研讨会的形式来践行奥运精神,展示我们的团结和理性地思考,迎接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召开,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北京体育大学把服务国家战略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全面投入到冬奥会的筹办和备战工作。高峰校长希望借助本次论坛,同与会专家学者深入讨论,碰撞出火花,凝聚共识,为人类更美好的未来贡献才智。本次会议还得到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研究中心的关注和支持,研究中心主任玛利亚·伯格女士特意为本次会议发来贺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付红星主持了开幕式。

  主旨发言环节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世阳教授以及王海英教授主持。来自国内外8位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精彩的发言。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人类学系苏珊·布劳内尔教授《从2008到2022年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的演讲,以历史的眼光回顾了十三年来中国体育的变化和国际奥林匹克的变化,并且在此背景下探讨了二者的互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原主任孙大光教授以《中国“双奥”的历史意义》为题,从三个方面全景式总结了奥林匹克的多样功能和价值,从十大方面总结了中国举办“双奥”的意义,提出了奥林匹克运动中国化的命题。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罗伯特·巴尼教授围绕《中国奥林匹克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主题,探讨了中国奥林匹克教育发展的历程。北京体育大学奥林匹克高等研究院黄亚玲教授发表《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理念的耦合与实践》的演讲,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探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北京冬奥会的关系。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邓星华教授在《北京冬奥会话语能力结构及互动作用研究》的发言中,借用了国际学软实力理论和传播学话语权理论,解读了体育话语权、话语权要素以及北京冬奥会体育话语权提升等问题。德国美因茨约翰内斯古藤贝格大学和挪威莫尔德大学学院体育经济与体育社会学霍格·普鲁斯教授以《新冠肺炎疫情对体育俱乐部和体育赛事的影响》为题,以德国体育俱乐部为例,通过大量数据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德国体育俱乐部的经济影响。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刘桂海教授在《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加快构建中国体育外交战略体系》的主旨发言中指出,体育与密切相关,应以体育推动中国外交发展。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世阳教授以《习关于北京冬奥会重要论述的文本分析》为题,从价值论和发展论两个层面,剖析了习总关于冬奥会重要论述的内涵。八位专家学者以北京冬奥会为切入点,运用多学科方法,从多角度分析了奥林匹克运动历史与现状,启发大家思考体育与中国、世界的未来。

  在分论坛研讨环节,围绕“北京冬奥会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北京冬奥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北京冬奥会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北京冬奥会与中国体育强国建设”4个议题,来自全国60多家高校和机构的57名专家学者在4个分会场展开深入、热烈的讨论。在闭幕式上,分论坛主持人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邢金明教授、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蒋依依教授、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休闲学院郑国华教授、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李圣鑫教授分别汇报了所在论坛的研究成果与共识。最后,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红霞教授作了总结发言。

  此次研讨会主题鲜明,交流充分,成效显著,形成了诸多共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体育理论的研究,助力中国体育强国建设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强化奥林匹克运动在世界上的意义,服务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