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竞技体育到大众体育
明天是首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适逢北京奥运闭幕不久、残奥会开幕在即,这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自是有了别样的含义。北京奥运在收获了100枚奖牌之外,最大的收获就在于国民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对于体育本义的重新认识。这实际上就是对健康生活方式的一种追求。
我们离健康的生活方式到底还有多远?广州市的一项调查显示,51.1%的城市居民近1年未参加中等强度锻炼,35.8%的广州人每天超过3个小时,而每天运动30~60分钟的居民只有三成,锻炼不足加上膳食不平衡导致“三高”和肥胖成为市民健康的“大敌”。
由此看来,体育在很多人眼中,还是停留于竞技体育的层面,是用来欣赏的,而不是用来参与的。然而,真正的体育是人人参与、健康身心,是激发我们对身体的爱,展现力量与美,是塑造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从本质上来说,奥林匹克的终极目标,就是人类追求健康、阳光生活方式的一个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北京奥运为我们从竞技体育走向大众体育,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和平台。
回过头来看,北京奥运不但用51枚金牌和100枚奖牌,为国人带来了奥林匹克的乐趣和喜悦,其更大意义在于,通过奥运精神的洗礼,国人已经摆脱了“唯金牌是举”的锦标主义,不会简单地把金牌第一等同于体育大国,而能以淡定的心态、理性的思维看待金牌第一的荣耀。这种理性和从容可以让国人在后奥运时代,更好地接受奥林匹克的生活方式、接受大众体育的生活方式,把对奥林匹克的认识和理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实事求是地说,北京奥运会我们虽然跻身于金牌大国行列,但我们的大众体育、全民健身水平还很低,国人的体质状况与金牌大国似乎并不成比例。这一方面与我们对体育的认识、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体育基础设施的投入有关。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每万人仅拥有6.58个体育场地,与同时期的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平均每万人拥有200多个体育场地的状况无法相比。
北京奥运无疑是个拐点。可以想见的是,北京奥运让我们在欣赏了体育的魅力、分享了奥林匹克的乐趣之后,大众体育、全民健身在后奥运时代将被置于更重要的位置。表现在个人方面,越来越多的国人会从奥运的欣赏者转变为体育的参与者,更多地关注运动本身,参与到全民健身中来,而不再只是单纯地做体育的看客;表现在决策者方面,将会重新思考后奥运时代的中国体育战略,政府公共财政要加大对全民健身设施的投入,特别是中小学体育设施的建设,以“举国体制”来推动大众体育的发展,以改变我们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如此,体育才能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奥林匹克第一次来到中国,带给我们的不只是金牌,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才是北京奥运留给我们的最宝贵遗产和精神财富。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标签:本站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