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体育  国际资讯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体育外交与冬奥会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2-0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2022年2月5日中午,国家主席习和夫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行宴会,欢迎出席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这是习和同国际贵宾一起合影留念。(新华社图片)

  体育外交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和精神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高度契合。习主席强调,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不仅可以增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而且有利于展示我们国家和民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信念及阳光、富强、开放的良好形象,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作为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会,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有助于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治理理念、展示国家形象提供了世界级平台,也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要贡献。

  作为超越民族、宗教、文明界限的“通用语言”,体育成为世界各国交流的有效工具,并逐步发展出新的外交形式,即体育外交。著名外交家曾对体育外交释义,他认为“体育外交是对一国体育部门或体育界旨在促进国家间关系所进行的对外体育交往和交流的一种提法”。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体育外交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首先,体育外交是跨越国家间隔阂的有效途径。体育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能够有效克服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之间的隔阂,超越意识形态分歧,为矛盾双方建立沟通的结合点,架起交流的桥梁。20世纪60年代中日围棋代表团多次互访,为之后两国邦交正常化建立了特殊的沟通渠道。而以“小球转动大球”闻名的中美乒乓外交更是融化了两国历时20多年相互隔绝的坚冰,推动中美两国跨越鸿沟、打开了关系正常化的大门。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朝鲜和韩国体育代表团首次携手入场。2018年1月20日,由国际奥委会、朝韩两国国家奥委会以及平昌冬奥会组委会代表参加的四方会议在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举行。会后各方共同签署了《朝鲜半岛奥运宣言》,决定朝韩两国代表团各派一名运动员举“朝鲜半岛旗”,在平昌冬奥会开幕式上以“朝鲜半岛”的名义再次共同入场,这一举措为缓和朝韩关系和半岛局势作出了积极贡献,彰显了体育外交的力量。

  参加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中国男子在1959年3月29日以5:2胜西德队。这是我国选手容国团和西德选手安特比赛的一个场面。(新华社图片)

  其次,体育外交是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人文交流与互信、经贸往来共同构成中国对外关系的“三驾马车”,是推动我国对外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众多中外双边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中,体育均是重点合作领域之一。以中俄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为例,双方定期举办相关会议与活动,就奥运会、体育旅游、体育教育、体育科研、竞技体育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同时,双方还根据现实需要和具体情况,积极搭建体育外交平台。2021年12月15日,习主席在同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视频会晤中表示,明后两年将举办中俄体育交流年。要以此为契机,让体育交流成为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的桥梁和纽带。

  再次,体育外交是国家间友好关系的“助推剂”。2014年2月,习主席应邀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这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出席在境外举行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开幕式,对促进中俄两国关系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索契期间,习主席诚挚邀请俄罗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普京欣然回应,当即表态愿将俄方欧亚铁路项目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接。2019年1月31日,习主席在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时表示,体育交流正日益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年,中国乒乓球协会每年举办“一带一路”国际乒乓球公开赛,旨在以丝路精神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体育文化传播、交流与发展,获得积极响应和良好效果。在习主席提出“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后,中国与东盟国家间体育交流不断,自行车、马拉松、羽毛球、足球等多项体育赛事火热展开。此外,中国派出优秀援外教练员,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培养体育人才。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体育场馆等基础设施的援建与投资让当地民众切实体会到了来自中国的善意和支持。形式多样的体育外交有效促进了中外交流合作,带动中外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互联互通,增进了彼此人民间的友谊,推动双多边关系迈上新台阶。

  最后,体育外交是塑造和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渠道。良好的国家形象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至关重要。体育外交在塑造和提升中国国家形象方面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国家元首亲自引领体育外交,用体育拉近中国与世界的关系。2013年6月,习主席访问墨西哥时谈到,“我是一个足球迷。中国足球队一直很努力,但目前只有一次闯进过世界杯比赛,带领中国队创造这次纪录的就是也担任过墨西哥国家足球队主教练的米卢。”2014年出席中荷经贸合作论坛开幕式时,习主席盛赞荷兰队是世界足球的“无冕之王”。在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安排的国宴上,荷兰传奇门将范德萨也获邀参加。习主席微笑着与范德萨握手,讲到“你在中国有许多粉丝,是中国球迷的偶像”。同年,习主席对阿根廷进行国事访问时获赠阿根廷国家队10号球衣。国家元首亲自践行体育外交,让世界充分看到中国主动融入、交流开放、善于学习的大国风范。二是通过参加或举办大型体育赛事,让世界更直观地认识中国。1984年,中国派出代表团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并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打破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也让世界对改革开放的中国有了全新认识。1990年北京成功举办亚运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是大大提升了中国及首都北京的国际形象,被视为彰显中国大国形象的里程碑事件。三是拥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体育明星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窗口,也是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名片。在2011年全球热播的《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中,郎平、郭晶晶、姚明、丁俊晖、邓亚萍等知名运动员入选。他们向世界展示了富有生机活力的中国形象。尤其是篮球巨星姚明,他以高超的球技、顽强进取的精神以及谦逊幽默的风格赢得了国际媒体的广泛赞誉,成为外国民众特别是美国人眼里的“中国名片”。

  这是2022年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的“ 冰雪五环” 环节。(新华社图片)

  奥林匹克运动始终秉持“和平、团结、尊重与联合”的奥林匹克价值观。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当下,国际奥委会提出了以奥林匹克价值观助力重塑疫后世界的主张,包括推动完善全球治理,构建更加健康包容的社会,推动世界经济绿色复苏,共建更加和平、多元、包容、团结的世界。习主席所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和构建人类命运同体理念与奥林匹克运动价值观高度契合。

  首先,两者目标相同,均追求建设一个和平的更加美好的世界。奥林匹克运动的目标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服务,旨在增进交流、促进和平、保障人类尊严,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这一宗旨贯穿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史,古代奥运会就曾通过“奥林匹克休战”等制度安排,为参与竞技的运动员和观众提供一个和平与安全的环境。这一传统在现代得到了延续。1993年,国际奥委会整合了184个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以非洲统一组织(非盟前身)的名义向第48届联合国大会提交决议草案,呼吁联合国各成员国在每届奥运会开幕和闭幕前后各一周及奥运会期间休战。此后,联合国大会都会审议并通过历届夏季和冬季奥运会主办城市所在国提交的《奥林匹克休战决议》,呼吁会员国以体育促进和平、对话与和解。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旨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两者目标可谓不谋而合。

  2022年2月8日,在北京首钢滑雪大跳 台举行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谷爱凌夺得冠军。(新华社图片)

  其次,两者精神内涵相通,均强调相互尊重、开放包容。奥林匹克价值观推崇“友谊”和“尊重”,激励人类克服、经济、性别、种族和宗教的分歧,实现友谊的连接,倡导在运动中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古代奥运会通过以体育竞赛为核心的一系列文化传播活动增进不同城邦之间的文化交流。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促进各国家、各民族体育文化的相互交流与传播,增进人们之间的了解和理解,促进彼此之间的包容与尊重。正如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所说:“奥林匹克不是一场竞赛,而是一种源于内心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包容发展,两者精神核心殊无二致。

  再次,两者价值理念相近,均推崇公平正义。公平公正是体育运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奥运会作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体育盛会,坚持公平竞争、规则至上的准则,弘扬体育道德规范,持之以恒地反对兴奋剂及赛场内外的不正之风,秉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处理各项问题。公平正义也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习主席在2015年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此后又在多个重要场合对此进行深刻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要营造公道正义的国际格局,推动形成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最后,两者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似,均倡导超越分歧、团结合作。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于2021年7月20日通过决议,决定在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再加入“更团结”。这表明国际奥委会清楚地认识到,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的背景下,同舟共济、团结合作极其重要。国际奥委会主席表示,“用体育使世界更美好始终是我们的目标,而团结则为我们实现这一目标提供动力”,“只有团结一心,我们才能变得更快、更高、更强”。当今世界,主权国家仍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组织单元,是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否实现的最重要力量,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互商互谅、共建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需要各国跨越分歧、团结合作。奥林匹克新格言表达的精神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异曲同工,是体育界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直接响应。

  2021年10月25日,习总在为央视奥林匹克频道及其数字平台开播上线给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去的贺信中强调:“要通过奥林匹克运动和文化传播,讲述中国体育故事、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加强国际体育交流合作,推动我国同世界各国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冬奥会实行全程闭环管理,不能像往届奥运会那样提供广泛的中外交流机会,但冬奥会作为世界广泛认可、关注度极高的平台,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治理理念、展示发展成果、讲好中国故事以及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一是办好冬奥会有助于向世界展示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场馆建设到标识设计,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冬奥舞台得到了充分呈现与表达: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赛道犹如一条巨龙;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形似中国传统饰物“玉如意”;运动员从张家口赛场的跳台顶端出发时,能透过山谷看到远处的明代长城遗迹;而30个项目标识的设计灵感则来源于篆刻艺术巅峰“汉印”。冬奥会火炬的纹样设计体现了北京作为“双奥之城”的传承与发扬。火炬交接时,两个火炬的顶部可以紧密相扣,象征着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2022年2月15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在北京首钢滑雪大跳台举行。中国选手苏翊鸣夺得金牌。(新华社图片)

  二是办好冬奥会有助于向世界宣介中国“共享、开放”的合作理念。中国将“共享、开放”的理念贯彻到北京冬奥会筹办的各个方面。习主席在听取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情况汇报时就强调,“要主动同国际体育组织合作,听取场馆建设、赛事组织、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建议,积累办赛经验。”北京冬奥组委积极聘请外国专家参与各项工作,在疫情防控方面制定公开透明的原则与措施。国际奥委会奥运会部执行主任克里斯托夫·杜比表示:“我们和北京冬奥组委会一起,与卫生和体育赛事领域的世界专家紧密合作,最终确定了必要的疫情防控措施,以确保北京冬奥会安全成功举办。”此外,北京冬奥会公共艺术作品全球征集活动收到来自美、英等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多件应征方案。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北京冬奥会“共享、开放”的办奥理念,诠释了团结、和平与友谊的现代奥林匹克精神。

  三是办好冬奥会有助于向世界展现中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国际奥委会于2014年年底通过的《奥林匹克2020议程》将可持续性列为奥林匹克运动改革的三个基础性主题之一。北京冬奥会作为第一届落实并受益于《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奥运会,全过程高度重视可持续性工作,《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持续性计划》确定了“创造奥运会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典范”的总体目标,明确了“环境正影响”“区域新发展”“生活更美好”三个重要领域,提出了12项行动、37项任务和119条措施。北京冬奥组委会还制定实施了北京冬奥会遗产的战略计划,将赛区环境、区域发展和民生改善有机融合,以冬奥会筹办为契机,打造区域和城市发展新模式。同时,中国积极践行减排承诺。2020年6月,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示范工程正式投入使用,源自张家口的绿色电力源源不断地进入北京电网。2021年10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将实现碳排放全部中和。这对于引导公众践行低碳理念,彰显中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决心具有重要意义,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在环保领域的责任与担当。

  四是办好冬奥会有助于向世界阐释中国“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持续蔓延凸显全人类同呼吸、共命运的现实性和落实总体观的迫切性。“安全办奥”必须解决好疫情防控问题。为此,中方进行了多方面努力。北京冬奥组委在机场设置了冬奥专门出入境通道和保障专区,构建闭环管理机制,实现疫情防控全流程无缝衔接,为赛事参与者提供从机场到住宿“点到点”的全流程服务。医疗保障是办好赛事的重要环节。北京冬奥组委坚持生命至上,按照“快速、规范、安全”的要求,突出现场救援重点,不断优化转运流程,将以最快速度保证最佳救治时机。

  五是办好冬奥会有助于向世界传递中国倡导“团结一致向前看”的精神。北京冬奥会“一起向未来”(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的口号与国际奥委会新提出的“更团结”理念交相呼应,号召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在奥林匹克旗帜下,携手前行。2021年10月2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中欧音乐节暨北京冬奥会倒计时100天音乐会。百余名音乐家以“更团结、共筑梦”的序曲,共同祝福北京冬奥会。通过冬奥会,中国倡导追求团结、和平、进步、包容的共同目标,向疫情之下的国际社会传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以及全世界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疫、战胜疫情的信心。

  总之,体育外交作为一种特殊的外交形式,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前,百年大变局和大流疫相互交织,大国博弈加剧,一些西方势力不断加大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攻势。在此背景下,体育外交的历史经验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体育外交已经成为促进国家间人文交流、构建和传播良好国家形象的重要渠道。我们应充分发挥体育外交作为人文交流纽带、国家间关系“助推剂”和国家形象重要传播渠道的作用。此次北京冬奥会为中国开展体育外交提供了良机。尽管北京冬奥会期间的国际交流因疫情原因受到一定影响,但中国将通过北京冬奥会向世界展示一个拥有深厚文化积淀、包容开放、重视可持续发展、强调“生命至上”、致力于同其他国家团结起来为美好未来而奋斗的中国形象,并向世界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包含的价值追求。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能力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9ZDA135)的阶段性成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