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体育  国际资讯

大力发展休闲体育 提升青少年体质水平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1-1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闲暇时间增多,休闲与娱乐活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对于拥有闲暇时间最多的青少年学生群体而言,科学的休闲观与健康的休闲生活方式尤为重要。针对近年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下滑的现状,将体育活动引入青少年的休闲生活,让体育锻炼成为青少年时期的一种主要休闲生活方式,将成为有效改善青少年体质状况,提升青少年健康水平的关键。

  青少年处于身心健康及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段时期的体质健康问题,将对中老年的身体健康构成巨大隐患。同时,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也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健康水平。《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指出: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兴旺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

  从1985年开始,我国进行了四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在近20年里持续下降,学生肥胖检出率不断增加。而在最近的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出现了转机,下降速度得到了遏制。尽管如此,由于长年累积,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依然严峻,体质健康问题仍然突出。问题主要反应在这几方面:肺功能指标维持低水平、超重和肥胖现象严重、近视发生率继续增加、且出现低龄化倾向,但是耐力素质仍存在下跌现象,速度、素质增长趋于停滞、血压调节机能不良比较普遍。虽然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问题背后存在许多不同原因,运动不足、缺乏体育锻炼被公认是导致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主要因素。

  为了促进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中央国务院制订了一系列政策及措施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力图有效解决。1995年颁发《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全民健身计划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要发动全社会关心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和健康”。中央国务院于2007年5月又发布《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并指出:“要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提高我国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降低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使学生体质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同年,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决定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进而,2010年7月29日,教育部在其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特别指出:“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胡小明先生在《体育休闲娱乐理论与实践》中提出并论证了21世纪将是休闲的时代。学者李仲广和卢昌崇也提出:中国在走向全面小康社会之时,也在走向全面的“休闲时代”。 我国青少年拥有公众假期以及寒暑假两个假期,多达170天,远超过成年人,成为了中国拥有闲暇时间最多的人群之一。如何引导青少年在闲暇时间合理选择休闲活动,支配闲暇时间,选择健康的休闲生活方式,对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种全民休闲时代的背景下,青少年的体育活动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体育课与休闲体育活动。相对于组织管理严格与规范的体育课,在闲暇时间开展的休闲体育活动运动方式更加多样,技术和体能要求更低,可以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参与形式灵活多变,并可以愉悦身心等特点。把体育活动引入青少年的余暇生活,一方面高度契合青少年自我意识迅猛发展、运动技能水平不高、精力旺盛及兴趣广泛的特点;另一方面,在闲暇时间大量开展体育活动可以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并促成其合理的休闲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对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青少年来说,通过休闲娱乐体育活动可以促进身体的正常成长,提高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功能状态,全面发展体能,促进体格健壮健美,并为终身健康打好基础,从而全面提高与改善我国青少年不断下降的体质健康水平。

  然而,我国目前青少年学生的休闲体育活动状况却不容乐观。近日,由国家社科课题《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行为调查》显示的数据成果中发现,在休息和节假日的余暇时间,我国的青少年最喜欢做的几件事中,看电视、上网占比最大,其次是阅读漫画、书刊、报纸等课外读物,第三是与同伴游戏玩耍,而出去运动的青少年不足30%。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10年提出了针对5-17岁儿童、青少年的体力活动指南,建议他们平均每天进行不少于60分钟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在2010年进行的国家体质与健康普查当中,调查了30个省市的166812名青少年学生,结果表明仅有22.7%的学生能达到每天1小时的体力活动推荐量;此外,数据还显示9-13岁,13-16岁,16-19岁达到此标准的比例分别是32.7%,20.7%和12.5%,这表明了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同时,2013年,学者王超与陈佩杰在对全国11个城市的2163名9-17岁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的测量研究。研究结果发现青少年平均每天进行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仅为28分钟,而时间多达521分钟。同样,其他的学者的研究也发现我国青少年每天休闲体育活动时间不足20分钟。这与我国规定的体育人口基本要求(每周从事中等以上强度的体育活动3次,每次30分钟)以及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时间“每天一小时”的基本标准相距甚远。

  青少年休闲体育活动的缺失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一,学业压力过大。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社会、学校和家庭普遍都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中国中小学体育基本情况调查》显示,超过60%的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超过国家规定的7小时,超过60%的初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超过国家规定的9小时。由于课业负担重,学生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同样大大超过国家规定,看似富足的闲暇时间,均被课业学习所占据,从而无暇顾及锻炼身体;其二,缺乏运动的兴趣以及自我锻炼的习惯。虽然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的体育教学理念在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已提出多时,但真正在体育课教学中得到严格贯彻的并不多,学校体育课依然以枯燥的运动技能教学为主,以运动技能的提高与改善作为评价学生体育成绩的主要手段和方式,忽视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及养成自我体育锻炼的锻炼习惯;其三,引导缺失。学校因为片面追求学科教学质量,有意无意地放弃了对青少年的余暇教育与引导,导致青少年从小缺乏良好的闲暇观念。其四,休闲娱乐方式的改变。电脑、游戏机的普及使青少年一代生活和娱乐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学生周末和假期不愿走出家门,更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其五,体育场地、器材不足。根据“青少年体育蓝皮书”的数据,2013年,我国中小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率是31%,近七成的学校不仅将公众挡在了校外,也把课余时间本就缺少运动机会的广大学生,推给了公共体育场地资源严重不足的社区。

  要改善青少年休闲体育活动状况,急需政府、家庭和学校等主体的推动与主导来促进青少年的休闲体育活动参与。从政府的角度来看,为确保提高青少年的健康水平,务必将此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并作为中长期发展计划持续地推进和落实到位。同时,继续积极推进全民健身,为青少年创造一个积极的全民健身的环境,让青少年浸透在一个健康的社会氛围。学校在促进青少年的体育活动中充当了重要角色,一方面要全力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真正拥有更多的余暇时间。另一方面学校体育课内容不应仅限于竞技性的体育项目和内容,加强健康教育,强调“健康”、“快乐”和“终身体育”摆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而家庭和父母在青少年的健康行为培养上起着独特的作用,父母应该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自身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减少上网、看电视等行为,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体育氛围,并提高家庭体育教育,鼓励孩子参与体育活动。通过政府、学校与家庭的“三结合”,从而推动和吸引青少年在闲暇时间走出课堂、走出室内,来到户外、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其健康成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