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体育  国际资讯

南京十年举办30余项国际赛事“全球城市体育影响力”排名跃升至第10位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0-0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十年举办30余项国际赛事,新增11名世界冠军,体育产业总规模超千亿元……南京体育交出了一份有分量的“十年答卷”。

  2014年,南京成功举办青奥会,成为继北京之后中国第二座奥运城市;“十三五”期间,南京入选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在“全球城市体育影响力”排行榜上跃升至第10位,紧随北京(第9位)之后。

  江宁区湖熟街道钱家自然村村干部钱世跃是土生土长的钱家自然村人,在他小时候,村口篮球场还是一片荒地。近几年,村口建起了一片篮球场;再到后来,社区健身器材、五人制足球场、健身步道也逐步建成,形成了一个颇成气候的健身场所。“散步的、打球的、遛狗的,老百姓晚上都喜欢往那儿去。”钱世跃说,球场加上灯光后,年轻人去的比例明显增加了,“让年轻人抛开手机出来健身,多好啊!”

  为解决群众“去哪儿锻炼”的难题,南京正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截至2021年底,南京市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3.93平方米,位居全省第一。全市共建有7451个晨晚练点、940片足球场地、3924公里健身步道,建成各类体育公园103个。今年,南京市将新建改建9个体育公园、20个百姓健身房、50片室外灯光球场,在100公里步道中植入体育元素,为户外健身场地增设40个公共储物柜,更新600套老旧健身器材。

  设施建设好,更要管护好。南京市开展室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管护专项治理工作,计划建立起“建设、管理、维护”长效闭环机制,全市所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管理迈入智慧化、数据化时代。

  十年前,人们健身大多根据个人喜好,如今,《南京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明确提出每年培训2000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为每个社区配备10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孟金丽堪称南京柔力球项目的“金字招牌”,她培养了一支全部由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者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带领他们常年行走在全市各个训练点,还组织了首届长三角城市柔力球比赛,江浙沪地区近500名运动员参与,更多的人通过运动改变了人生。在她的带动下,南京参与柔力球的人群发展到8岁到70岁不等,真正体现了全民健身、全民参与的健康理念。“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责是义务奉献,同时我也收获了快乐和健康!”孟金丽说。

  十年来,南京市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体育社会组织网络,自发性健身团队和全民健身站点迅猛发展。如今,南京市每年举办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达3000多项次,市民体质合格率持续保持在93.4%以上;同时,开发建设“宁体汇”平台,打造“服务群众、你点我送”健身服务品牌,探索体卫融合发展新路径,试点建成8家运动促进健康中心(站、点)。

  这十年,南京新增11名世界冠军,目前共有36名世界冠军。南京运动员许安琪获得2012年伦敦奥运会击剑冠军,惠若琪、张常宁获得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冠军。南京运动队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运动会均取得优异成绩。

  9月5日结束的第二十届省运会上,南京市体育代表团以293.5枚金牌的成绩勇夺金牌榜第一。全市有22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青少年部34个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参赛项目及参赛人数均居全省第一。本届省运会上,南京市“三大球”、重竞技、花样游泳、水上项目等全面开花,金牌数及奖牌总数均列榜首。此外,十年来,南京市积极承接单板滑雪、滑板、霹雳舞等国家集训队和“省市联办”优秀专业队,完成了参加北京冬奥会的部分国家队在宁集训保障任务。

  优秀体育人才的不断涌现得益于体教融合这块沃土。在南京市南化第四小学,“捧着排球入学,打完排球毕业”是这里的孩子们的标配。学校以“人人都是排球手,每天锻炼一小时”为口号,建立了低年段玩排球、中年段练排球、高年段赛排球的校本课程体系,先后聘用了有40年排球带队经验的退休功勋教练周伯力和前中国国奥队主力二传、江苏女排主力二传队员郁春玲,用高水平的师资力量保证学校日常训练。

  在南京,这样的学校不在少数。随着“体教融合”工作的深入推进,青少年体育“5621”工程有序实施,南京市现共有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4个、省级单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5个,省级传统项目学校38所、体育特色学校236所、初中体育后备人才示范校19所。

  十年间,南京先后成功举办2014年青奥会、2016年速度轮滑世锦赛、2017年首届世界全项目轮滑世锦赛、2018年羽毛球世锦赛、2019年篮球世界杯(南京赛区)、街舞世锦赛、世界女排联赛总决赛等30多项重大体育赛事。从2015年开始举办的南京马拉松,先后获评世界田联“银标赛事”和中国田协“金牌赛事”以及“中国马拉松特色赛事”“最美赛道特色赛事”等。

  南京人莎莎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也是跑马达人,参加过多次马拉松比赛,每周都会环玄武湖跑4次。“我之前每年都会参加南京马拉松,不求成绩,只想玩点不一样的。”她说。从2015年起,莎莎参加了多届南京马拉松,每次都带着不同的造型,装扮成“悟空”“美少女战士”等,还曾一边跑一边直播,为网友介绍沿线美景和补给站美食。

  重大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不仅满足了市民在家门口观看和参与赛事的需求,更让南京以赛为媒,在世界面前精彩亮相,提升了城市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

  南京溧水体育公园被称为“全人群智慧体育公园”,这是南京万德体育产业集团根据参与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专项课题,落地升级溧水体育公园作为“主动健康实践示范样板”,满足市民“体育生活化,生育化”的需求构建的智慧体育公园。目前,南京万德在全国14个省市已打造了100多个含有体育元素的公园。公司董事长吴万鹏表示,公司从销售游乐设备起步,到切入健身器材市场,再到发力文体旅融合,不停地跑入新的赛道、跑进新的赛场,这一切和南京良好的体育产业发展氛围不无关系。

  这十年,南京体育产业主体不断壮大,目前全市体育产业法人单位超9000家,规上企业355家,2021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1100亿元左右,增加值占GDP比重2.1%左右。深入推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举办南京体育消费节和体育旅游资源清单发布会,推介61项精品体育赛事,打造100家体育消费新场景,联动近1000家体育企业开展线上线下促销活动,引领体育消费升级,2021年居民人均体育消费3064元。

  2020年,南京市以总分第一入选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体育类市场主体被纳入南京市“十四五”市场主体倍增计划。目前,南京市共有国家体育产业基地(项目、单位)10家、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1家、省体育产业基地20家、省体育服务综合体10家。出台多个体育产业政策文件,设立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社会力量办赛资助资金和高水平职业体育俱乐部资助资金,共支持150余个体育产业项目6000多万元,体育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