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体育  国际资讯

“画”说运动之美——“农民画之乡”的全运会场馆之约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7-1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20世纪90年代初,为庆祝北京亚运会的举行,当时还不到40岁的陕西户县农民画家张青义用了一个多月时间,绘制出一幅长约2米的《乡村体育》画卷:在桃红柳绿的田园风光映衬下,画中人物用夸张的形体动作,分别进行着篮球、拳击、拔河、秋千等十几种体育活动。

  30年时光流转,户县如今已更名为西安市鄠邑区,已过耳顺之年的张青义抄起画笔,又绘出一幅《乡村体育》农民画。与原作相比,这里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季节也变成了硕果累累的金秋。

  “我知道今年全运会是在秋天举行,咱区上还有好几项比赛,就想着通过民间艺人的画笔,为全运会做贡献。”他说。

  得益于陕西关中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上世纪50年代的户县有一批扎根于乡土的民间艺人,通过借鉴当地刺绣、剪纸等民间工艺与现当代绘画理念,创造出了画面夸张变形、色彩对比强烈、贴近百姓生活的户县农民画风格,并于1988年被命名为首批“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

  生于斯长于斯的张青义,从小就受到这一艺术形式的熏陶。他在1973年中学毕业后参加了农民画培训班,一边务农一边搞起文艺创作。随后几年,他还做过农村电影放映员,借助绘画功底制作出精美的幻灯片获得了观众认可,更坚定了他走创作之路的决心。

  正所谓“画天画地画自己”,充分取材于百姓生活、反映出时代特色,使得鄠邑农民画始终保持着蓬勃的生活气息与旺盛的创作活力,其中体育题材的画作更是数不胜数。在鄠邑区的农民画展览馆里,上百幅展品中体育元素并不鲜见,既有展现踩高跷、打秋千等民俗体育活动的画作,也有用农民画技法对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进行的再创作等等。

  “这些运动着的人物看似动作夸张,其实都十分符合骨骼肌肉律动,需要对体育项目有长期的观察积累。”张青义说,展馆中老一辈艺人的体育画作对他产生过很大启发,不仅是在创作方面的,也是通过这样形式让他知道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如今担任鄠邑区农民画协会,张青义还是和当地很多农民画家一样,没有脱离农业生产一线。他还种着几亩小麦、玉米留作口粮,也把务农当成最好的身体锻炼。“有时候搞起创作经常殚精竭虑,没日没夜连轴转,没个好的身体素质,其他都免谈。”他说。

  创作闲暇,张青义总喜欢于乡间快走与慢走交替,在寻找灵感的同时锻炼身体。他自家院子里也有旱船、秧歌等道具,有外地朋友做客时,他经常与大家一起把这些民俗体育活动操演起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体育在鄠邑区埋下的种子,已经长出来了一颗“花生”。西安体育学院鄠邑校区的“一馆四场”均已建成投用,尤以俯瞰时造型酷似花生的手球馆为核心。在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上,这里将举行手球、棒球、垒球、曲棍球和橄榄球共5个项目的比赛,也让鄠邑成为本届全运会竞赛场馆最多的县区。

  作为一座可容纳6500名观众的甲级综合体育馆,西安体育学院手球馆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灰色主色调与红色点缀圆融和谐、美观大气,造型也蕴含了西体人“画乡生根、圆梦秦岭”之寓意。

  紧邻手球馆的三块曲棍球场地,是西部乃至国内规格最高、功能最为齐全的曲棍球场地之一,并配有一座地上四层、高约16米的看台。目前场地条件已获得国际曲棍球联合会的认可。

  西安体育学院基建处处长甘泽军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一馆四场”均已完成全运会测试赛任务,正在封闭做进一步优化提升,以迎接全运会正赛的举行。

  “这里已经成了鄠邑区的新地标。”他说,“在全运会后,手球馆可以通过调整举行各种室内球类运动比赛以及校内集会活动等,曲棍球场等也将为学校相关专业运动队的组建和训练提供支持。”

  包括张青义的那幅《乡村体育》在内,不少优秀农民画的复制品也都已挂进了这里各座场馆的功能用房中。户县农民画这一地域风格鲜明艺术形式,也将和这些特色体育项目及场地一道,成为全运会上的靓丽风景。

  “场馆的采光很好,明暗对比上也很有格调。”近期来到西安体院“一馆四场”参观采风,张青义还是三句话不离本行。

  举起手机不停按下快门,张青义也在感慨,从亚运会到全运会,30年来自己用妙笔迎接的盛会,已经来到了自己家门口。

  “鄠邑区这些年的变化,给了我们很多灵感与素材。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希望和其他艺人一起,把这些场馆和体育比赛用农民画表现出来。”他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