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体育娱乐

体育应回归本来功能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2-2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其一是里约奥运会开幕式。由于近年巴西国内经济状况不甚理想,预算方面与伦敦、北京奥运会相比缩水不少,从“恢弘气象”上看,自然难以企及前两届奥运会。但这场“简约”的开幕式却别开生面,充满巴西特色与风情,展现了体育的观赏、娱乐功能,因此所获赞誉并不逊色。

  其二是中国代表团首日无金。在开赛第一天传统优势项目不少的情况下,中国代表团先后在射击、400米自由泳等决赛中惜败,因0.13秒微弱差距痛失金牌的孙杨,赛后难掩悲伤情绪,抱住记者痛哭,这一系列事件随即成为国内媒体和民众关注的焦点。从孙杨个人角度看,日夕苦练,比赛时却以极其微弱劣势惜败,悲伤似乎无可厚非。但国人对于“首金”的执念,却值得深思。

  对于金牌的执念,缘于近代中国一百多年为西方列强欺凌,甚至被讥称“东亚病夫”,新中国成立后,自然希望从各方面证明自己。1984年新中国代表团首度参加奥运会至今,从许海峰到女排、刘翔到孙杨,中国体育健儿屡屡在奥运会上争金夺银为国争光,激励国人,金牌在提升民族自信心上作用明显。

  然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提升,以及金牌方面历经北京奥运会的巅峰,奥运金牌对于提升民族自信的意义大大减弱。反而,金牌至上的负面效应日渐明显,且广受质疑。比如,在金牌至上观念引导下,健身、观赏、娱乐这些体育原本的内涵退居其次,为了获奖,从上至下高度重视。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大众体育发展滞后于公众需求,全民体育、全民健康引导和投入不足。

  此外,屡屡出现一些竞技项目对运动员的伤害,令运动员年长之后深为健康问题所累;部分冷门体育奖牌获得者,甚至是曾经的全国前几名,退役之后却生活艰难。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中国运动员在各类赛事屡夺金牌,不愧为一个体育大国,但几乎全民共识的是,中国目前并非体育强国。体育强国的判断标准,不是看奖牌榜上有多少金牌,而是看整体国民的普遍身体素质和体育运动水平。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虽然国民体质综合指数提升,但与运动相关的成年男性体质、握力指标却出现下滑,以及超重、肥胖率上升。

  运动员的拼搏与成绩无疑值得尊敬,但那只是运动员竞技实力的证明,并不代表整体国民的运动水平。因此,要想真正成为体育强国,更需要把精力花在全民体育上,让体育回归本来功能。换言之,中国体育发展应彻底转变到促进民众更好地锻炼身体,同时为工作与生活增加乐趣。

  当然,让体育应回归本来功能、展现体育精神与竞技场上争夺金牌并不矛盾,甚至相辅相成。一方面,全民体质提高、参与体育热情上升,可以为国家自发输送更多的体育人才;另一方面,运动员在竞技场上获得殊荣,对于国人的激励以及体育事业发展,正面效应亦不小。全民体育与竞技争先,在体育强国美国体现即颇为明显。总之,金牌至上的理念必须舍弃,让体育原本的意义和魅力得到更多的认可与期待,才是奥运的最大效用。

  回顾历史,1952年6月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之始,即题写“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2个大字。很明显,这一题词是从体育的最本质特点和功能出发确立的全民体育思想,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指明的最终方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