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湖北岁时在各大节日中的用乐情况
中国作为农耕文明发源之地,随着四季的交替劳作,在观察和顺应自然界的同时,形成了四季分明的岁时节令,以及由此形成的节日和节日习俗。上古《月令》记录了王朝岁时事物,各种乐舞岁时祭祀诸方神灵是为国之要务。中古时期,一些祭礼逐渐演化为带有世俗情怀的喜庆节日,如迎春等礼仪,立夏、立秋、立冬皆有祀,有乐舞。郡县则以男童着青衣在东郊行迎春礼,无乐。唐宋以降,立春节日礼俗已完全偏向于世俗的欢庆。
迎春,从官方的一个仪式,已然演化为一场节日庆典行为,也是“官民同乐”的嘉礼范畴。用乐隆兴的节日,往往是传统礼俗社会中的喜庆祈福节日和宗教节日,喜庆节日主要有立春、春节(除夕直至元宵节结束)、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四时佳节。清初,国家定元旦、冬至和万寿节为三大节,而民间又以春节、端午和中秋三节为重,用乐也唯春节、端午最为隆重。
农耕为业的古代华夏民族,总是善于在农事开始和结束,把握好时间的分寸,进行祭祀和欢庆。每年的耕作之前,都有一场最为盛大的节庆狂欢,即至今我们称之为的中国的“春节”。这场庆典常常要持续很久,元旦之前渐入节庆氛围直至上元节后,月许的时间都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中。
元旦、上元节是属于每一个人的狂欢节日,欢庆中也有着相关的习俗与礼仪,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伦理与等级等礼俗观念,各地形式上虽有差异,但本质无差。在这漫长的欢宴中,充满了各种音乐的活动,极具地方民俗风情。
从文献来看,湖北清代岁时节令中伴随着民俗活动用乐最为集中为上元节前后的玩灯。灯会的日期一般为上元节前后三、五日,甚至更久。其中上元夕、也就是俗称的元宵节,最为热闹,可谓通宵达旦、彻夜狂欢。在节日中,城乡喧嚣,列户悬灯。在县城中不仅街市树立架子扎以松柏悬灯和灯谜,在城郊寺庙之空旷之处还聚集灯市。
庙会就从新的一年的第一天开始了,古代的俗节也浸润着浓郁的宗教色彩。如正史记录民间音乐总是雪泥鸿爪,因而中国古代音乐史是围绕着宫廷王朝音乐文化为核心,地方志书在记录地方风俗也多是片言只语,而无法详细了解风俗中的用乐细节。从地方志录的湖北清代春季岁时节令上元节前后的玩灯有着丰富的歌舞文化表演,这就涉及到歌唱和舞蹈,乐队和奏乐,以及民间手工艺制作等诸多民间艺术文化。
端午节是中国节日文化中的代表节庆,也是荆楚地区代表的传统节日。南朝称之为浴兰节,荆楚有竞渡采杂草等俗,记于《荆楚岁时记》。可见,荆楚之地是端午节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节日礼俗文化传统。在湖北,端午,又称端阳,有初五小端阳,十五大端阳之习俗,部分地区还有二十五末端阳的说法。
五月是荆楚之地传统集中驱疫的月份,或因此形成了大、小和末端午的漫长节俗。清代传承习俗有悬艾、带香囊、艾虎囊、佩五色丝线、斗百草、印张天师像、五毒像、贴符、饮雄黄、吃粽子,小儿涂雄黄于鼻口,泼洒雄黄酒于四壁驱瘟,以及竞渡和送瘟船等风俗。对照《荆楚岁时记》可见大部分习俗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荆楚竞渡之风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汉代荆楚大地已经有了竞渡的习俗。而南朝《荆楚岁时记》已经将这一风俗与屈原、曹娥和伍子青等历史故事相联系在一起,这些也在后续的历史中被不断的延续和发展。现代学界,也有认为竞渡萌生时代当与古代南方龙图腾祭祀有着直接的关系,与春节类似,是从原生宗教发展成为以娱乐喜庆活动为主的民俗节日。
因此,观历史与今天端午用乐,既有着民俗的喜庆氛围,也掺和着宗教的仪式性和仪式音乐,同时,也与龙舟竞渡等仪式活动,以及迎神赛会宗教活动,有着紧密的关系。竞渡的用乐是有着悠久的传统的。
竞渡,在其萌生时期,是作为南方越族的祭祀活动,自然存在着古老的祭祀礼仪;汉魏逐渐演化成各地区的拔除之礼,而至唐宋竞技娱乐的成分逐渐增强。竞渡结束后,各种民俗活动继续,株归地区传统也会在端午期间有民间歌舞庆祝的活动和演剧活动。
从上述春节、上元、端午节喜庆祈福节日,不仅仅是单纯的节日,也混合了人们的宗教信仰和祈福攘灾的祈求。在长江流域、乃至中国南方大部地区明清时期还盛行这一种古老“送瘟船”仪式。在清代湖北多发生在端午节日,为端午民俗,文献记载为“纸舫祈神之会”,也有称“龙舟会”“送船会”等,为民俗“送瘟船”。整体来看,观西塞山神舟会祭礼仪式采用伙居道送船仪沿自于宋元明清一脉相传,赛会活动中“以戏娱神”,锣鼓喧闻,歌舞百陈,与明清赛会多有一致,沿自古老传统。
清代湖北元旦至灯节的春节期间和端午节在荆楚节日文化中用乐最隆。但是,在其他的喜庆节日中也有一些民俗涉及音乐活动。
本章以清代湖北地方三大节:春节、端午和中秋的节庆仪式活动为主线,对于湖北清代春节至上元灯节期间的节日音乐活动,端午节竞渡和送瘟船仪式音乐和中秋送秋、除夕闹年鼓的音乐民俗活动进行历史构建和分析,其中尤以春节、上元节和端午节用乐最隆。
中华节日皆有着悠久的历史,用乐的形式也多有传统。上元灯节源于东汉明帝时期的“燃灯表佛”。至隋唐成为重要喜庆节日,歌舞百戏成为灯节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至近古时期,民俗节日越来越体现了世俗情怀的歌舞娱乐活动。湖北上元灯节风俗也兴起于隋唐,现存的民间歌舞多可上述是清代,如嘉鱼县“五龙拱圣”龙灯可追溯至明朝天顺年间。
清代文献记载,湖北的春节和上元灯节的用乐以歌舞、戏曲和鼓吹为主,而龙灯、舞狮等百戏歌舞又于民间逐疫的古老风俗有关,是乡摊之遗义。因此,歌舞的活动常伴随着一定的仪式性,如舞龙灯前要进行祭祖、祭神等仪式,娱神之后为娱官,至官府衙门,然后本地城镇、乡村,以及周边地区。仪式中,体现了封建王朝的伦理纲常等级制度。
端午节是兴起于荆楚地区的代表传统节日,有着小端阳、大端阳、末端阳的传统,因此,湖北的五月几乎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中。竞渡和送瘟船是端午节最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具有音乐仪式特点的活动。竞渡最早记于南朝《荆楚岁时记》,隋唐时期处于湖北的南郡、襄阳,以及湖南的武陵地区,是竞渡最兴盛的代表地区。
风俗延续至明清,乃至今时。竞渡赛前有祭礼,并彻夜击鼓称之“开头鼓”,祭江、游江、归舟皆有《龙船歌》。从歌曲而看,有的显然历史十分悠久,如清代崇阳《龙船歌》“有声无词,不可解晓”。竞渡的祭神活动,与道教仪式结合,且结合了迎神赛会的民俗活动,演剧也不可或缺。
送瘟船也是兴起于荆楚的端午民俗活动,至少在宋代就形成了不同派别的道教仪式活动和用乐。清代湖北送瘟船几乎涉及全省,仪式有迎船、迎神、送船等阶段,有道教仪式和音乐,有歌舞台阁,百戏鼓乐,也形成了独特的迎神赛会的活动,演剧亦是不可或缺。端午节作为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也是代表的文化区,上述的民俗音乐活动也顽强地保留在当代湖北,梳理当代,清代的音乐图景似乎更加清晰和完备。
从文献的爬梳和当代音乐文化遗存双重观照中,清代湖北喜庆节日民俗,体现了儒教、道教、佛教三教融合的思想观念,也将民众生活中的祈求,如去病、攘灾、求子等心愿融汇其中。用乐以俗乐为主,有鼓吹,即各地的民间吹打乐;有歌舞,尤其体现在春节、上元节期间,是民间歌舞艺术充分展示的节日。
宗教音乐与民众节日生活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端午期间的迎神赛会、竞渡和送瘟习俗,仪式中体现了道家、佛教,以及巫文化的属性,用乐也参入了宗教音乐,尤其,以黄冠俗道仪式音乐与荆楚民众节日生活密不可分。而宗教性节日更是封建王朝的中国社会中为最普遍的,围绕着神灵的圣诞、成道,以及其他,用乐的形式以宗教仪式音乐为核心,同时也不乏俗乐张陈。
- 标签:本站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
-
清代湖北岁时在各大节日中的用乐情况
中国作为农耕文明发源之地,随着四季的交替劳作,在观察和顺应自然界的同时,形成了四季分明的岁时节令,以及由此形成的节日和节日习…
-
没有手机的古代皇帝和贵妃们都玩啥这些活动现代人都十分向往
现代人或多或少都离不开电子设备,这也是人们一天当中消遣娱乐的主要工具
- 体育运动的作用和意义
- 正规体育买球网址给我一个
- 网上充值送彩金 两地警方合作破获电信网络案
- 抚顺天童教育:素质教育中的体育运动
- 阳光体育活力绽放健康快乐青春飞扬 - 三卡乡中心校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每一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