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采写会议与领导活动报道
通常情况下,记者采访重要会议,被报道单位准备了一份会议材料,包括领导的讲话稿。那么,我们的记者不宜拿着讲话稿一走了之。不然,记者走了之后,一旦领导即兴讲话,且讲得很精彩,需要按照领导即兴讲话的内容来报道,可是记者一无所知,还是照抄照搬原来的讲话稿,这样报道的内容就成了“老黄历”,如果记者写的稿子既没送审又没有经过修改补充发出来,就会酿成差错。所以,记者的职责就是采写会议报道,那么,记者采访会议,就要自始至终参与整个会议的全过程,聆听领导讲话,做好详实笔记,否则,你蜻蜓点水,来去无踪,闪电式的到场,就材料抄材料,报道出了问题就非同小可。
记者采访领导调研活动,也一样要身心投入,要留心观察领导调研过程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注意从领导调研活动中找出具有新闻价值的“亮点”,找准吸引读者眼球的“兴奋点”,报道的语言文字软些再软些。也就是说,我们要始终站在读者角度,广泛收集素材,要认真聆听领导调研活动中讲的每句话,注重理解其精神实质;广泛收集素材,要善于观察与挖掘领导调研活动中的生动细节与情节;广泛收集素材,要善于捕捉领导调研活动中的精彩瞬间。只有广泛收集素材,才能采写好会议与领导活动的报道。回顾我采写《杨省长车上办公会》《我想同省长合个影》《省委算账谈“减负”》等一批在全省、全国获新闻奖的作品,全靠留心现场观察,广泛收集素材,注重细节刻画,精细打磨而成。
标题是新闻之魂。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制作标题是新闻编辑的主要工作程序之一,是一项颇费神思的脑力劳动,也是一门“画龙点睛”的艺术。因此,从新闻角度来说,标题制作要提出具有新闻价值的“卖点”吸引读者。
关于领导活动的标题,也一样须提出具有吸引读者的“卖点”。例如,《沈志定率队开展督查重点工程建设活动》这一标题较虚,只是提及开展督查重点工程这一活动,没有吸引读者实质性的“卖点”,改为《沈志定督查重点工程强调 加快建设进度 狠抓工程质量 确保顺利投产》标题,虚实结合,读者一看标题就明白:开展督查活动是为了抓进度、促质量、确保按时投产。这样,具有新闻价值的“卖点”就显现出来了。
关于会议标题,也一样需提出具有吸引读者的“卖点”。例如,《全县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这一标题较虚,只是提及“会议召开”,难以引起读者的关注。改为《邵东着力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建功新时代》,跳出会议制作这一标题,虚实结合,含义就深刻得多。这样,具有新闻价值的“卖点”就显现出来了。
导语,是新闻报道开头的第一自然段。导语是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提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的开头部分。导语既要简洁,又要具有新闻价值,还要写得完整。
关于采写领导活动的报道,导语要素须齐全。例如,《张剑飞到邵东调研工业企业发展情况》,既然文内报道副省长张剑飞调研“作了指示,”那么,在消息导语就应该告诉读者。应改写为:10月19日下午,副省长张剑飞到邵东调研工业企业发展情况,加上“并提出具体要求”这句话。
关于采写会议报道,导语要素须齐全。例如,《沈志定主持召开2018年4次县委会》这一标题较虚,仅告诉读者“召开会”,这样很难引起读者的兴趣。将标题改为《沈志定主持召开邵东县委会 贯彻落实省“”精神 部署当前工作》,标题突出“省‘’精神”与县委“部署当前工作”这两个方面是读者想知未知的“卖点”,这样,新闻价值就显现出来了。因此,将“贯彻落实省‘’精神,部署当前工作”这句线日下午,邵东县委沈志定主持召开2018年4次县委会”之后,导语要素就齐全了。这样,导语与标题一样,增强了新闻性,成为吸引读者的“卖点”。
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的说明用以补充或解释事件发生或人物成长的主客观条件及其实际意义,为烘托和发挥新闻主题服务。
关于采写会议报道,也一样需要交代好背景材料。例如《申桂荣主持召开邵东县政协主席会议 专题协商县纪委全会工作报告》这篇会议报道缺背景材料:纪委为什么要作全会工作报告?政协为什么要协商纪委全会工作报告?其做法与意义是什么?这些背景应该向读者交代。也就是说,政协之所以协商这个报告,总得有个来龙去脉的简要说法。记者如何收集这些背景材料?笔者认为:一是可以从上级要求、当前形势、邵东实情写一段文字作为背景材料;二是可以从纪委讲话中寻找读者想知未知的内容作为背景材料;三是可以从政协主席“开场白”中寻找有关内容作为背景材料。总之,记者可以多途径获得采写这篇新闻报道的背景材料。
如果《申桂荣主持召开邵东县政协主席会议 专题协商县纪委全会工作报告》这篇稿子,作为信息在政协内部简报发,即使不交代背景材料,内部人士对这些情况心中有数。作为记者采写成新闻报道通过媒体传播反映出来,就得按照新闻体裁来写,须新闻要素齐全,须交代好背景,让广大受众阅读后,对来龙去脉了解得一清二楚。
当然,政协协商纪委全会报告是个征求意见稿,其目的是为即将召开的纪委(反)会议做准备,在纪委全会召开之前,这个工作报告的内容绝对不许对外透露,记者要严格遵守机密,按照领导指示写稿报道。这就需要记者跳出政协协商纪委全会报告(讨论稿)的“内涵”去拓展“外延”,使读者阅读这篇报道之后,明白纪委其做法是开明之举,纪委全会报告是倾听社会各界人士意见的,是有扎实的人民群众基础的,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是严格依法依规办案的,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这样交代背景,就能起到深化会议报道主题的作用。因此,记者采写会议报道背景材料不可缺少。
关于采写领导活动的报道,也一样须交代背景材料。领导调研活动,被调研对象介绍本地、本单位一些具体情况,包括领导的一些精彩讲话,就可以从中找出背景材料。不然,从报道开头直至结尾,每一段都是领导强调、领导指出,领导要求,有谁乐意看下去?!例如,邵东县委、宣传部长刘永格到高铁站站前广场调研文化建设有关事宜。导语突出“抓好邵东高铁站站前广场文化建设,提升城市品味,强化服务功能”这一新闻性,具有吸引读者的“卖点”。但是,背景材料不可缺少。也就是说,邵东高铁站站前广场建设的基本情况应该向读者交代清楚:究竟位于何地?什么时候开始建设的?规划有哪些文化项目?目前在建的有哪些项目?灯花、绿化、美化、雕塑等项目有何特色?这些项目建成将会产生什么深远影响?只有将这些背景材料向读者叙述清楚,才能使刘部长提出的要求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增强报道的影响力。
从当今全媒时代来看,新闻摄影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和地位逐步强化,由“两翼齐飞,图文并茂”转变为“两翼齐飞,图文并重”,出现了历史性突破。如果说,“茂”体现的是表象上的丰富多彩;那么,“重”体现的则是内涵上的不可替代,因为图片具有抹不去的实证性。读者欣赏一副鲜活的新闻图片,就会留下挥之不去的难忘印象。
因此,从读者碎片化阅读现状来看,文字太长的报道不配发图片的话,是难以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从新媒体作品的美誉度视角来看,新闻报道须要图文并重。也就是说,不仅要配发图片,而且要配发多幅图片。试想,关于会议与领导活动的报道全靠黑压压的文字表述,有谁愿意看下去?
当今采写的新闻报道离不开图片,图片很重。因此,拍摄图片不能滥竽充数,一定要注重拍摄图片的质量。从过往出现的图片质量问题来看,主要有三:一是我们记者拍摄领导形象精神状况不佳,时机没有把握好,外界因素不利,受突发性事物干扰来不及回避等;二是角度没有选择好,领导该居中的不居中,配角不该居中的居中了;三是没有多角度拍摄图片,或者多角度拍摄图片数量太少,这样,没有选择最佳角度、最佳图片的余地。
怎样拍摄领导出席会议的照片?首先,要将会场全景式照片拍摄好。千万不宜拍出长长的、空空的过道(走廊),千万不宜对着缺席的空席位拍摄,千万不宜只拍几个或单独一两排与会人员。要由近至远展现“满堂红”会场,这样就显得人气旺,气氛浓;其次,要将领导的图片拍摄好。记者拍摄坐在主席台讲话的领导图片是有讲究的。例如,领导姿势不端正不宜拍,领导与左右交头接耳不宜拍,领导抹脸、擦鼻子不宜拍,领导喝茶、吸烟不宜拍,领导身后突然来人“喧宾夺主”送审资料不宜拍……这就需要记者善于观察,捕捉最佳精彩瞬间。
怎样拍摄领导调研活动的图片?例如,领导走访特困村民或现场调处矛盾纠纷的场景,应该拍摄特写镜头;主要领导与干部群众在一起亲切交谈,应该突出主要领导的中心位置;拍摄领导图片时,千万不宜出现陪同人员给领导打伞、提公文包、端茶杯、递烟点火、搭肩说笑等现象;拍摄领导的现场或背景要突出主题,不能出现场面乱七八糟的乱象,以免在读者中产生副作用。总之,要选择最佳角度,拍摄最佳图片,展示最佳形象。要多角度拍摄,选择多张自己最满意的图片与文稿一并发给编辑编发。
配发新闻报道的图片有主照与副照之分。我们有的记者处于逆光拍摄的图片为什么很清晰,效果好?好就好在将需要拍摄的主要领导形象实行了最大化,让四周景物实行最小化。因此,我们记者须走近领导,将镜头对准领导,让领导居中心位置,否则,我们拍摄领导活动的图片尽管镜头对准了领导,尽管领导也处于中心位置,但是,不敢走近领导,没有将需要拍摄的主要领导形象实行最大化,还是让四周景物最大化。这样,拍出来的物被四周的景物所包围,尽管领导处于中心位置,但在四周的景物遮掩之中就显得不突出了。特别是逆光拍摄的领导面部的阴影,编辑是难以处理好的。因此,我们要敢于走近领导,敢于将镜头对准领导,让领导的形象实行最大化,使之成为配文的主照。同时,我们记者在拍摄领导现场督查主照(特写镜头)的同时,还需拍摄几张有领导与干群在现场的图片作为副照。否则,一篇领导活动的报道,只配一张特写镜头,就显得有些单一;如果配两张特写镜头,就显得过于突出;如果两张都是场景大于领导形象的图片,领导现场调研或督查的意义就难以显现出来。因此,采写领导活动的报道,通常情况下可配发两幅以上的图片:既有领导主照(特写镜头),又有领导调研或督查的副照(现场场景),主副搭配,效果最佳。
当然,记者拍摄领导活动的图片,须善于观察现场,善于选择角度,善于拉伸镜头,如果处于顺光拍摄副照的话,要善于利用光源,使图片人景交融,气氛浓厚;如果处于逆光拍摄主照的话,要善于利用光源,使图片人物突出,清晰鲜明。如果在没有光源协助的情况下,只有近距离拍摄人物,才不至于拍摄的人物面部模糊不清。总之,无论处于顺光或逆光拍摄主照或副照,一切须从实际出发,全靠实践探索。这样,人物靠景物点缀,景物为人物增色,主照、副照有机搭配,新闻报道才能吸引读者眼球!
采写会议与领导活动报道,需要突出重点。我们记者要严格遵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注重报道新闻“内核”,会议和活动中谁主持、谁宣读有关文件、谁出席等程序性的东西一般不作报道,编发领导讲话尽量精简,尽量在新闻主体上着笔。是啊,我们采写会议与领导活动报道,如果重点不突出,导语写了领导出席并讲话,开头这一段全是领导“摆摆坐”,没有突出具有新闻价值的重点,岂不严重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
再说,我们采写会议与领导活动的报道,使用“陪同”“视察”或“考察”,从文章一开头到结尾,党政领导的职务与名字一并重复出现,领导的讲话写成“指示”,甚至出现“重要指示”。第一段是领导“指出”,第二段是领导“强调”,第三段是领导“要求”,全文展现领导以居高临下的身份“闪亮登场”,高谈阔论,空话、套话,说教式的“官腔”等,平心而论,这样的报道被读者戏称为“马屁经”,读者岂不嗤之以鼻?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使用读者乐意听、喜欢看的“低调”语言文字叙述表达出来呢?!
是啊,我们有的记者采写领导活动报道重点不突出,千篇一律,好像一副腔调唱到底,这是很难吸引读者的。例如,我们记者采写领导慰问活动的稿子,几乎大同小异。诚然,领导慰问贫困户这个主题很难写得出彩,可是也不至于大同小异呀?每个领导具有不同的风范,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捕捉闪光点,注重挖掘细节,还是能够发现每个领导不同特点与风格的。再说,每个领导联系的贫困村的地理环境不同,村里每个贫困户贫困的原因与程度也各不相同,那么,领导慰问时提出的要求也就不同,所以,我们报道的具体内容应该突出各自的重点。
是啊,我们有的记者采写会议报道也存在重点不突出,平铺直叙,仿佛一个印章盖到底,也是很难吸引读者的。 例如,我们采写生活会的报道,也几乎大同小异。在县直有关部门就将领导的名字改换,其余照抄照搬。这样,采写各部门、各单位生活会的报道时,每篇报道几乎清一色红红脸、出出汗,空话、套话多。其实,除了“红脸、出汗”还是可以从中挖掘一些鲜为人知细节的。因为,每个部门、每个单位工作性质不同,即使是一个单位,也有岗位职责不一样,自然各有其侧重点,领导讲话的内容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我想,只要我们记者自始至终在现场深入采访,认真聆听领导讲话以及与会者的发言,善于抓住重点,通过分析归纳,筛选具有新闻价值的亮点,那么,就一定能写出重点突出、特色各异的会议报道来。
我们作为主流媒体的记者,几乎每周、每月、每季、每年都在不停地采写会议与领导活动报道,但是采写的精品力作不多。恕我直言,现在我们有的记者采写会议与领导调研活动的报道不伦不类,主要表现为:体裁不分清,结构不严谨,条理不清晰,叙述不完整,重点不突出,立意不新颖,用词不规范,表达不到位,语言不生动,甚至还有导向性问题。所以,我们采写好会议与领导活动报道,必须善于掌握与运用消息、通讯、特写、评论等各种“常规武器”,增强看家本领。
采写会议与领导活动报道除了需要掌握各种新闻体裁之外,还要钻研写作技巧,学点平衡艺术。例如,县委主持出席的党务工作会议报道县委即可;如果是县委主持召开的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县长出席并讲话,也应有县长一段讲话,除有拍摄场景图片之外,应有、县长讲话的单照。当然,如果县长没有讲话,记者写稿不能无中生有;县长讲话了,即使县长的讲话不一定句句突出主题,但也不可能句句与主题无关,因此,这就需要记者对县长的讲话进行研判,根据会议的实情,不可无中生有,但可借题发挥。也就是说,对突出主题的保留,对不突出主题的变通处理。不然,召开有关经济工作会议,县长参加了,县长讲话了,可是我们记者采写的报道没有县长的讲话内容,仅由县委一个人包揽,这是不符合党政报道情理的,这样的报道发出去,就会在读者中产生副作用,认为县长对政府经济工作不发声,误为政府领导不作为。所以,按照常规,记者采写报道县委、县长参加的经济工作会议,既要有县委一大段讲话,也应有县长一小段讲话;既要突出县委主要领导对经济工作高度重视,又要体现政府主要领导抓经济工作大有作为。
因此,我们要清醒看到采写会议与领导活动报道中存在的问题,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刻苦学习,自觉钻研新闻业务,熟练掌握各种新闻体裁的写作技巧与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按照新闻写作的要求将会议与领导活动的报道采写好,采写活,采写新、采写深,让党政领导放心,让广大读者满意。
- 标签:本站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
-
怎样采写会议与领导活动报道
通常情况下,记者采访重要会议,被报道单位准备了一份会议材料,包括领导的讲话稿
-
时政汇总:国内外时政常识汇总学习、时政常识汇总学习2022年2月17日
学习时政知识可以帮助我们丰富知识库,2022山东三支一扶备考正在进行,在备考的过程中大家可以多了解些时政信息,为帮助大家积累一…
- 时政常识丨12月第四周新闻汇总附全年时政热点礼包!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提前掌握上课更容易听懂!
- 热点资讯
- 社会法制
- 【网络辟谣】今日辟谣(2023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