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文体新闻

数字化新闻的写作形态论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2-2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在网络传播改变了社会阅读方式的同时,网络新闻改变了新闻文体的形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被称为“新媒体”的传播平台——诸如手机报纸、QQ、BBS、RSS、XML、BLOG等多种数字化的信息交互技术和新闻内容聚合器软件——的出现,使网络新闻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数字化新闻的写作形态转型。调查显示,新闻的准确权威性、深度系列性、新闻发布速度和来源的广泛性是网民最为关注的三个网络新闻的本质要素。因此,对于数字化新闻的写作而言,如何做到提高可读性与阅读的效率,是一个基本的考量基准。

  所谓的数字化新闻,在本文中专指在由网络新闻媒体撰写与发布的新闻,而不是如目前网络媒体中各个网站上常见的行状:沿用平面媒体的思维方式,转发剪贴来自传统媒体的新闻。后者只是在传播手段上发生了变化,没有充分注意到网络受众特殊需求,没有按照网络新闻的特殊规律写作,这对网络新闻的传播产生出种种阻滞效应。从实践上看,不按传统规范的网络新闻写作形态,至少有这样几个特点:1.新闻更新的即时性与全时性;2.文本形式上的注目性与方便性;3.文本主体阅读上适宜浏览和接受效率;4.文本传播上的便于链接与被链接。这些“新规范”正是数字化新闻适应与遵循网络生存规律而产生的。

  新闻文本必须有完整的历史向度,还要对特定新闻事件的后续进程保持恒久的兴趣,而时效性则要求网络新闻本身内涵具有适当的时间跨度的影响力。传统媒体的新闻更新速度一般以天为单位,而网络数字化新闻的更新具有即时性与全时性的特点。网络新闻作为瞬时性文化产品,其生存周期很短。在追求时效性同时又要注重传播质量,这就要求网络新闻写作根据相应的网络传播法则形成新的文体。网络新闻媒体不仅要最大限度地保障对个新闻别报道的时效性,同时,作为一个全天候的媒体,在所有新闻报道中争取最强的时效性。因此,即时性与全时化的特点,决定了数字化新闻最突出的是有进行时态要素。

  得益于即时性传播的特点,网络新闻对时效性的追求较之传统媒体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相比较传统媒体的新闻写作体例,网络的数字化新闻几乎是逆向表现的。如在网络上滚动播报的即时新闻中,出现了大量动态的、零散的、即时的快讯,用于连续对一个公众关心的主题加以报道。常规新闻导语的“五要素”或“六要素”规范,在这类滚动播报的即时新闻中基本被弃用。例如,2005年7月26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新浪科技3分钟内相继发布三条快讯:“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动机点火”;“发现号航天飞机飞离发射架升空”;“发现号航天飞机助推器分离”。这三条快讯全部加在一起不足40字,但是却包涵了“发现号航天飞机成功升空”这一“生死时速”新闻的核心要素。这从及时性与全时化角度说,纸本媒介是完全不能相与比肩的。

  新闻“新”与“旧”的处理,是衡量传媒传播价值的指标。受众总是渴望知道最新的信息,以此来及时了解自身所生存的社会。数字化新闻的及时性与全时化特点,就能满足受众求新的心理。“根据美国作者的归类,延期付酬新闻(诸如公共事务、社会问题、经济事件、教育和健康)不仅遭到了即时付酬新闻(诸如漫画、、事故、灾难、运动、娱乐、社会新闻和人情故事)的排挤,而且,正如这两类新闻的名称所反映出的,读者的数量也越来越少。最终,新闻报道不得不装扮起来,从形式到风格都近似于故事叙述(新闻故事),事实和虚构之间的严格界限日趋消失了。”[1](P195—196)

  但是,即时性与全时化的要求是相对的,因此,对于过度地即时化方式也有不同的声音表示质疑:对于受众来讲,是不是一味地“新”就最有价值呢?将一条新闻事件按照时间的分秒进度拆分成若干条报道的做法,对于新闻本身来讲,有什么意义呢?对于受众,除了“眼花暸乱”“目不暇接”的感觉外,还能获得什么呢?是不是一味地最“新”就最有价值呢?是否需要这种看上去是对网络即时性最大发挥,而实质却是浪费受众注意力、破坏受众逻辑感与整体性的传播方式?美国站的技术编辑乔纳森·杜博(Jonathan Dube)也告诫说:“读者很少注意到或在意谁是(播报的)第一人。人们想知道的不只是发生的事情,而是事情为什么重要。所有的信息源现在已经在那里了,解释新闻最好的网站将取得最终的胜利,写作与编辑你所有的故事要把这一点放在心上。”[2]

  即时报道的海量传播,使海量新闻更加迅速地增加。海量是网络媒体的一大优势,但没有得到有效展示的新闻,数量再多也没有多大的传播效果。海量新闻本来就对有效展示带来挑战,况且,受众上网阅读新闻除了获得信息的量的满足,更希望对深层次信息的质的满足,他们希望网络能够更多地提供对信息的评介、分析的深度报道,而不是零零散散的“新”信息。当新闻过于在即时性上炫技时,当追求简单、快捷、全面的“机器人新闻”过于泛滥时,受众会因为某些信息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将目光转向门户网站,追求精深的新闻。因此,海量和精深两者必将优势互补,共同作用于及时性报道的新闻上,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

  网站发布新闻时,常常不是一次性地播报,而是在不同的层次中逐渐展示出完整的内容。层次化与网络化是新闻发布后的状态,也是新闻资源循环再生时的形态。层次化、网络化,这些新闻组织的特点,最终是通过层次化的新闻作品、专题和新闻网页等几个层面的手段来实现的。对于网络新闻报导而言,新闻的“深”与“浅”主要是指报道组织的深入程度。如果网络的“超链接”与强大的“数据检索”功能没有被充分运用,新闻报道鲜有背景资料的支持,以单篇形态呈现的新闻报道就会显得单薄且无深度。

  因此,为了满足受众求“深”的愿望,解决新闻“深”与“浅”的矛盾,网络新闻在写作时应该注意:新闻的即时性和全时性是相对的,对于一个具体的问题,受众需要的不是一连串的即时新闻,而是细致、深入的事件分析。一篇详细的分析文章读起来不会比阅读零散的信息耗费更多的时间,但却可以让受众获得事件的整体印象和真正的信息;要有充分的信息密度,以为专门的读者人群所瞩目,这是追求即时的网络新闻精深的要求。此外,在写作过程中,依靠强大的数据库,并且充分发挥超链接的功能,才能使新闻报道立体、,有厚度、有质感,从而更好地满足受众求深的愿望。

  网络新闻的软肋之一是阅读时直观上的限制。从网络阅读角度分析,数字化新闻在展示上受特定规范的限制。首先,网络媒体的高效页面不多。大多数电脑屏幕不超过17英寸,屏幕分辨率的设置标准是800×600,一次只能浏览页面的前4英寸长范围内的信息,无法一次性调阅一个典型页面的所有内容。因此,高效的页面位置只是屏幕的第一屏。而且,网络媒体是分层展示新闻的,高效的页面一般只是首页;其次,网络媒体在主要的页面上,主要通过标题列表的形式来展示新闻,大量的标题集中在一个页面上,寻找特定的新闻有难度;再次,以文字为主体形式的网络新闻,在屏幕上阅读也有其不便之处。基于这一局限,网络新闻需要有文本独特的体例,以适应网络上寻找与浏览新闻的要求:注目性和方便性。

  网络新闻的软肋之二是新闻的同质化竞争。一个热门的标题,瞬间可以有数以百计的媒体在同时传播。例如,在2005年8月2日网络上,与的《法国警告伊朗不要引发国际危机》新闻稿同质的新闻,通过Google新闻网站12:37GMT自动生成显示,29分钟间已经有581条相关新闻。基于网络新闻消费呈现出“受众市场”的竞争特点,网络的数字化新闻写作上也需要有特殊体例。例如标题的制作,例如导语的写作。

  以新闻的标题制作而言,平面媒体刊登的新闻稿件可以有引题、主题、副题,可以有虚有实,其视觉冲击力远远超过网络媒体。而网络媒体限于页面的篇幅,显示的数字化新闻大多只能有一行标题;报纸平面展示新闻比较直观,正文略长问题不大。而电脑屏幕浏览新闻时,长稿遇到“翻页”的问题,不能在第一面抓住受众的“眼球”,就失去了被继续逐页点击的可能。这造成了目前传媒的一个有趣现象:传统媒体开始重视网络以及其他新媒体的新闻写作形态,简短、直白、实效与链接,如欧洲的平面报纸实行“瘦身”、日报分上午版与下午版、在头版罗列出标题新闻等等,而网络媒体则在要闻区开始借用传统报纸的三段题等形式,如和东方网首页的头条新闻。

  在网络新闻传播中,标题是受众决定是否点击新闻本身内容的第一导引。成功的标题会吸引受众点击链接索取下一层新闻内容,而失败的标题则瞬间就被一扫而过。为此,专家提出,网络新闻标题制作应达到以下的标准:一是要清晰准确地说明一个新闻事实;二是要突出一条新闻中的最为重要的新闻因素;三是要强调一条新闻中最新的变动;四是要揭示新闻中最为本质的变动意义。在实际操作中,这四个要求或许不能同时在一个新闻标题中实现,但是,在一个新闻标题中,这四个要求被实现的成分越多,其新闻标题的质量就越高。[3](P21)

  制作网络新闻标题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首先,不要使用卖弄的、夸张的、过分渲染的词汇制作标题,因为在快速阅读中,这类标题难以准确地表述新闻的真实内容,甚至让人不得其解。其次,不要在标题中使用隐喻、暗喻、比喻来标新立异,因为这样的标题可能会造成读者理解上的障碍,甚至形成对读者的误导。如2005年8月,在报道等待美国发现号返航的快讯中,《美三着陆点严阵以待》和《英雄归三扇家门迎候》这两条标题明确性是有差距的。当然,利用受众心理而有意制作哗众取宠的标题,一时间也会引来点击率,但是由于“货不对板”反而会招来阅读心理上的逆反。研究表明,相对于有趣、惊世骇俗的标题,网络新闻用户更喜欢直截了当。有限的时间以及无限的新闻资讯,决定了快速了解“这是关于什么的故事”的需求,网络用户点击看下去的想法是经不起戏谑的。

  以新闻导语的写作而言,与标题制作的原则一样,“重要的是快速地告知读者故事是关于什么的,以及为什么他们应该继续阅读——否则他们就离开了”。当新闻事件更新时,仅仅把最新最重要的新闻要素放在导语里才是最明智的。数字化新闻写作的一般问题落实在突发性新闻事件上。为了看起来尽可能“新鲜”,许多新闻稿会把这个新闻作为由头放在导语中——不管这新闻已经发展到怎样程度。然后,在后面挂接一个个新闻故事的发展进程,在数字化新闻写作中,这很容易做到,但是很缺乏新意,而且造成了新闻故事的混杂。因此,网络新闻的导语写作,必须符合网上阅读的思维逻辑,而不是罗列和堆砌。

  为了使读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知晓新闻的内容要点,大多数网络新闻采用倒金字塔的写作模式,即充分重视新闻导语的作用,把最重要、最新鲜、最能吸引人的新闻事实放在最前面。专家还建议运用“T字模型”的故事结构。在这个模型中,一个故事的导语——T字的水平线——概括了这个故事,而且理想的话,告知故事为什么重要。导语不需要泄露结局,只是给人提供一个继续读下去的理由。然后,故事的其余部分——T字的垂直线——可以采取任何一种结构形式:作者可以以叙述的方式讲述故事;提供一则轶闻,然后跟上故事的其余部分;以积木堆的形式从一种跳到另一种;或者只是继续进入一个倒金字塔。这使记者快速地电传最重要的信息——继续阅读的理由——而且也保留他或她想要写作故事的自由度。[2]

  新闻主体写作是对导语中已披露的新闻要素作进一步解释、补充与叙述,是发挥与表现新闻主题的关键部分。据一项网络受众阅读习惯的调查发现:扫描式阅读成为网络新闻阅读的主要方式。网络读者力图在15秒钟时间内得到想要掌握的信息要点。网络读者中,79%对内容是一扫而过,只有16%的人在网上逐字逐句地阅读。而且,即便是阅读全文的读者,实际上也只阅读了全部内容的75%而已。换句话说,在网上发布的新闻,只有让读者能迅速抓住主要内容并产生兴趣后,才有可能被深入阅读。

  因此,网络的数字化新闻主体的写作,要关注的就是文本被阅读时的适宜浏览和被有效地接受,其关键是,使信息更易传递并且更好地抓住读者的注意力。由于信息资源的重复与海量,网络新闻的读者只是浏览网站而不是全文阅读;搜寻信息而不是被动地接收网络提供的新闻。网络受众对网页内容的扫描式阅读带有极大的跳跃性,检索性,忽略性,如果新闻中没有醒目的关键词,没有清晰的提示与标识,没有引人注意的种种细节,就难以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而且,读者扫描式阅读时,眼睛一次只能掠视两三个词;很难在一个段落中同时注意到两个重点;而且往往习惯用最短的时间在网页的第一视觉区域内寻找重要新闻的概括、描述。

  在测量了不同写作方式对信息传播的有效性的影响后,美国传播学者尼尔森还提出了“可使用性”(usability)的概念。可使用性可理解为读者对信息接受和感知的程度。如何增强新闻的可使用性呢?尼森尔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如使用简短准确的语言;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而杜绝使用夸大的、带有促销意味的言辞等等。这些方法在导语写作的实践中很值得加以借鉴。一个好的网络新闻的导语应该具备简洁、准确、鲜明、生动、用事实说话等特点。

  据此,于数字化新闻主体的写作,要求有适应网络阅读的特殊写作技巧。为此,专家归纳为:1.让关键词语突现出来,并且非常明确地强调它们。2.注意用一个段落描述一个主要的内容,用另一个段落去描述另一个内容。3.要注意用最重要的实事或者是观察的结论作为这一页新闻的开始。在处理文字较长的新闻时,应该为它写一个简短的概要。4.要高度简洁地表述最为重要的事实。要在网页的第一视觉区域内完成对重要新闻的精确概括、描述和引导。5.将最重要的新闻要素置于最前面。要遵从重要者为先的原则。6.要以“对读者有用的”的方式去进行写作,让读者很快发现他们想要的信息。[3](P21)

  写好网络新闻的主体部分,还要注意层次清楚、点面结合、精选材料,并且与导语呼应,力求生动活泼。具体一些技巧如:写得比平面媒体更紧凑和简捷,避免长的从句和被动的书面文字写作形态;使用有意义的小标题,并加上黑体字以示突出;抓住段落开始时几个词以吸引住读者的注意力;像排行榜一样,将新闻内容的大意清楚地逐条列出。在遣词用句上,努力用生动的散文,依赖有力度的动词和鲜明的名词。在文章中注入区别性的声音以助于把它和网上的多数内容进行区分。因为,网络受众更易于接受非常规的写作风格。此外,由于网络的弗远的特点,网站具有抵达全球的潜力,还要注意让不同文化地域背景的读者都看得懂。

  在网络新闻主体的讲述中,多长是适度?即既能兼顾新闻内容自身表述的需求,又能够更好地方便受众的逻辑阅读?研究发现,一个页面的最佳容纳度是400字左右,如果稿件过长,受众在阅读时就不得不翻页。甚至,罗伊·彼得·克拉克有一个的网络写作准则:任何一个故事都能用800以内字数来讲述。因为,“总的来讲,使读者上下移动显示文本来看故事的其余部分,要比点击他们更为可取。”如果新闻过长,就将其拆分成几个主题,单篇处理;或者在长报道内部做链接,利用小标题来分节处理;如果新闻过短(网上有很多动态新闻都是一句话),在标题处理上也要特别注意,标题不能太长,否则显得头重脚轻。在网上一篇文章或其他文档的主体部分,每行的字数平均应在9至12个;(因为每行越长,视线在行间的跳动越困难。)如果文档的长度超过了10段,标题下就要有目录,并与正文中的副标题相对应。[4]总之,准确,简洁,突出———这三个要求在新闻主体的构造过程中需要同时完成,浓缩了新闻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同时也引起了读者往下阅读的兴趣。

  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传播是建构在超文本、超链接之上的全新传播模式。在网站上链接过去与当前的相关新闻事件,这正是网络新闻的优势之一。因此,考虑到文本传播的要求:网络新闻要便于链接与被链接。

  网络上的新闻需要找到事件的因果,以及自己被人找到。因此,在网络新闻的写作中,不妨充分利用一些链接手段旁征博引,以增加新闻的深度和厚度。还可以考虑讲述的方法,例如是否通过使用音频、录像、可点击的插图、文本、链接等方式——或一些组合。网络新闻中链接相关新闻事件以交待背景,其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将新闻背景与新闻事实融汇在一起,而不成为独立的结构,穿插在导语,主体或结尾中。也可以将相关新闻通过“深入报道”链接到更详细的报道中去。通常,实施链接的内容应该包括:新闻诸要素的详细描述与解释,支持结论的论据说明,直接背景资料,统计的表格与数据,问题的定义与专门机构的缩写以及更加广泛的参考资料等等。

  让新闻更容易被受众检索和查寻,是扩大新闻传播的影响范围,增强新闻的再度利用率的重要条件。网络上找新闻靠的是搜索引擎。目前,搜索引擎已成为网上检索信息必须使用的工具。美国SUN公司研究机构的研究发现,至少超过半数的网络使用者依赖于搜索引擎去发现自己需要阅读的网页。2005年初,8848“搜索助手”推出的搜索工具,目前其下载使用数已经超过了260万名用户。与此同时,Google的新闻网站开始提供全面新闻搜索服务的“推”新闻的模式,即由机器人(电脑)自动聚合网络中的新闻。美国编辑出版人协会网站专栏作家史蒂文曾说:“Google新闻服务可改变大家在网上读新闻的习惯。与其传统的从一个固定的新闻网站进入,再依层往下寻找,Google让读者直接跳到要去的网页,跨过新闻网站的首页。”

  网络新闻的写作者,有责任把新闻判断和编辑的标准用于他们选取的链接,避免链接明显错误的信息或冒犯无礼的内容。同时,通过链接其他故事来提供语境和背景,还能免于陷入旧信息的泥潭,有更大的自由度集中在最新的新闻上。与比相关的是,更要考虑的是让你采写的新闻稿能够被搜索引擎或者其他的网站找到。在网络上,再重要的新闻也要靠新闻文本本身的链接与被链接功能,才能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崭露头角,并且在信息的再度利用领域有所作为。目前国际互联网上的大型搜索引擎,一般是根据文章前几十个字的关键词语进行数据库信息的收集与编录。因此,数字化新闻写作必须严格遵守诸如“重要结论前置”、“重要的关键词前置”基本要求。

  还要能精确地判断新闻价值的层次结构,按照读者的关注度、需求度,对纷繁复杂的新闻要素进行立体化的划分排列。不仅需要确定在一个页面里诸新闻要素的组合排列关系,而且要确定在多层页面中的组合排列关系;不仅需要建立起分层表述的概念,还要建立起立体分层表述的意识。在进行“立体分层表述”的过程中,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要对新闻的重点因素进行精确的分解,以确定哪些内容需要在第一页面呈现,哪些内容需要通过链接在第二、第三页面呈现。二是要保证让每个页面的内容具有相对独立的完整性,并且从一个侧面更详细更深刻地解释主体新闻。要让读者看到一页一页的相对完整的有着内在联系的信息群落,通过这些信息群落深刻了解网络媒体所要传达的整体信息。

  一是为新闻制作清晰明确便于使用者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检索的标题。其技巧是:1.从目前互联网接收终端所限定的版面布局结构上看,一则新闻需要有一个单独一行的、一般不要超过25个字的言简意赅的文字标题。要确保这个标题的前20个字能够描述这一新闻的本质性内容。2.标题的第一个词对于描述一则新闻或者是一页新闻的内容往往是非常重要的。3.新闻标题越是具有独特性,就越是容易在搜索引擎的列表中被使用者注意到,不要用套话和笼而统之的描述作为新闻标题。4.标题应该是完全了解文章的前后关系后制作的。5.每一个独立的网页都必须用醒目的标题作为标识。

  二是为新闻制作能被搜索引擎呈现出来的导语或概要。其技巧是:1.使用能够引起人们注意的词汇和简洁的句式制作导语。2.如果是长篇的报道,则要使用能够引起人们注意的词汇和简洁的句式制作一个概要,将其置于这一页面的最前端。在这个概要上设计链动,将读者引向报道的详细内容。这个摘要往往会成为在一些搜索引擎中显示这页新闻内容的最精要的提示。3.导语和概要描述必须准确反映全文的内在联系及本质含义。4.不要用夸张和浮华的语言描述导语和概要,要把精力集中于事实之上。5.概要描述应该控制在150字以内。[3](P21)

  关于数字化新闻的写作形态,还有其他一些值得关注的要素,诸如博客新闻的写作形态,诸如草根媒体新闻传布的要素等等。随着网络传播平台的不断更新,网络数字化新闻的形态远远没有固定下来。由于这一文体将影响传播效果、传播速度,甚至传播内容的价值链,因此,作为新闻写作包括新闻采访过程的新课题,数字化新闻的写作形态值得进一步系统地归纳和思考,以继续探求内中规律性的特点。

  [3]高钢.怎样为网络媒体写新闻[J]2004-10-13新闻战线]栾轶玫.论网络新闻编辑规律——兼析网络新闻受众的多元需求[eb/ol].资本论文网.http://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