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新闻报道的特点探析
摘 要 以2017年美国网络新闻奖作品为例,从新闻信源、新闻内容和读者互动参与等角度对网络时代新闻报道的特点进行探析。
美国网络新闻奖(Online Journalism Awards)始于2000年,是由奈特基金会、甘耐特基金会以及佛罗里达大学共同出资设立的一项专为表彰网络新闻业优秀作品、机构的公益新闻奖项,是网络媒体的最高奖项,有“网络普利策”之称[1]。对2017年美国网络新闻奖获奖和提名作品进行分析,发现网络时代新闻报道的特点,即善用网络渠道丰富信源;适当地为内容设计丰富的报道形式,或融合多形式,或寓内容于形式,同时注重内容的即时更新;增加新闻报道的互动性和服务性,变传统的传受关系为符合网络时代特征的媒体与用户的互动关系。
信源是一则新闻报道的起点,影响了报道从生产和反馈的整个过程。网络时代,获取信源的渠道被大大拓宽,除了网络采访和网络资料搜集等常见方法,数据挖掘和读者信源是网络新闻报道发现和扩充信源的重要渠道。
1)数据挖掘。网络的海量信息储备和信息公开的社会环境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机遇,善用数据处理技术对网络信息进行挖掘和分析有助于丰富新闻报道的信源。亚特兰大宪章报在制作《医生与性侵》专题报道时,不仅有专业的新闻记者参与报道,还特意聘请技术记者使用Python技术对政府和相关机构网络上的公开文件资料进行抓取,使用信息处理技术对所抓取的数据进行深层挖掘和分析,最终以详实的证据揭露了著名的美国医生性侵事件。First Look Media的调查性数据新闻《审判与恐怖》同样是基于数据搜索整理的新闻报道,报道通过联邦司法机构的案件管理系统、司法部新闻稿件和等搜集关于对起诉和量刑的信息,并建立公开数据库。BBC则是基于对自己过往对叙利亚难民问题的调查报道的大数据,整理制作了《叙利亚之旅》的游戏。
2)读者信源。网络改变了传统新闻报道传者与受者之间的单向传播关系,读者可通过多种渠道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媒体工作者也可以从这些来自读者的内容中获取新闻信息。《路边的奥秘》就是典型的例子,该报道中记者调查街边捡到的照片背后的故事,通过网络直播与观众实时互动,其中许多信息都是直接由读者提供,报道在与读者的协作中一步步推进,最终找到照片的原主人还原出照片背后的故事。《医生与性侵》专题的首页特意设置反馈专栏,一些读者在看了报道后主动联系報社,为报道提供新闻线索。网络时代的新闻信息渠道更加多样,根据自身的选题需要可选择不同的信息渠道以为用户呈现更好的新闻产品。实地采访形成的文字或视频、音频容易给人以真实的情感体验,让人共情;从用户处获取信息不仅能丰富报道的内容,还可增加用户参与度,实现深度交互;基于大数据挖掘的信息则显著增加受众的信任度。多种信源的出现给新闻记者更多选择,好的新闻产品要求记者能根据选题的具体情况对信源做出合适选择。
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在阅读体验上的差异较小,比如两个报纸媒体相比较,受纸张这一固定介质的局限,两者的阅读体验差别并不会很大。而进入网络时代,技术发展使新闻内容的呈现更加深刻地影响着新闻报道的整体效果。因此新闻生产时应以新闻内容呈现为重要着力点,注重形式的组合设计和报道的时效性,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1)融合多种媒体形式,丰富报道内容。传统新闻报道受媒介形态的局限,大多只能以文字、图片和视频的其中一种或两种进行报道。网络新闻报道不仅实现了文字、图片和视频三种媒介的融合,还能创新地运用VR、直播等新技术进行报道。
《医生与性侵》以文字为主,融入视频、图片、信息图表等多种媒体形式。每章节文字内容后有一个短视频,视频是对文章内容的精简,让读者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丰富了报道内容,也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阅读喜好。不同于在报纸、电视等的呈现,照片在网络新闻报道中的有更多的操作空间,媒体大多为图片设置了自主放大缩小、注释、链接等功能,更有利于读者查看。此外,网络终端PC、手机、Pad等呈现效果明显优于纸质媒体,为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阅读效果。
信息图表是网络新闻报道中常出现的内容形式,虽然近年来报纸、电视等媒体报道也越来越重视数据信息的可视化呈现,但网络端仍占据着数据可视化的优势地位。《审判与恐怖》全篇以数据为主,用柱状图、点图等各式各样的图表展现内容,读者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设置图表展示的数据信息,增加了报道交互性的同时,是一种引导读者自主进行理性思考的策略。内容还可以以超链接的形式进行海量拓展。以《“点燃”叙利亚战火的涂鸦儿童》为例,原文中关键人名被附上超链接,链接到该人物的具体介绍页面。一方面可以增加了报道的容量,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用户阅读体验提供便利。
2)寓内容于形式,形式即内容。网络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强烈的情绪冲击、能唤起人共情的诉求意识成为报道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因而情绪和诉求的传递将成为新闻报道的热点。网络端在这一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通过多种网络新技术融内容于形式,通过形式的创新给读者以直接的感官体验。沉浸式报道是寓内容于形式的典型。沉浸式报道《监禁之后》使用VR技术制作全景视频展现主人公肯尼·摩尔单独监禁以及出狱后的真实经历,使观众以主人公的视角经历主人公的生活。强烈的感官冲击易引起观众的共情,从而实现报道的情感诉求。《费卢杰之战》同样运用VR手段,记录费卢杰之战的战时场景和战后损失,观众甚至可以跟着记者的镜头进入ISIS组织关押战俘的仅一人宽的小笼子,带给人强烈的感官冲击。《美墨边境墙》专题是融内容于音频形式,制作团队运用自己设计的音频制作程序将边境墙的空间数据转换成音乐,以音频的形式代表边界墙的存在和缺失,给人以联想空间,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音乐自然地引发人的情感共鸣。BBC将过往报道的叙利亚难民资料整理成专门的数据库,根据这些真实数据制作出模拟难民逃离叙利亚的游戏《叙利亚的旅程》。读者在游戏中以叙难民的身份体验叙难民出逃的真实情景,报道内容融入游戏本身,让读者在游戏的过程中与叙难民感同身受。
3)内容及时更新。网络技术的发展让新闻报道即时生产和发布成为可能,新闻媒体可通过直播、网页实时更新等方式让新闻报道能够迅速地传递到读者处,“新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路边的奥秘》通过直播进行实时报道,《医生与性侵》特别设置“update(更新)”专区更新最新报道,《美国大选》实时更新大选投票情况都是旨在向其用户提供最即使的新闻信息。
网络时代,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有了极大的变化,传统的传受关系要求转变为新闻内容生产者和产品用户之间的互动关系。提高用户参与度应积极从用户处获取新闻信息,如前述《生活片段:路边的奥秘》为代表的网络新闻报道作品。网络新闻报道可借助网络的互动功能吸引用户参与讨论和分享,几乎所有的新闻奖获奖或提名作品都在页面显著位置设置有分享到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站的按钮,并且有的报道还通过在社交网站发起互动话题、报道原文中设置分享链接等方式吸引用户分享和讨论。网络新闻报道的互动性还体现在新闻产品的服务性上,《医生与性侵》报道中特意为病人设置求助渠道,让报道承载了更多的现实意义。
总的来说,网络时代的新闻报道应树立产品意识,通过从用户处获取新闻信息、增加用户讨论和分享、增加服务功能等方式使用户参与互动,增强报道的互动性和服务性。
网络时代,新闻报道的发展应以新闻信源为切入点,充分运用数据挖掘和读者信源这两座宝矿拓展新闻信源;以新闻内容的形式和时效为重要着力点,为读者呈现内容丰富、即时的新闻报道;应以新闻报道互动性为突破口,增加读者的互动参与。
[1]郭之恩.美国“网络新闻奖”和它的第一个十五年[J].对外传播,2014(9):49-50.
[2]范·哈克,米歇尔·帕克斯,曼纽尔·卡斯特,等.新闻业的未来:网络新闻[J].国际新闻界,2013,35(1):53-66.
- 标签:本站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
-
网络时代新闻报道的特点探析
摘 要 以2017年美国网络新闻奖作品为例,从新闻信源、新闻内容和读者互动参与等角度对网络时代新闻报道的特点进行探析…
-
八大新闻写作基础知识要领。
新闻的六大要素是:时间(when,什么时候)、地点(where,哪个地方)、主体(人物who,谁)、原因(why,为什么会发生)、事情(what,发生…
- 新闻的三大特点 盘点新闻的三大特点
- 新闻传播知识点
- 融媒体时代记者发现力的养成路径
- 新闻媒体的重要作用在于发现问题
- 发现新闻价值须锤炼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