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管家上海软闻」媒体邀约新闻采访的技巧
在新闻报道工作中,采访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新闻采访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报道的成败;反过来说, 新闻报道的成功与否,与记者的采访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新闻采访才成为业界和学界关注的对象。“不会采访就不会当记者 ”,这是中外新闻记者的一致看法。
采访同时又是一门艺术,是获得新闻的基本手段。新闻媒体的记者要想在采访时达到理想的效果,使写出的稿子在受众中引起反响,除了下足基本功外,还应该掌握一些采访的方法与技巧:
访前的准备工作决定了采访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你的采访能否成功,由此又决定了你的新闻稿件能否成功,这是一个连环的作用。在整项工作的链条中,它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有人可能会说,“我善于与人打交道,见到陌生人我很会沟通与说话”,但这只能说明这位记者能与受访人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下展开采访,并不代表他的采访就一定能有深度、有成效。所以说访前功课这一部分非常重要。
首先,在采访前,先要对采访对象有所了解。记者熟悉采访对象并不是从与采访对象见面的那一刻开始的,而是从一些文字材料或其他形式的间接介绍中熟悉采访对象的。可以先查看一些有关资料,对采访对象的成长经历或有关他这个职业的最热点话题做一些了解。
其次要准备好采访问题。采访前准备问题的目的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让采访对象提供更多的采访素材。对于一些人生经历和经验观点都非常丰富的人物,需要收集了解的背景资料应该更多一些,准备的问题也应该更多一些。比如杨澜曾经采访的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和美国前总统布什这样的人物,当时采访时间是一个小时,最多也就问了20个问题,但她们通常准备的问题能达到60个。
记者在设计采访问题时,如果只是简单地问,并不考虑采访对象是否有兴趣回答、怎么回答、回答的问题是不是你需要的,就会不得要领。准备采访问题最好是换位思考,站在采访对象的角度检验一下自己准备的问题,看看你听到这些问题会怎么回答,这些问题是不是自己所要的。
采访是人与人的沟通,采访者和被采访者,要在采访前做好沟通工作。新闻采访中,记者是主动的,采访对象是被动的,记者和采访对象在多数情况下是初次见面,彼此是陌生的,同时,新闻事件本身可能具有的敏感性,都会造成采访对象面对记者时的心理紧张。因此,营造和谐、愉快、良好的访谈氛围显得特别重要。美国著名记者约翰·根室说:“营造良好访谈氛围的目的,在于使被采访人轻松自如,让他真正地说,而不仅仅是答”。
作为新闻记者,往往要深入农村采访,尤其在我市开展的“走沿海、访长城、看发展、说变化”活动以来,更是如此,我们有几位记者也去过农村采访。此时的采访对象多数是农民,大多数农民因为没有经历过采访,面对记者,往往会有些紧张,这类采访对象或者是愿谈而不善谈,或者是善谈而不愿谈。所以采访时不宜直接入题,而要善于营造融洽气氛,先谈点儿题外话,让彼此心里有一个缓冲期就显得更加更要了。
新闻采访的方式很多,最基本的几种是:直面采访、体验采访、书面采访、电话采访、网上采访和隐性采访。
直面采访,是指记者直接面对采访对象进行采访,或称面对面采访。其特点是,记者通过口头提问,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了解客观情况,搜集新闻素材。在采访方式发展的历史中,这
体验采访:即记者深入到现场,与采访对象“泡”在一起,一起生活,一块儿聊天。 书面采访:将提问写在纸条上给采访对象,或用信函寄给采访对象,然后等待答复。 电话采访:这个大家一听就理解了,也是大家现在常用的采访方式之一。
隐性采访:隐性采访是与显性采访相对而言的,刚才介绍的几种采访方式都能称为显性采访。在进行隐性采访时,也往往需要运用直面、视觉等采访方式,所不同的是,隐性采访是一种不暴露记者身份和采访意图的采访,也叫暗访。像去年,我去开发区小学采访黑校车时,当时采取的就是暗访形式。
以上每一种采访方式,各有其特点和功能,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关系。对于记者来说,应该掌握多种采访方式,成为一个“多面手”。
这几种采访方式除网上采访是随着高科技发展于近年才兴起的外,其他5种都属于传统的采访方式。其中又以面对面采访为最基本的方式,下面,我们主要研究一下面对面的采访: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记者的工作就是问的工作,有统计资料显示:记者采写的稿件,大多数素材是经由提问而获得的,所以记者只有认真地研究这门提问的艺术,才能让采访成为真情实感的交流、思想文化的碰撞,才能更好地实现采访意图,取得最佳效果。
有经验的老师告诉我们,七分采,三分写。因为没有采访,就没有写作的“原料”,因此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基础。电视上播出的大量新闻报道也证明,成功的采访离不开记者的提问技巧。提问是有艺术的,有技巧的。精心设计、环环相扣的出色提问能引发出丰富的回答内容,是采访成功的关键。
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采访的方式应该是不一样的,但目的都是为了达到沟通。那么如何撬开被访者的嘴巴、获得鲜活的、有 声有色的素材呢。
由于采访对象涉及社会各阶层,记者的提问方式、时间、地点、口气和尺度以及问题的设计都应有所讲究,以下几方面是不能忽视的。
1.采访者初次与对方见面时,首先采访者应在对方的心目中树立一个很庄重的形象。为了争取被采访者的信任和尊重,衣着要得体。你的衣着表明你重视被采访者、尊重被采访者。你尊重他,他就会尊重你 。否则,他就不会给你很多采访时间;
2.对于一些敏感的或令人难堪的问题最好在采访的后半部分提出,这样,先前建立的和谐氛围就能像预期的那样,使谈话度过危险雷区;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沟通也很重要,即使是提出多么尖锐的问题,也要态度诚恳地去交流,这对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是十分必要的。
3.提问要把握好语气和尺度。记者的采访是为了客观地了解新闻事实,因此注定记者提问的口气应该是平和的,对高者不卑,对低者不鄙,应该是记者遵循的原则。最应注意的是记者不是审判者,不能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以质问、呵斥式的语气向被采访者发问,那怕对方是一名囚犯、乞丐,记者也应该站在公正、平等的角度进行采访,否则很容易使被采访者产生对立情绪,甚至导致摩擦。在采访中,不要与被采访者争吵。如果被采访者发现记者不同意他的观点,他就不会放松地和信任地与记者交谈。
4.提问要围绕主题。这一点,在前面提到过。主题永远是记者应该牢记的,只有在清楚报道主题的情况下,记者才能筛选出恰当的问题,由浅至深、层层递进地进行采访,从而避免新闻报道的肤浅。
5.提问要注意被采访者的情感。每一个人都是有情感的,在采访提问过程中,有的被采访者情绪低落,有的则情绪激动,我们的提问就要看准被采访者的情绪,恰当的提问会引起对方的共鸣;不恰当的提问往往会激起被采访者的对立情绪,导致采访的失败。
采访完成以后,我们应该反思一下,刚才哪里做得不够好,或者是什么地方没有深入下去有遗憾,这些都会让我们在沮丧的同时,避免下一次再出现同样的疏忽。记者就是在这样的一次次总结里慢慢成熟、成长的。所以,为了成长得更快,我们在采访完以后,也要多总结经验教训。
如今线上传播盛行,但以线下宣传为主要阵地仍是媒体管家的坚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完善的管理体系,专业的媒体策略定制,强大的媒体资源,媒体管家上海软闻,作为国内较具影响力的媒体传播机构。在多个行业和领域帮助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各类机构组织沟通品牌、推广产品、树立形象。拥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媒体资源,随时满足您的活动媒体邀约、新闻记者邀请、新闻软文发布、个人企业专访、人物访谈拍摄等服务。
- 标签:本站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
-
「媒体管家上海软闻」媒体邀约新闻采访的技巧
在新闻报道工作中,采访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
新闻消息写作技巧
“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泛指报纸、广播、电视中常用的各种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调查报告、评论等…
- 提前嗨爆双十一!电商文体委员苏宁掀全民嘉年华
- 高新实小“学生小干部培训”开营啦! ——文体委员专场培训
- 首部抗疫电视剧启动编剧六六、秦雯等加入创作
- 趣谈韩剧经典剧情三要素创作过程
- 【文旅转型升级】:景区运营核心六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