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媒体流行语的语体特色
流行语通常指某一个时期或特定区域内广为传播的语言,它可以是任何一种语言项目:一个词语、一段话语、一种语法格式、一项话语标记,甚至是一个字形、一种语调。流行语往往是特定时期特定范围内社会现象、社会焦点和社会心态的反映,因此流行语研究受到语言学界、社会学界和传媒学界的广泛重视。语言的传播与传播媒介密切相关,传播于不同媒介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的语言特点,形成不同的语体风格。受传播媒介的影响,一般语体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随着传播媒介的发展,产生了与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同等重要的网络传播。在网络传播过程中,与网络媒介相适应,语言风格形成了独特的特点。有学者将网络语言称为网络语体。因此语体类型可分为口语语体、书面语体和网络语体。与之相对应,流行语的语体类型也可分为口语流行语、书面流行语和网络流行语。本文将主要探讨报纸、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的流行语与网络流行语在语体风格上的不同特点。
目前流行语的发布主要来自三类主体:学者或学术机构、文化产业机构、普通语言使用者(主要是网民)。影响较大的有一年一度的“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发布”和“十大网络流行语发布”。主流媒体流行语的发布,主要由学术机构完成。[1]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2002年首次发布了主流报纸流行语,十几年来一直对主流媒体流行语进行跟踪监测和发布。2010年12月30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和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单位联合发布了“201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主流媒体流行语的语料主要来自《北京青年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16家主流报纸,中央电视台等11家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10家广播电台,还有新浪、QQ新闻2个门户网站。其技术手段是数据统计。而网络流行语的发布主体往往是普通网民或者网络公司、文化产业机构,其技术手段则是语感总结和社会调查。网络流行语的语料来源自然是网络,主要是网络中的博客、BBS等。由于流行语发布者的身份、语料来源和技术手段不同,使不同媒体的流行语带有不同的语体特点。主流媒体的流行语往往属于书面流行语,带有书面语庄重、简明、严谨、规范的特点,如上海世博会、高铁、低碳、“十二五”规划等。而网络媒体流行语则有网络语体的特点,表现出非规范性和新颖性等特点。网络语言,不管是字形、读音还是意义及搭配,都表现出使用者鲜明的个性,与规范的汉语要求相差甚远,如一些字母词(MM、GG、CNN)、网络新造字词(囧、大虾)、赋予原有词汇新的意义和用法(被、俯卧撑、打酱油)等。有些网络语言很难走进主流的报纸杂志,一般人也可能不知所云,不具有全民性。网络流行语与书面流行语除了具有一般的书面语体与网络语体的特点之外,因其流行,还具有自身的语体特色。
书面流行语反映的是社会热点事件和现象,网络流行语反映的是社会热点事件和现象对人们的心理影响;书面流行语的流行是因为事件本身引起人们的关注,网络流行语的流行是因为事件引起的情绪得到共鸣并传染开来。由此可见,书面流行语主要是针对事件和现象,而网络流行语则是表现情绪;人们选用书面流行语是客观叙述的需要,而选用网络流行语则是心理满足的需要;书面流行语偏向客观,语义明确,网络流行语偏向主观,语义模糊。
2010年度中国主流媒体流行语发布单上,综合类的十大流行语是:地震、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高铁、低碳、微博、货币战、嫦娥二号、“十二五”规划、给力。这些流行语均为书面流行语,它们反映的都是2010年我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和人们关注的重要现象。大家在使用和接受这些流行语时,只是为了客观准确地传达和了解发生了什么。这些词语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它们反映的事件的重要性满足了人们对事件了解的需要。因此,这些流行语多是名词或动词,语义明确,格式规范。2010年十大网络流行语是:神马都是浮云、给力、我爸是李刚、羡慕嫉妒恨、鸭梨、非常艰难的决定、蒜你狠、围脖、凡客体、闹太套。这些流行语或多或少与某些事件或现象有关,但人们使用这些词语,主要是想在网络这个环境里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它们流行的主要原因是这些词语契合了社会上一部分人的共同心理。如“我爸是李刚”源于河北大学一辆轿车撞人事故,但这个短语并不是对该事件的概括,也不是2010年度我国的重大事件,之所以成为2010年度流行语,是因为在这个“拼爹时代”,它更好地表达了一部分人对特权阶层的一种不满、一种宣泄。有时候,同样一个热点社会事件,因传播媒介不同,会诞生出不同语体特点的流行语。2011年9月7日,上海地铁10号线因信号故障发生追尾事件,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因此能反映该事件的词语“地铁追尾”一时间成为各大主流媒体的流行语。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新闻直播间栏目报道上海地铁相撞,题目称“地铁十号线列车发生轻度追尾”。于是在网络上产生了“轻度”这一流行语,“轻度转发”、“轻度飘过”、“轻度郁闷”、“轻度低落”、“轻度弱智”、“轻度便秘”、“轻度迟到”等在网络上随处可见。“地铁追尾”反映的是客观事件,“轻度”更多表现的是人们对某些报道的调侃。同样,十大主流媒体中的流行语“微博”与十大网络流行语“围脖”的不同,也正是反映了两种流行语流行实质的不同。
书面流行语与网络流行语流行实质的不同与媒体的特点和功能密切相关。主流媒体,不论是什么样的媒介(报纸、广播、网络),其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客观、准确地报道社会事件,让人们了解社会。它代表的是主流意识,面向的是全体国民。因此从主流媒体中提炼出来的流行语,自然体现出庄重、严肃、规范的书面语体特点。书面流行语流行的是客观事实也由此决定。与书面流行语不同,网络流行语主要流行于网络,尤其是博客、BBS等。网络的虚拟性和互动性特点,为普通民众发表意见和交流感想提供了一个平台。真实世界压抑的情感可以在网络中发泄,一个人的情感和更多人的情感在这里发生共鸣。当偶然的一个事件、一句话或者一个词,一旦和一种公众情绪相吻合,一个流行语就会在瞬间爆发,开始疯狂的造句运动,并在流行中引发更多的情绪共鸣。“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这句话表现出政府官员以自我为中心不负责任的态度,它在网络世界的流行,则是人们对这种态度不满情绪的宣泄。
流行语的基本特点是流行。不论书面流行语还是网络流行语,或因其满足人们对事件认知的需要,或因其满足人们宣泄情绪的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被广泛传播。在传播过程中,两种不同语体的流行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书面流行语在流行过程中保持了较强的稳定性。书面流行语的意义,是特定时期某一个或一类特定的事物或事件的概括。人们使用书面流行语是为了准确地报道客观事实,而人们阅读书面流行语也只是想了解事情的。这就要求书面流行语不仅要规范,还要稳定。书面流行语不论怎么流行,使用多少遍,也只能是保持一个意义在类似语境中反复使用。如表示新事物的卡拉OK、MP3,表示观念的“”、“反腐倡廉”、“和谐社会”、“”,表示重要事件的奥运会、地铁追尾等,这些词语的流行表现在使用的反复性上,不论是意义还是词语形式都保持稳定不变。
网络流行语在流行中却体现出极强的变异性。与书面流行语不同,网络流行语的流行动因是宣泄公众的情绪,网络语言的不规范带来了语言的个性化和新颖性。书面流行语是被动流行,人们对事件现象本身的关注带动了反映该事件现象的词语的流行,而网络流行语是主动流行。网络流行语形式的新颖性,满足了人们追求新异、彰显个性的需要,在现代社会压力下,有利于释放紧张情绪,而情绪的共鸣,满足了普通网民的深层心理需要,唤醒了他们潜在的精神期盼。因此,网络流行语为人们所主动追求。在这种流行心态驱使下,一旦产生一个网络流行语,人们总是迫不及待地把它运用到各种语境中。当流行词语到达一个陌生语境中时,该词应有的意义和本身具有的意义会发生冲突。两者斗争的结果,一方面流行语本身具有的意义对语境的出现进行了束缚;另一方面新的语境迫使流行语发生变化,以与之适应。[2]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意义的扩散和形式的框填化。
意义的扩散就是流行语不断地扩大外延缩小内涵,将更多的对象纳入自己的指称范围内。流行语在产生之初,不论是专指(如“范跑跑”)还是类指(如“山寨”)总是指向特定的对象,适合特定的语境。流行的强烈愿望,迫使流行语通过隐喻的方式,突破原来的语境束缚,转移到更多的语境中去,意义随之扩散。如“范跑跑”本是对汶川地震时不顾学生、自己率先跑出教室的一个姓范的老师的戏称,是特指性的,但随着“范跑跑”在网上的流行,其外延已扩展至具有“逃跑”特点的诸多对象上。框填化,是流行语流行过程中形式的变异。一些流行语在流行中,外延不断扩大,概念意义越来越模糊,最后只剩下一些“流行意味”。为了适应更多的对象,原流行语中那些能表现流行意味的元素被保留,而其他一些元素被去掉,这样就形成一个框架,流行时通过填充,不断扩大到新的对象上。如“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在流行中最能体现其流行意味的是“不要迷恋”、“只是”,于是就形成了“不要迷恋……只是……”的框架,通过填充,我们可以形成“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妞”、“不要迷恋房,房只是个传说”、“不要迷恋我,我只是个声音”等。[3]
当然,网络流行语流行中的变异,并不局限于形式的框填化和意义的扩散,其实,为了适应流行,流行语的语法和感彩都发生了变化,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本文从语体的角度对流行语进行了分类研究。语体的类型往往受制于传播媒体。主流媒体诞生的流行语往往是书面流行语,其代表就是自2002年至今一年一度发布的“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网络诞生的流行语是网络流行语。书面流行语和网络流行语除了具有一般的书面语体和网络语体区别外,还体现在流行中的不同特点。书面流行语流行的往往是事件和现象本身,流行中形式和意义都很稳定;网络流行语流行的往往是一种情绪,流行中语义和形式都会发生变异。正因为此,书面流行语更具社会学价值,它反映的往往是一个时代的重大事件和思想,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当然,网络流行语所反映的情绪也和一个时代社会密切相关,但它更具语言学价值,它的产生和在流行中的变异,对研究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单位:南阳理工学院文法学院)
- 标签:本站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
-
论新闻媒体流行语的语体特色
流行语通常指某一个时期或特定区域内广为传播的语言,它可以是任何一种语言项目:一个词语、一段话语、一种语法格式、一项话语标…
-
新闻的特点(新闻的特点)
新闻特点:公开性、真实性、针对性、时效性、准确性、显著性、接近性、开放性、广泛性、变动性…
- 第72集团军着眼青年官兵特点丰富文体生活
- 学子论文]电视新闻出镜记者语言传播行为研究
- 论述报告文学的新闻性特征
- 历史文化与体育精神交相辉映
- 「采写」新媒体新闻的特点与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