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时代电视新闻记者践行“四力”路径探析
习总强调,“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媒体融合时代对记者践行“四力”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该论文紧扣媒体融合的时代语境,结合作者多年的电视新闻策划、采编经验和对业界前沿探索的敏锐关注,重点探讨融合时代电视新闻记者践行“四力”的路径。文章提出,融合时代电视新闻记者强“脚力”,要坚持现场挖新闻与线上云采访结合;强“眼力”,要坚持锻造“新闻眼”与利用新技术并重;强“脑力”,要立足思想高地准确把握时度效;强“笔力”,要探索用网感文风与手法讲好新闻故事。文章选题重大,站位高远,研究角度新颖,阐述的观点富有新意且体现了对党的新闻工作内在规律的准
该论文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年第11期刊发后,被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百度学术等论文平台收录,截至2022年5月27日在中国知网被下载510次。
该论文于2021年11月被《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作为重点稿件、以全文7148字的大篇幅刊发。《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是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是全国广播电视行业最权威的学术刊物之一,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很大。文章发表后受到业界同行和高校师生的广泛关注与好评,截至2022年5月27日在中国知网被下载510次,被引1次。作者在多次应邀参加广西部分高校、机关事业单位、市广播电视台及县融媒体中心举办的新闻采编业务培训班授课时交流分享了文中观点,得到广泛赞同。
该论文精准把握习总关于党的新闻工作重要论述精神,聚焦融合时代电视新闻记者“四力”建设问题,选题重大,站位高,研究角度新,分析全面深入,观点可操作性强。文章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研究角度新。我国宣传思想战线的“四力”建设问题是习总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曾多次就此作出重要论述。关于“四力”建设的研究成果之前虽有,但结合媒体融合时代语境分析的很少。该论文率先关注融合时代电视新闻记者如何践行“四力”,研究角度新颖。
二是阐述观点新。该论文彰显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融合时代电视新闻记者在站位、业务水平和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从弘扬过去优良传统,又与时俱进适应时代需要的维度,提出融合时代电视新闻记者践行“四力”的路径,体现了创新思维、融合思维、辩证思维。文章关注业界前沿话题,围绕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电视新闻作品的采编实践展开分析,上升到了探寻融合时代策划报道的新理念和采编新规律的高度,观点新颖且可操作性强,对电视新闻记者增强“四力”,强化融合思维、提升业务能力、改进采编实践等富有借鉴意义。这几年来,广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践行文中观点和做法,在融合时代不断践行“四力”,创新开展新闻宣传,每年高质量地完成各项重大报道任务,尤其是成功打造了黄文秀这个全国重大典型,代表作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为文章观点的可操作性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三是采用材料新。该论文多处引用习总关于宣传思想战线“四力”建设和媒体融合的重要论述,适当引用了业界和学界部分最新研究成果,选取的案例大多是最近几年获得中国新闻奖及广西新闻奖的新闻精品,报道理念、内容和形式新颖,权威性和代表性强,有效增强了文章观点的创新性和说服力。
摘 要:媒体融合时代对记者践行“四力”提出了许多新要求。电视新闻记者强“脚力”要坚持现场挖新闻与线上云采访结合;强“眼力”要坚持锻造“新闻眼”与利用新技术并重;强“脑力”要立足思想 高地准确把握时度效;强“笔力”要探索用网感文风与手法讲好新闻故事。
习总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战线的工作作风与业务能力建设。继2016年2月首次提出“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①之后,2018年8月他再次强调,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②。“四力”建设涵括站位、业务水平、工作作风等方面的综合要求,为新时代新闻工作者固本强基、弘扬传统、提升本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探讨“四力”建设的论文虽多,但结合媒体融合时代语境分析的很少,本文拟重点探析媒体融合时代电视新闻记者践行“四力”的路径。
随着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已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③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电视媒体的收视份额、产业收入与影响力持续下滑。习总指出:“人在哪里,新闻阵地就应该在哪里。”④ 应对当前引导新格局,电视媒体大力推进媒体融合,推动“主力军”占领“主阵地”,为巩固壮大主流作出贡献,是使命所在,职责所在。
电视媒体挺进互联网“主阵地”,是一篇涉及管理制度改革、采编流程再造、人员业务转型等深层次问题的大文章。“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⑤电视新闻记者正视自身与媒体融合这一时代课题提出的新要求之间的差距,通过践行“四力”提高站位、提升业务水平、锤炼工作作风,是当务之急。
习总指出:“基层跑遍、跑深、跑透了, 我们的本领就会大起来。”⑥基层是最好的课堂,也是新闻的富矿。新闻工作者增强“脚力”,究其实质是要弘扬我们党注重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 把迈开双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践常态化,通过用脚步丈量土地、用镜头记录时代、用真情关注百姓,挖掘出更多体现新时代精神特质的新闻故事。
由电视媒体声画兼备的特点所决定,电视新闻记者尤其需要践行“脚力”,因为他们只有走进新闻现场,才能获得最接近新闻核心事实的关键信息,挖掘最生动、最鲜活的第一手素材,抓拍最具视觉冲击力、艺术表现力的画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联播》2021年2月20日播出的《来自亲人的礼物》就是记者践行“脚力”的佳作。该报道关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毛南族群众整族脱贫后的第一个春节,通过来自亲人的跑步机、智能手机等礼物,巧妙地反映出毛南族群众生活与观念的变化,以新颖的报道视角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负责采制该报道的央视和广西广播电视台(下称“广西台”)电视记者曾经花费两天在环江踩点却收获不大,直到在镇上的快递点看到堆得满满当当的包裹, 才突发灵感捕捉到这个报道角度。如果记者没有下这番深入基层调研的苦功夫,就不会有这样的收获。
当然,在媒体融合时代,电视新闻记者践行“脚力”,不仅要深入城乡基层一线,开展线下实地调查, 而且要善于深入抖音、快手、B站、知乎等社交媒体平台,掌握网络舆情动态,“做好线上社会调查,加强数字时代无形的‘脚力’”⑦。这是电视新闻记者顺应媒体融合发展大势、创新采访方式方法、丰富报道内容和角度的现实需要。2020年5月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和2021年3月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由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广西台记者未能赴京采访。广西台电视报道组利用在南宁设立的云采访工作室,抓住广西全国政协委员参会间隙进行线上云采访,最终地完成了报道任务。尤其是2021年3月6日下午,习总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政协联组讨论,广西台电视记者会后及时云采访与会的4位广西全国政协委员,“广西新闻频道”视频号当天21:23发出时长2分9秒的短视频,展现4位委员畅谈现场聆听习总重要讲话的感受体会,广西卫视《广西新闻》3月7日播出的反响报道中,融入了云采访多位广西全国政协委员的同期声。云采访与移动优先理念的结合,大大提升了报道时效性和影响力。
电视新闻记者开展跨时空的线上云采访,对于丰富报道内容、拓展报道视角裨益多多,而摄像机镜头的隐匿也会让采访对象更加自然、放松。但和线下现场采访相比较而言,线上云采访对于电视新闻记者的内容把关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报道策划组织能力等要求更高、更严、更细。首先,由于记者不能亲临新闻现场,线上云采访要牢牢守住报道内容真实、准确这条底线,需要下更多的“绣花功夫”,力求采访尽可能全面、深入、充分,通过新闻当事人、目击者等多方人士的补充、佐证来强化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同时,就采访题材来说,线上云采访更适合以正面宣传为主的题材,监督类题材不宜轻易尝试。因为以正面宣传为主的题材采访对象比较配合,采访难度相对小一点,监督类题材记者要通过线下现场采访获得事实尚且难度很大,运用线上云采访会难上加难。其次,线上云采访远远不如线下面对面沟通交流那样顺畅高效,要得到采访对象的理解与支持,记者的沟通协调能力极其重要,热情、真诚、友善的沟通方式不可或缺。最后,线上云采访面对的不可控因素增多,比如网络信号不稳、突发因素干扰等,报道要力求主题新、角度巧、时效强、质量高,需要记者具有较强的报道策划组织能力。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目前电视新闻记者践行“脚力”的主要方式仍然是线下的现场采访,线上云采访只能是一种补充乃至应急手段,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替代线下的现场采访。
“眼力”指的是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眼力高低与人们常说的新闻敏感关联密切。电视新闻记者要增强新闻敏感,遇到有价值的新闻题材时能够“看得见”“看得准”“看得深”,必须练就好“眼力”。这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必须依靠长年累月的新闻采编实践的淬炼,包括不断提高站位,提升理论水平,厚植家国情怀,增加相关领域的知识储备,以及把握各类题材的报道现状与突破方向等。电视新闻记者唯有锻造好“新闻眼”,才能凡事善于从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大局的高度找准方向,透过现象看到事件背后的深层次意义和价值。
地处滇黔桂石漠化片区的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多年前由于人们向自然索取过度,绿山变秃山,猴子等野生动物销声匿迹。近十多年来,随着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的实施,金城江区很多村屯的山重新变绿了,猴群又回来了。许多人认为这体现的只是石漠化治理的成效, 题材老旧。广西台电视新闻记者独具新闻“慧眼”,从“人进猴退”到“人退猴进”的变化当中,看到了当地政府部门和群众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把习总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一系列重要论述落到实处,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体现了对猴群去而复返事件背后深层意义的深刻洞悉。正是得益于记者“看得见”“看得准”“看得深”,电视消息《“人退猴进” 和谐共生》实现了报道主题与角度的创新,获得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媒介是人的延伸”。在媒体融合时代,电视新闻记者践行“眼力”,既要注重练好内功,也要善于借力大数据抓取、无人机拍摄和传感器采集等新技术,因为“掌握这些新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新闻工作者观察和分析问题的层次与能力,进而练就一双‘火眼金睛’”⑧。无人机拍摄和传感器采集技术的引入,主要带给电视新闻画面更加丰富、多元的表现角度,赋予画面更加强劲的视觉冲击力。而大数据抓取、统计与分析,由于可以揭示社会上某些领域或指标的发展趋势,在其本身成为新闻素材的同时,也为电视新闻记者策划报道选题、观察分析社会现象提供了新思路、新视角、新层次,换句话说,它有助于电视新闻记者增强“眼力”。
广西卫视《广西新闻》2019年2月3日播出的电视消息《20万“铁骑”消失背后的幸福回家路》获得广西新闻奖二等奖。记者赴现场采访的起因就源于一组数据。“铁骑”返乡曾经是跨越广东、广西、贵州和四川4个省份的321国道春运期间一道独特的风景。2013年春运,从广东进入广西经梧州东出口的摩托车数量达25万辆次。自2013年底广西开通高铁后这个数字开始下降,2019年春运启动后,部门估计“铁骑大军”数量将下降至4.8万辆次。近20万辆次的“铁骑”返乡大军去哪了?记者从这组数据的变化判断出该题材值得深挖。通过在梧州蹲点采访几天后,挖掘出在粤务工人员坐高铁返乡和开小汽车返乡等几方面的原因,报道从一个新角度反映出时代的发展变迁,展现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回顾这条报道的采制过程,记者能够发现该题材,来自大数据的启发功不可没。
在媒体融合时代,电视新闻记者践行“眼力”要善于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但并非可以忽视自身观察力、发现力、判断力的训练。因为借助大数据等新技术,电视新闻记者获得了海量信息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但要从中发现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乃至找到有新意的报道角度,还得依靠自身拥有的“火眼金睛”去观察、发现。记者的“眼力”对于发掘新闻题材的重要意义,并非任何技术可以代替。
脑力就是思考能力。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思想多元,众声喧哗。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权相对被削弱,开展正面宣传的声音容易淹没其中,而一旦导向有偏差、内容有差错又极易被自媒体利用进行加工炒作,给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造成被动。后一种现象近几年多次发生,教训深刻。因此,融合时代电视新闻记者践行“脑力”,重中之重就是要坚持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新闻采编实践,提高站位,立足思想高地,进一步增强领悟力、判断力、执行力,精准把握好报道的时度效。
时度效是检验新闻工作水平的标尺。“‘时’, 并不是单纯求快,而是要将宏观、中观、微观结合,把握时势,找准时机,体现时效。”⑨电视新闻记者在报道中把握好“时”,就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善于把每个采访题材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统筹考虑、辩证思考,研判该题材是否应该报道,如果要报道,什么时候播发才是最佳时机,做到该抢时效的就抢,该缓发的就缓,该压下不发的就坚决压下;把握好“度”,指的是要注意报道规模和口径,对报道篇数、时长、版面编排等精准设计,同时在表述上要有分寸,实事求是,有一说一,不把成绩说得太满,不把问题故意夸大;把握好“效”,指的是要讲求实效,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摒弃居高临下说教的口吻,用平视的角度讲好新闻故事,让报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得到更多受众的理解、认同和接受。
2019年6月,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驻村黄文秀在返回扶贫村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当时全国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迫切需要树立新的典型人物来发挥示范作用,挺立起党人的精神桅杆。黄文秀作为扶贫干部,敢于向贫困宣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甚至不惜用生命坚守初心和使命;作为青年的一员,她考上大学走出大山,又在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返回大山建设家乡。她刚毅勇敢的精神高度契合习总对扶贫工作队员和当代青年提出的要求,具备树立为全国先进典型的品质。这是当时宏观层面的时势。对于黄文秀遇难这起突发事件,广西乃至全国各地的干部群众普遍关注,媒体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是应尽职责,记者介入采访,中观时机最佳,报道抢赶微观时效成为必然要求。基于以上研判,广西台新闻中心把关于黄文秀的报道作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新闻宣传的着力点,统筹利用旗下的电视新闻栏目和新媒体平台,全面跟进报道,实现了宏观时势、中观时机和微观时效的统一。同时,广西台新闻中心在策划组织报道时一直坚持有序、有度的原则。获悉黄文秀失联消息后,广西台新闻中心率先介入报道的是旗下各新媒体平台和民生新闻栏目。黄文秀遇难消息得到确认后,权威新闻栏目《广西新闻》开始介入,先后播出《“”黄文秀:初心无悔致青春 扶贫路上担使命》《“”黄文秀:铭记家乡养育恩 扎根基层见真情》《送别黄文秀 初心永不忘》等重点报道,还原黄文秀遇难经过,追溯她冒雨连夜赶回扶贫村的原因,讲述她的扶贫故事和成长历程。这段时间,广西台新闻中心电视新闻栏目共播发黄文秀相关报道40多篇次,新媒体平台推送50多条。这些报道广泛采访黄文秀驻点村的村民尤其是贫困户、黄文秀家人、生前同事、求学期间的老师和同学等,采访对象的讲述客观、真实,报道没有溢美之词,没有人为拔高的痕迹,“度”的把握比较恰当。后来,习总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中宣部授予黄文秀“时代楷模”称号,广西台新闻中心的报道在高度和深度上也相应地做了提升。就效果而言,这组报道注重讲好故事,每篇报道当中情节细节丰富,矛盾冲突频繁,叙事节奏多变,感染力很强。此外,报道还坚持移动优先原则,实现了网上网下同频共振,是融合时代电视新闻记者践行“脑力”,创新重大典型宣传手段的一次成功实践。其中,代表作电视专题《【“时代楷模”黄文秀】风雨兼程新长征 初心无悔永芳华》获得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当然,融合时代离不开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新闻传播的融合发展。习总指出:“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驾驭‘算法’,全面提高引导能力。”⑩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电视新闻记者践行“脑力”,必须善于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新闻传播。当前,除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外,部分地方广播电视台也已经开始尝试在新闻内容生产方面应用人工智能。综合各级广播电视台的实践来看,人工智能目前主要应用在电视新闻信息收集、数据整理、智能主播、写稿机器人等部分工作,对提高新闻生产效率成效显著,也让记者能够从许多繁杂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一些对创造性要求更高的工作。不过,人们在期待人工智能为传统电视媒体带来更好未来的同时,必须牢记“所有这一切依然只是人类的延伸而不是替代,机器永远无法替代人类,也无法替代人类的思考”。即使在真正的智媒时代,“脑力”依然是电视新闻记者的应有本领。
“笔力”指的是记者下笔成文的表达能力。电视新闻记者的“笔力”体现在标题拟定、文稿表述、画面拍摄与编辑、后期包装等各方面。能否起一个准确、贴切、新颖、吸睛的标题,能否综合运用解说、同期声、画面、字幕、特技、音效等电视声画语言,把新闻故事讲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感人至深,是人们惯常衡量电视新闻记者“笔力”高低的几个主要标准。在融媒时代,作品表达“网感”的强弱也成为评估电视新闻记者“笔力”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
作为被传媒界和学界频频提及的一个热词,“网感”是传统媒体针对当今时代年轻受众接受心理,引入互联网理念和手法,在视频等作品中营造的类似网络传播的风格和效果。电视新闻记者尝试在新闻作品中增强“网感”带来至少以下几点变化:一是新闻标题更加新颖、鲜活、诙谐。电视新闻记者不应该做“标题党”,但给报道起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好标题同样是他们孜孜以求的目标。电视新闻标题增强“网感”,必须在坚持表达准确、贴切、新颖等基本要素的前提下,增添幽默感、诙谐味和设悬念、接地气等新要素。比如,《广西有“神车” 究竟有多神?》《米粉车位:不烫嘴更暖心》《城市晾衣杆:“晒”出来的幸福》等电视新闻标题,均简短精炼,生活味足,悬念感强。二是报道文风更加清新自然、庄谐并举。语言幽默诙谐、语调夸张戏谑、表达鲜活贴近是网络叙事在文风上的几个突出特点。电视新闻记者践行“笔力”,尝试把网络上部分风靡一时的热词和表达方式融入报道,给电视新闻之前过于庄重、刻板、书面化的文风注入了鲜活浓郁的烟火气、轻松幽默的生活味、夸张戏谑的俏皮感。比如,《广西有“神车” 究竟有多神?》(央视新闻频道播出)讲五菱神车“上得了高速,下得了烂路,坐得了孩子,拉得了动物”。这几句解说借助口语化的表述、整齐匀称的排比句、略带夸张语调的配音风格,共同营造出强烈的“网感”。三是新闻包装更加新潮时尚年轻态。电视新闻记者践行“笔力”,注重引入网络流行的包装理念与手法,比如,弹幕、闪白、表情包、夸张音效、动画特效、动感背景音乐等。这些富于创新的尝试带给电视新闻更新潮时尚的呈现效果,因契合年轻受众的接受心理而对于拓展年轻收视群体裨益良多。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网络上的热词、流行语、表现手法等,电视新闻记者既不应该视而不见,又不可以全盘照搬,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而是要辩证取舍,择善而从,挑选那些内容健康、词能达意、广为流传的热词、流行语、表现手法等融入报道,赋予电视新闻以更年轻、更新锐的语态。
承前所述,在当前媒体融合的时代语境下,电视新闻记者践“四力”是一项新课题,需要与时俱进,实现观念转变和业务转型,练就更多新本领。为了便于分析,上文对融合时代电视新闻记者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路径是逐一分析的。但在电视新闻采编实践中,“四力”不可能切割那么清楚,而是一个有机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因此,融合时代电视新闻记者践行“四力”需要强化系统思维,把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全面、统筹考虑和应对。唯有这样,电视新闻记者才能更好地践行“四力”,采制更多精品力作,为巩固壮大主流作出更大贡献。
①④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总重要讲线页,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版。
②《习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人民日报》2018年8月23日。
⑤《习在党的新闻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传播力引导力》,《人民日报》2016年2月20日。
⑥习:《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第534页,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
⑦⑧北京市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曾祥敏、涂凌波、丰瑞执笔:《媒体融合时代 新闻工作者如何锤炼“四力”》,《光明日报》2019年12月2日。
- 标签:本站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
-
融合时代电视新闻记者践行“四力”路径探析
习总强调,“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
-
三亚市发改委举办新闻写作专题培训
为落实省市能力提升建设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提部职工新闻写作水平,6月16日-6月17日,三亚市发改委举办新闻写作专题…
- 新华社与中国教育电视台联袂打造全国首档“体育+教育”新闻栏目《e体资讯》正式开播
- 四川电视台SCTV-4新闻频道广告方案-发布投放
- 印江县人民医院举行新闻写作专题培训
- 雅安市宝兴县新华壅塞体排险成功
- 2018考研:新闻传播硕士备考基础名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