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文体新闻

必须给“职业差评师”差评!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11-2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职业差评师”故意制造虚假评价向商家索要钱财,不仅侵害商家财产利益,也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显然是违法行为,甚至可能构成犯罪。

互联网时代,网购后给商品或服务发个评价,再正常不过了。可有人却钻起了评价体系的空子,做起了“敲诈”的生意。据媒体报道,“职业差评师”现象存在于各大电商平台和餐饮外卖平台,有的利用平台的评分规则和店主对差评的恐惧心理,实施敲诈勒索;有的活跃在QQ等社交平台的群里招揽客户,提供“刷评”服务,如收费替人打压竞争店铺,不到1000元即可购买30个左右的“差评”。

表面上看,有店主因拒绝付钱而遭受损失,也有店主“花钱买平安”,可不论是哪种处置方式,利益受到损害的都是店主们。从本质上看,“职业差评师”故意制造虚假评价向商家索要钱财,不仅侵害商家财产利益,也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显然是违法行为,甚至可能构成犯罪。

可尽管如此,“职业差评师”们为何还能大行其道?

其中一大难点即为识别困难。据平台客服人员表示,只能删除部分被识别为“恶意评价”的内容,其他评价因证据不足不能进行处理。此外,“职业差评师”还很谨慎,常会更换手机号联系索赔,哪怕店主存有转账记录,警方也无法确定对方存在敲诈勒索行为。

而当商家面对勒索乖乖交了钱,那么这些额外成本支出致使商家利益受损,或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后吃亏的恐怕还是消费者。

归根结底,“职业差评师”的出现,还需引起各方的警惕和重视。商家面对“职业差评师”敲诈,应当抵制,如果不给钱就继续给差评,不妨搜集到证据后再去报警,坚决不能助长他们的嚣张气焰。此前曾有“恶意差评师”被判刑的案例,可见并不是拿他们毫无办法。

商家不能“姑息养奸”,平台更要扛起强化监管的责任大旗,比如某外卖平台采取系统自动识别+人工受理商户投诉的方式,对恶意差评进行筛选,同时对恶意差评的账号进行信用扣分等手段,不妨借鉴推广。

成都商报- 陆玄同

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 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 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 成都商报”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侵权举报电话: 028-86783636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