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体育科技

智慧管理模式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4-2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把教育信息化纳入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也提出“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密切关注教育改革,提出“运用信息技术破解教育改革与发展难题”的总体要求。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题。全面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大学体育教学智慧管理体系,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举措,是实现大学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渠道,更是实现高等教育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方向;特别是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黄河科技学院、郑州商学院、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郑州科技学院四所民办高校的公共体育课教学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大学体育教学内容还存在单一、项目设置不合理;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不够;体育课成绩评价体系不够全面;学生教学学时数量较多,课余健身时间无法保障等问题。同时也发现智慧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高端形态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支撑智慧教育的开展,必须建立智慧管理系统。(1)搭建学校体育课内课外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和大数据的体育管理体系,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个性化的培养模式;(2)通过智慧管理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3)通过智慧管理体系实现校园体育设施科学管理,有效使用,促使体育设施发挥更大的服务功能;(4)开展智慧管理体系,促进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不断提升学校体育的质量;(5)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智慧型校园管理与服务信息化支撑平台,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依托学校体育智慧平台,实现对课堂教学、课外锻炼、校内外比赛、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社会服务以及日常事务等的智慧管理,构建一体化学校体育管理模式。

  2020年10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通知,指出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具有独特功能。

  为贯彻落实习总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必须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教学工作。

  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但是从大学生身体素质每况愈下的现实还是说明体育教学的改革还需要继续深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通过对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培养新时期大学生“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养成体育健身的良好习惯;通过改革大学体育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评价方式,充分发挥体育的余人功能,充分发挥大学体育课内外教学一体化,进一步提升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大学体育的初心和使命。

  理论价值:通过对大学体育课程的探索和研究,力争推进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形成较为科学的教学大纲,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应用价值:逐步形成智慧管理模式下,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新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特点,形成新特色,为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同时为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研究对象为黄河科技学院、郑州商学院、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郑州科技学院四所民办高校的公共体育课教学情况。

  通过电话和现场访问等方法对公体部、教研室领导、专家、教学一线、教学督导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现状和建议。

  结合研究内容制定教师和学生问卷,对相关问题进行调查,采取现场问卷和网络调查两种方式进行。黄河科技学院发放问卷100份(其中教师20份),三所学校每个学校发放问卷60份(其中教师10份)共280份,回收267份,其中有效问卷260份(教师50份,学生210份)。另外在黄河科技学院利用微信进行调查发出100条,收到回复85份,有效信息83份,合计共380份,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90.7%。

  从表1可以看出,目前调查的四所高校开设体育选项内容较多,其中郑州商学院达到20个项目,其他学校也都在15个项目以上,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广泛,并且各个高校都有自己的特色项目,比如郑州商学院的花样跳绳,不仅深受学生喜爱,并且获得了全省大学生花样跳绳的优异成绩;黄河科技学院漂移板选项课是学校的一门网红课程,深受学生喜爱,曾被多加媒体和抖音转发;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的游泳选项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重视学生基本体育技能的培养和普及,这些都说明当前高校大学体育教学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更新和改革。

  从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可以看出,球类项目中小球喜爱度大于打球,操类项目中健身操、啦啦操和瑜伽项目学生喜爱度较高,武术、散打项目偏低;另外学生对轮滑、游泳、花样跳绳等项目喜爱度也很高。球类项目中打球喜爱度不高的原因为大部分学生害怕大运动量训练,武术项目喜爱度偏低也说明高校对中国传统体育的宣传和普及力度不够。学生对新项目喜爱度较高,说明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教学项目也应该进行及时的更新。

  目前调查的四所高校教学模式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一节成功的课程不是教师教了什么内容,而是学生学会了什么内容,没有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自主学习关注不够。

  教学模式要不断创新,一定要根据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教学气氛,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根据学生技术水平采用分层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媒体的资源,先对学习内容进行自我学习,把问题带到课堂,在课堂上主要是解疑答惑,在老师的指导下提高技术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目前高校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评价方式是把学生的最终技术考试作为体育课综合成绩,评价内容单一,不注重过程评价和学生的差异,缺乏体育锻炼效果的评价,学生满意度较低,评价结果不够合理。评价渠道单一,仅仅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缺少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小组评价等,评价准确性不够。评价内容不仅是期末考试内容,还应该包括学习过程、学习态度、身体素质的提升、学习习惯的养成、团队意识、体育精神的传承等。因此在评价方式上应该更加多样化。

  体育活动有其独特的育人功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水平,更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品质、团队精神等,特别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这些都是是课程无法做到的。

  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竞争意识、拼搏精神、进取精神、终身体育意识,重视体育的美育教育,重视学生规矩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培养,弘扬体育道德风尚,促进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协调发展,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变学生为了拿学分而上体育课的行为,帮助学生真正养成主动锻炼、终生锻炼的好习惯,营造“无体育不大学”的校园文化氛围,真正实现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当前高校因为教学任务大,每周必须完成的学时数量基本都在28学时以上(不包括实验课等),例如黄河科技学院2019级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必修学时28,周日全天选修学时10,周一到周五4个下午7-8节安排有教学任务。2019级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三学期580学时,平均每周36.8学时,每天7.3学时(5天);2019级本科土木工程第三学期562学时,平均每周35.1学时,每天7学时。

  高校应该减少每天下午7-8节课程的教学安排,增加学生课余锻炼的时间,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真正让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出教室、走向运动场。

  目前高校一二年级均开设大学体育课程,个别高校三四年级开设体育公共选修课,一二年级大学体育为必修,学分四个学期每学期1学分;通过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体质最差的是大三和大四年级,大四最差,一方面是三四年级不开设体育课,另一方面是学生方面的压力增加,尽管三四年级部分学校开设了体育选修课,每学期1-2学分,但是受益的学生数量较少,效果不明显,不能起到学生提升持续提升的目标。根据大学生德、智、体、美、劳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应该提高大学体育课程必修课学分的比重,建议增加到每学期2学分,三四年级增加限选课,不计学分,不计成绩,只记录通过和不通过,体育课学分不够或不通过不能毕业。

  学校体育包括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两个部分,课外体育是体育课教学的课下延伸,也是实现学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当前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方面,通过课外体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健身习惯,真正实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

  通过成立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等,促使学生课外锻炼有组织、有管理、有考核、有数据;积极搭建学生课外健身智慧管理平台,对学生的体育健身过程进行数据收集。形成教—练—赛—测“四位一体”的大学体育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式。

  在课堂教学方面,通过智慧管理系统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智慧平台课前对相关学习内容先进行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通过自主学习,有助于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师生互动和多样性评价,达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目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尊重个体差异,分层教学。

  学校体育课成绩应该包括体育课内成绩和课外体育健身成绩,其中课内成绩包括技术成绩、身体素质、理论和平时成绩,课外成绩主要包括学生课下参加体育俱乐部学习和活动情况,通过体育课成绩把学生课内和课外紧密结合起来,督促学生重视课外体育锻炼。

  课余体育是体育课教学的课下延伸部分,是学校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进一步提高运动水平,增强身体素质,课余体育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智慧管理系统,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锻炼情况,更重要的是课余锻炼中去帮助学生和服务学生。

  要想实现课外体育的目标,必须对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进行跟踪和分析,通过调查目前高校对学生课外健身监控采用的方式主要包括校园APP健身跑、运动手环、手机辅助、校园固定设施检测等。

  通过上表的对比可以看出运动手环在学生课外体育数据采集方面功能更多,使用更广泛,效果更佳。可以根据学生的步数和身高计算当天的运动里程、累计消耗的卡路里、运动状态心率检测等功能,通过注册学生个人身高、体重、年龄、性别等信息绑定手环设备ID,有效防止学生作弊,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课外健身阶段性体质变化监测是提高兴趣的重要方式,通过阶段性的测试和数据分析,学生可以及时看到自身体质的变化和健身的效果,不断增强学生的锻炼兴趣。通过分析仪对学生分别定期进行测试,并对学生的BMI值、骨骼肌、体脂率、内脏脂肪面积、腰臀比五个项目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身体成分结果,提出调节建议。

  通过智慧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学生课外健身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督促和提醒,并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全校、学院、专业、班级等不同层次的排名,学生也可以随时看到自己周任务的完成情况,查询自己在小组的排名情况。

  对学生下达健身任务:(1)每周自觉参加体育锻炼不低于 4 次;(2)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30min,且具有与自身体质和所从事的体育项目相适应的中等或中等以上负荷;(3)系统平台以每天消耗卡路里的多少和步数为监控指标,每日体育锻炼步数不少于10000步,或每日消耗卡路里不少于300千卡。

  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是大学生体质水平高低的真实反应,也是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检验标准。通过智慧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全过程的管理,包括测试预约、成绩查询、发布通知和文件、免试申请、网上审批、健身指导等内容。通过系统平台,学生可以及时查询自己达标测试的各项成绩以及每年成绩的变化情况。

  从下表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在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和其他学生对比来看,学生的体育课成绩和达标测试成绩均有明显提升,特别是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等项目提升比较明显。

  智慧平台也可以实现校内群体活动的报名和成绩录入功能,把学生参加校内群体活动和参加校外比赛全部纳入个育活动成绩,对学生的体育活动过程进行全面管理。

  学校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在学生评优、评先、入党等荣誉评选中,严格遵守体育成绩良好的标准,并且是一票否决,可以设立大学生素养必修学分,包括心理健康、劳动教育、校园健身、体质健康水平等,并对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优良的学生颁发黄河科技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优良证书。

  4.1.5智慧管理体系在体育教学质量提升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管理更加规范;

  4.1.6智慧管理系统可以督促课外体育的有效开展,确保课外体育有序进行,真正实现学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增强体质;

  4.1.7智慧管理系统可以推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更加有效地开展,实现测试、服务、训练、研究、教学等五位一体;

  4.1.8智慧管理系统可以对学生学校体育行为进行全面收集和分析,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健康水平进行准确的评价,同时对学校的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帮助。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敢于开设学生喜爱的新项目;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体育课成绩评价体系更加合理全面;减少学生必须学时的数量,给学生减压,确保学生自由练习的时间;建立更加完善的智慧管理系统,充分运用大数据和网络资源的优势,搭建智慧管理平台,彰显大数据的助推作用,对学校的体育工作是一个质的提升,也是当前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渠道。

  [1]邹振根,黄达.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04):210.

  [7]黄易. 大数据时代的体育信息化发展模式研究[C].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9:2912-2914.

  [8] 汪春芳.高校体育课俱乐部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8(31):190.

  [11] 杨中皖.“健康中国”视域下的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探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5(03).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