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没有“第一学历”这个概念“出身”歧视和偏见应该打破
教育部官网发布消息,在回答网友关于“专升本(非高招专升本)毕业后的第一学历是专科还是本科”的问题时作出回复称:学历是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教育和技能训练的学习经历,
早在2014年8月,教育部就回答过类似的问题并提到:如果一定要强调“第一学历”,小学、中学也是学历。
尽管官方多次强调没有使用“第一学历”的概念,然而现实社会一次又一次用真实案例告诉我们“第一学历”的存在。这个薛定谔的“第一学历”,将人们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和级别,成为就业、升迁、甚至相亲时一道至关重要的门槛。
日前,“北大博导发过 50 多篇论文,拿过国家杰青,竟被本科生嫌弃第一学历低”事件在网上引起一片哗然。一位自称获得推免资格,有机会保送到北大数学系读研的本科生,在查看北大师资情况时,认为该院系有位博士生导师的本科与硕士毕业于比较普通的大学,学历水平过低,故在社交平台提出希望北大整顿师资的建议。
但北大的师资真如这位本科生所言,“不如深圳中学”吗?根据北大数学科学学院官网显示的信息,图中这位胡俊教授是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发表相关领域的论文 50 余篇并获国内外多个奖项,现任三个国际期刊的编委和北京计算数学学会秘书长。倘若这位拥有如此优秀的学术成果的教授,还不够格担任一位博士生导师的话,那么或许整个中国学术界能够指导这位本科生的学者就所剩无几了。
一档电视求职类节目曾记录下北大硕士当场被拒的场景,当当原CEO李国庆直言:对于应届毕业生,当当只看“第一学历”,而选手的“第一学历”是个二本院校,即使是北大硕士,他也只能说句“抱歉,我们只看第一学历”。
2020年10月,一篇发表于《经济研究》的论文《学历的信号机制:来自简历投递实验的证据》,作者通过发送简历的通讯实验,研究了硕士学历毕业生是否因不同的“第一学历”受到招聘方歧视对待的问题。实验结果明确显示:硕士学历毕业生中,“第一学历”为非211院校本科的,比“第一学历”为211大学本科的,在初次就业中会收到显著更低的简历回复(低41%)。
早在2011年,《中国青年报》就进行过一项社会调查,结果显示:57.5%的被调查者感觉到招聘中存在学历“查三代”现象,而且认为这种现象在政府、国企和事业单位最为严重。
此前,湖北首屈一指的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一条招聘录取信息成功地吸引了大众的关注,全部应聘人员中,15个“清北博士”投去了简历,最终学校一路刷掉了其中的小部分,并且给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刷人原因:本科非211不考虑!在高学历成为标配的竞争中,“第一学历”成为了胜败的关键。
“985相亲局”曾在网上引起热议。“学历”成为年轻人通往婚姻的一个重要通关秘钥,每个人都被明码标价,用光鲜的履历寻找与自己“势均力敌”的优质对象。甚至在豆瓣上搜索“学历”二字,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各种各大城市的“高学历单身交友小组”。
他们将自己标签化,“挂牌”出售,寻求一种学历的“门当户对”。遵循着极端的进化论,两个学霸共同培养的下一代,一定也是个学霸。甚至还有人给相亲对象列绩效考核表,而本科学历就是具重要决定作用的砝码。
“第一学历”偏见,似乎越来越常见。尤其是对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毕业生,用人单位不好判定未来发展如何,只能根据既往的教育背景来推断其素质,“第一学历”,尤其是本科学历,因为高考的选拔机制,更容易被作为衡量的标尺。
无数类似的案例都真切地发生在求职圈、相亲圈等,所以真的是“一考定终身”,硕博都白读了吗?“第一学历”,真的能给人“定性”吗?
在前不久刚刚公布的2021年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候选人名单中,大批候选院士本科毕业院校为“双非”高校。据不完全统计,河北医科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成都大学、东北电力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湖北大学、湘潭大学、扬州大学等一众“双非”高校榜上有名。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初步候选人,他们距离这项学界最高荣誉称号仅一步之遥,入选大名单的每一位候选人,都拥有着高超的学术造诣和突出的社会贡献,两者缺一不可,而“学历出身”则无足轻重。
日前,“第一学历”为中专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高会军入选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引起了广泛讨论。
据哈工大官网介绍,这位“第一学历“为中专的教授,出生于1976年1月,1995年陕西第一工业学校中专毕业,2001年沈阳工业大学获硕士学位,2005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交叉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智能控制与系统研究所所长;国家杰青、IEEE Fellow、香港大学荣誉教授;全国青联、黑龙江省青联。
他在自动控制理论和应用方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工作,在网络化控制、机器人智能系统、智能装备等领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发表在IEEE Trans. Automatic Control、Automatica、《中国科学》等期刊上。在IEEE Transactions系列汇刊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SCI他引2万余次,ESI高被引论文76篇,入选全球高被引学者。出版国际专著4本,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0余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高会军教授培养的学生也有很多“大牛”,多名学生入选长江学者、国家优青等高层次人才计划。知乎上曾有哈工大学子称他是国际上有地位、名校教授都给面子的“哈工大第一牛推”。
1982年,陆建新中专毕业后被调到深圳,参与建设当时中华第一高楼国贸大厦,从那时起就与深圳结下了不解之缘。38年中,陆建新主持承建了内地已封顶的7座100层以上钢结构摩天大楼中的4座,见证了深圳乃至中国超高层建筑从无到有、再到国际领先的全过程。而他,也从一名测量员成为该领域专家,现为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南大区总工程师。
2019年华为高薪招聘的“天才少年”中,其中获得最高的201万年薪的张霁成为当时人们热议的话题。之所以广受关注,是因为与另外几名本科均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少年相比,张霁本科毕业于武昌理工学院(当时仅为三本院校),而且他还是一名复读生。
想要进入华为工作并不简单,入选华为天才少年更绝非易事,数轮的招聘流程任何一个环节出错或表现不佳都有可能遭到淘汰。如果拿一些用人单位在“第一学历”上设下的门槛来卡张霁,他也未必能去华为,但他终究是凭借出色的科研能力获得了华为的青睐,一纸文凭并没能成为阻拦他的理由。
学历固然能一定程度上区分实力,但并不是评判一个人的唯一标准。王健林曾言“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马云马化腾也都毕业于“双非”高校,却成为中国最大的两家公司的创始人。
英雄不问出处,个人发展和对社会的贡献,学校的培养只是起步,自身的努力和能力才是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追求更高学历的教育和更优秀的工作,不该被所谓的“第一学历”所束缚。无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都要全力以赴,不留遗憾。
本文转自:软科,新闻来源:综合整理自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学术志、哈工大官网、南方都市报、豆瓣、知乎等
- 标签:本站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
-
教育部:没有“第一学历”这个概念“出身”歧视和偏见应该打破
教育部官网发布消息,在回答网友关于“专升本(非高招专升本)毕业后的第一学历是专科还是本科”的问题时作出回复称:学历是指人们在…
-
2019世界杯篮球联赛中国队及对手的技术分析
摘要:2019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中国队失去了直通2020东京奥运会的资格
- 北京大学“首在”体育2023新年论坛暨第41届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举行
- 关于2019年度中国体育科技优秀青年学者支持计划第一期申报工作的通知
- 竞技能力是创造优异成绩的决定因素
- 23华工346体育综合考研知识—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amp;
- 吴易昺竞技能力分析报告:做好这一点可进前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