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 市 的 浪 漫 運 作由 一 本 杂 志 开 始。
但二十一世纪初传遍了整个班级翻烂纸张的杂志和漫画单行本的记忆,却在丢失前更早地植入了院办的神经元细胞。
也许现在的小学鸡们早就不知道课外杂志里藏的广阔天下。但悄咪咪写信留言到杂志后几页和投稿被刷了无数遍的纸媒羁绊,总是在不经意间让我回忆起2000年初的美好时光。
杂志停刊了,报刊亭关了,那些被时代发展刷下的优秀杂志刊物还会有人记住吗,人们都会以健忘的形式否认了它们的存在?
早在上个世纪这个仍属于清朝末期的动荡时期,虽然那会儿我们都还没出生。但出版社联合许多思想家出版的刊物确确实实影响了很多大家,思想界的团建开始了。
《东方杂志》作为梁启超、鲁迅、陈独秀等很多思想家和作家的早期发声口,它由商务印书馆创刊于1904年3月。它的发刊词直指救国图强:
《东方杂志》是一本内容涉猎及其广泛的大型综合杂志,在那个思想家们十分活跃的时期,除了探索思想,也尤其和政事、战争的报道挂上钩。
同一个十年《小说月报》1910年7月在上海创刊,沈从文、戴望舒等作家都在上面刊登过作品,这本期刊到现在还是全国文学期刊月发行量首位:180万册。
180万的月发行量是什么概念呢,拿后起的优秀文学期刊《收获》来做个对比:它的最高月发行量也就13万左右。
第一部剧本作品《爱之花》就发表在《小说月报》的周瘦鹃在15年后创办了《紫罗兰》,这本刊物名题写的人是著名的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紫罗兰》是一本都市时尚类通俗文学期刊,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单纯是因为创办者很喜欢紫罗兰。你仔细看它封面,是不是还有一串的紫罗兰。
深受这本期刊影响的张爱玲,她的《沉香屑》刊登在1943年复刊的《紫罗兰》第二和第三期后开启了“出名要趁早”之路,那年她23岁。
1926年,思想得到大家们的启蒙之后,人们开始注意起自己的形象外貌。中国历史上第一份生活类大型画报——《良友》在上海诞生,这是一本风靡全球,在华人圈影响力极大的杂志。
刊登当下流行的发型服装妆容的《良友》在那时仿佛华人圈里的时尚先锋。现在翻些以前的插图都常常能看到这本杂志的名字。如果你回老家翻翻没准还能找到这本杂志。
同年9月《银星》(The Movie Guide)出版,他们广告称:“我们不敢说是“后无来者”的唯一电影刊物,但在近时代,总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了。”
《银星》1987年1月封面(左)是刘晓庆,封底是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那时候山口百惠已经引退了,俩人已经结婚
不知道是不是《银星》给自己立了flag,反正两年后替代《银星》的《新银星》出现了,英文名也改了,叫Silverland。杂志主要内容是明星影星高质量写真图像和八卦、电影剧照、影评。
在满足了形象外貌的装扮需求,文学、生活、电影刊物也慢慢充实着人民的生活后,纸媒和视觉领域决不可忽略的漫画也出现了。
1928年4月《上海漫画》诞生,这本杂志刊登了很多风俗漫画、漫画,讽刺漫画极为出名的图画周刊在当时极受欢迎,丰子恺、叶浅予等漫画家们在上海漫画界也慢慢活跃起来,经常批判一些官场风气和政客态度。
时期同样令人瞩目的漫画杂志还有《时代漫画》,它于1934年创刊,被称为中国艺术黄金时代的中心,在那个战争年代也以讽刺漫画为主。后来因为抗日战争停刊了。
除此之外,中国香港雜誌也很多,但是能夠引領城市精神的,記錄世代變化,交雜商業和文化的雜誌,只有一本《號外》。
1976年,陈冠中与丘世文、邓小宇、胡君毅一起创办了月刊杂志《號外》。——这份最初叫做“The Tabloid”的杂志,从第一期到第五期都是用报纸印刷的、不正规、粗糙,像是街头小报。上图就是“创刊号”,而下图是两周年特刊, 那时候已经发展成了一本杂志,《號外》也有了初版LOGO。
两周年特刊的封面男子是香港著名电影美术师,张叔平。他基本上就是王家卫的御用,《旺角卡门》《花样年华》等等,最后《一代宗师》让他一举拿下那一年的奥斯卡最佳美术设计奖。
直到1977年初,《號外》的英文名字才改为“City Magazine”。还没有进入80年代,香港的封面摄影和时尚摄影已经发展到上图的样子,今天的时尚摄影,从摄影方式到视觉传达,从美术到造型到妆面,和40年前比,真的有什么质的进步吗?
后来这本杂志的LOGO、开本大小都有过变化,但没有变过的就是他们对封面摄影的审美取向:前卫、大胆、搞明星。就是在我们杂志的封面上,明星都得按照我们想的来。杂志是产品,而创作是艺术。说句不好听的,几十年前能搞杂志的人都是“文化人”,那时候的主编都是高级知识分子。
1984年杂志从8港币涨价到10块,但无论如何,1984年的周润发还不是小马哥。他和赵雅芝一起演了让万人空巷的无线TVB电视剧《上海滩》,而后演了一些爱情电影,所以那时候发哥的人设定位并不是又凶又帅的江湖大哥。
那时候的周润发并没有很红,他参演的电影票房并不是特别好。可是,这张封面里涂满泡沫的头发,真诚的笑容,高调的色调,一定迷倒了当时的万千少女。如今,哪个小生(或者他的经纪人)会拍这种造型的照片?
1984年7月封面——斯琴高娃。電影《似水流年》由內地演員斯琴高娃擔任主角,她本人憑藉此片金像封后。
同年12月封面——鐘楚紅。那個時候紅姑已獲得兩次金像影后提名。鄰家女孩氣質,畫面流露生活氣息。三年後憑藉《秋天的童話》再獲提名,從此形成「霞玉芳紅」。
1985年8月封面——林青霞。已連續接拍《故事》《今夜星光璀璨》,早已風華絕代。三年後在拍攝《東方不敗》前夕,利落短髮,一身英氣。
1985年10月封面——張曼玉。此時拍攝完成《故事》,羞澀登上封面,顯然稚氣未脫。三年後的《旺角卡門》尤其對於她而言意義非凡,獲得影后提名,成熟大氣。
1987年12月封面——王祖賢。《倩女幽魂》席捲兩岸三地,王祖賢扮演聶小倩至今難以逾越,封面中扮相也掩蓋不住清新雅緻。
1990年9月封面——張國榮。在前一年突然宣佈離開歌壇,他在紅磡連凱33場告別演出。一年後憑藉《阿飛正傳》斬獲金像獎影帝,花旦造型登上封面,而此時他還沒有出演《霸王別姬》。
1992年11月封面——王靖雯。剛返港的王靖雯便推出的《Coming Home》也奠定了她此後唱腔風格。兩年後已改名为王菲的她發行專輯《天空》拿下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女歌手大獎。
70年代,《號外》搭上經濟文化高速發展快車,創刊同一年,香港無線電臺正式開播,80—90年代,電影電視大眾普及,華語樂壇頒獎典禮制度確立。香港流行文化迎來黃金時期。
進入00年代,香港電影受好萊塢衝擊,亞洲金融風暴爆發,此時的香港流行文化已經開始走下坡路。此時「四大天王」橫空出世,制霸香港樂壇。然而輝煌終究要謝幕,2003年SARS病毒席捲香港,同年,張國榮、梅艷芳相繼離世,香港流行文化輝煌不再。2004年《號外》被現代傳媒收購,紙媒日漸式微,雖沒能一如從前,卻依舊立足香港本土文化。
- 标签:本站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
-
城 市 的 浪 漫 運 作由 一 本 杂 志 开 始。
但二十一世纪初传遍了整个班级翻烂纸张的杂志和漫画单行本的记忆,却在丢失前更早地植入了院办的神经元细胞…
-
十个最值得去的地方 (最值得去的50个地方)
按照国内旅游景区的自考学历有用吗 (学历自考)关注度,以及历史、人文,自然景观的怎么用英文表大军事行动的简单介绍独一性,再加…
- 云南:科技体育模型创意无限
- “科技×体育”绽放运动之美
- “科技小制作点亮大梦想”——科技之光走进乔丹体育
- 2022高考作文题目凸显体育元素 校园体育迎来发展新契机
- 中国科技的真正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