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体育科技

2020年体育科学SCI期刊影响因子报告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1-1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北京时间6月29日18:00,2020年(2019版)《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简称JCR)正式版终于出炉。JCR对包括SCI收录的3800种核心期刊(光盘版)在内的8000多种期刊(网络版)之间的引用和被引用数据进行统计、运算,并针对每种期刊定义了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数加以报道。

  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指的是该刊前二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从某种意义上讲:一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载的文献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说明这些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影响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该刊物的学术水平高。因此,JCR以其大量的期刊统计数据及计算的影响因子等指数,而成为一种期刊评价工具。

  三大期刊今年排位依旧没有变化,SCIENCE影响因子与去年相比有所上升,NATURE和CELL则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来看三大刊依旧共同携手保持稳定。

  Nature 近年来也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从2015的38.138已经上升到近45的位置。但2019年略微下降。Science 近年来也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从2010的31.364近十年时间上升了近10。CELL近年来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从2015的28.71已经上升到近40的位置。

  NEJM 今年有较大幅度上升,接近2017年的79.26的巅峰时刻,自引率仅为0.9%,为“四大”中最低。

  LANCET 近年来总体呈持续上升态势,2013年以来大体处于缓步上升态势,今年相比2018年的59.102有超过3分的幅度,相比去年涨幅有所下滑。

  JAMA 近年来总体呈持续增长态势,2013年以来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的趋势,而不出意外的线年来首次出现下降。

  BMJ 相比四大的前三者,虽然多年来一直追赶之势,但仍然没能和它们并驾齐驱,分值有较大差距。今年或将从2018年的27.604的高位略微跌落到30.233,自引率也较高大约为6%

  就在去年,SCI直接剔除了Oncotarget,主要原因是没有按照国际规范进行审稿,或审稿过程中把关不严,存在伪造审稿人等严重问题。但有消息称Oncotarget 复活,但今年没有再公布影响因子。

  体育科学(Sport Sciences)方面,总收录期刊比上一年度新增两种期刊,总目录达到85种,这是除了2011年85种之后,年度收录期刊数量再次升至最高。

  中国元素方面,涉及到的三本期刊本年度IF均有上涨。 上海体育学院主办的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影响影子为 5.200,比去年的3.644有较大幅度提高,排名也有去年的第10名跨入第5名。 香港中文大学体育运动科学系洪友廉 教授(前国际运动生物力学学会主席 ) 为主编的Research in Sports Medicine影响因子为2.554 ,比去年的 2.549 略有提高,而且排名从第26位下降至30位。 华人运动生理与体适能学者学会官方杂志Journal of Exercise Science & Fitness(JCR来源地为PEOPLES R CHINA)影响因子为1.263 ,比去年的 0.786有所提高,但其排名从去年的第74位上升至第72位。

  除了上述三本期刊之外,中国体育院校及科研机构对英文刊的建设已经逐渐拉开大幕,各自依据自己的优势学科在探索期刊的发展。其中,北京体育大学的Journal of Science in Sport and Exercise(体育运动科学杂志)已经于2019年6月份出刊;成都体育学院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联合主办的Sports Medicine and Health Science(运动医学与健康科学)于2019年12月出刊,目前已经出版3期。除此之外,BJSM和AJSM中文版的相继出版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模式,本年度他们也在摸索中前进。

  在触手可及的未来,中国的体育事业发展路径中,国际化和专业化是必由之路。作为先行者,上海体育学院的刊物已经取得了较好的表现,走在了前面,而北京和成都也在根据自己的学科优势建设自己的刊物。站在全球的视角,中国体育科学或运动医学领域需要更多的英文学术期刊,随着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80+的SCI体育科学类刊物中偌大的中国再有8-10本都是正常的存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