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体育  体育明星

球迷故事:90后美女球迷设计国安观赛服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1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40后球迷

  家中伴荧屏

  一样有快乐

  由于年龄的关系,已经不合适场场都去现场看球了,它已经成为我的过去时了。看球文化也是需要代代相传的,总不能净是老朽占据球场,那样的场面恐怕也没有了蓬勃的激情和新奇的创意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现场天地还是留给年轻人吧。

  在家看球足不出户,但这些球迷热爱足球的心却没有丝毫改变,他们的心是和现场球迷连在一起的,他们一样随着比赛进程的起伏变化或喜或忧。一个精彩的进球,现场观众雀跃欢呼,掌声雷动。电视机前的我,“噢——”的一声,跳起来,攥紧拳头的右手,在身前用力挥动几下,做了个造型,惊得家人扭头看着我,冒出一句:“病了?!”刚开始在家看球,当你激动时,旁边没有呼应总觉得别扭,有些扫兴。但没过多久,我在电视机前找到了沟通渠道。每当我愤愤不平地指责裁判的判罚时,电视的慢镜头常常纠正我的误解,也促使我的观赏水平不断提高。久而久之,我消除了浮躁的情绪,能更加理智地看球了。随着媒体网络的发展,在家看球有时也可以忙得你顾东顾不了西。关注你支持的球队,判断它的未来走势,观看相关的比赛。电视、网络同时打开,主看电视,插空了解着其他比赛进程,查着资料看着比赛,有时会焦虑不安,有时会眉开眼笑。所以,不管你在哪里看球,只要有兴趣,找到快乐就好。

  特约球迷记者 赵先伟 J080

  70后球迷

  北京大妞儿

  设计观赛服

  狂热的国安球迷群体中,女球迷撑起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她们率真、执着,看国安现场,振臂高呼,绝不含糊。她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妞儿,没离开过南城,打小看球。小时候不懂足球,就跟着瞎起哄,只认识杨晨,觉得特帅。后来上大学的时候和闺密第一次去了现场,当时是2007年的丰体,国安主场对山东,3比0大胜,就此伪球迷变成了真球迷。

  妞儿最喜欢Darko Matic,亲切地喊他马五。虽然他长了个老外的外表,内心却是十足的北京爷们儿。喜欢他字正腔圆的北京话,喜欢他签名的时候签上一个规矩的马字。他会在罚任意球的时候调皮地冲着对方守门员跳舞,他会管双大夫叫老双,他会给别的队员当翻译。虽然是外援,却把北京当做自己的家。妞儿最想对他说:“北京永远都是你的家,达科!”

  提及印象最深的比赛,就是去年7月21日国安对绿城那场了。印象最深不是因为这场比赛输了,而是那天的大雨,对整个京城来说都像灾难一样。开车回家,在路上堵了7个多小时,散场时顺路带上的几个球迷朋友也都下车徒步走回去了。堵在后面的车嘀嘀,嘀,嘀嘀。按响了国安的口号,下来一看也是穿着国安队服的一小伙子,大家就从球赛开始聊了起来,国安让等待也变得不是那么漫长了。妞儿有远征经历。今年的7月,在上海,盛夏,妞儿站在上海八万人体育场里,观看了一场3比0的饕餮盛宴。最后一球是王皓的巧射,3比0给这场客场比赛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去的人并不多,但是从始至终唱着队歌,整齐划一的口号,让主场上海上港的球迷傻了眼。国安的球迷就是走到哪都是一股劲儿,不需要太多言语。每次只要一坐到看台上,妞儿自然而然就觉得自己也站在了绿茵场上,和场上的11个人一起在战斗。落后时和所有球迷一样大声喊着战斗、死磕。赢球时,最喜欢人浪,觉得整个工体都是快乐的味道。绿茵场上,有她最放肆的笑容和最心痛的眼泪。

  这是一个有梦想的北京妞儿,一直琢磨工体门口那么多卖球迷观赛服的,却都是一个样子,就不能有个与众不同的吗。于是就动了自己设计球迷观赛服的心思。畅想着有一天来来往往去工体的球迷,可以穿着自己设计的T恤。妞儿随手拿起笔和纸,涂涂画画就有了今天的“北京精神”、“国安”、“为你战斗”这些观赛服。

  因为设计了观赛服和好多球迷成了朋友,这是妞儿最大的收获。还有很多在外地外国的球迷朋友喜欢这些设计,穿着它走向世界各地。还有很多球迷用妞儿设计的T恤来拍结婚照,那一抹绿色,是心中最美的色彩。

  她就是@蜜小酷,可爱的国安球迷,国安原创T恤设计师。特约球迷记者 赵媛 J080

  80后球迷

  吧刊小编辑 青春有记忆

  大家好!我叫牛震,和你一样是国安球迷。同时,我也是一名国安吧刊的编辑。我和我的小伙伴在吧刊这个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岗位上战斗了三年。我们托关系找路子去联系、采访球员,自己投资制作访谈节目,为的就是给我们国安球迷提供一个平台,一个展示球迷自身的平台。我觉得,支持我们坚持下来的动力,就是那份对于国安的热爱。

  1995年,像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我开始疯狂痴迷上了那一抹绿色——北京国安,并一发而不可收拾地持续到今天。

  十八年,我最好的青春记忆里有国安的陪伴,可以说在我人生道路里这支球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不光是一个符号,不只是一支球队,更是我的回忆。我记得在国安成立二十周年之际,周宁曾在微博里对那些过往的烟云唏嘘不已,感叹那段时光是流逝的青葱岁月。其实,对于我们球迷来说又何尝不是呢?相信很多80后球迷都有同感,那时候我们的生活不像现在的孩子这么多彩,物质条件也没有现在的孩子那么丰富,也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信息平台,我们这些当年的“学生党”球迷想要了解自己支持的球队,那真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有个同学不知道从哪弄来了国安队员的“档案”,于是大家就开始拿出专门的本子传抄起来,什么符宾爱吃妈妈做的油炸食品,什么金指爱吃涮羊肉,李长江爱吃蛋炒饭之类的“内幕”,被我们认真地收集了起来,虽然这些信息的来源无从考究。

  我们这代国安拥趸中,很多人都遇到过老师和家长抛出的这个问题——你喜欢半天国安,能帮你考试吗?他们挣了钱能分给你吗?在中国,我们对于一支球队的喜好,似乎很容易被放到老师和家长的对立面,我就曾经“深受重创”。那时候的我为了搜集国安的点点滴滴,几乎买遍了市面上有关国安的所有报刊杂志,《北京晚报》自不必说了,还有些报纸现在都绝迹了。买回来看完后就开始动手做剪报,我记得那会儿《足球报》每赛季前都会出各支甲A球队的全家福和个人资料,于是这些就成了我的收藏品。再有就是购买一些球员卡片和海报,屋子里都贴满了。但是,这些都经不起考试的“洗礼”,在一次考试“砸锅”之后,父亲将这一切都从这个世界上抹掉了,那是我的心血啊,真的很伤心。去年国安成立二十年,父亲也和我说到那次“大清洗”,他也觉得有些过激了,但是我理解他,他那是对我恨铁不成钢啊,就像有时候球迷对国安一样。

  现在很多球迷都在宣称国安是自己的一种信仰,开始我也是这么觉得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发觉得国安更像是我的一种精神寄托。随着时代的发展,北京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很多儿时那会儿的地名和风物都只能存留在记忆里,而二十年来唯一没有变的,似乎只剩下国安那绿色的身影。

  我希望我们国安球迷这个群体,能够成为引领和带动全国球迷的先锋,能够衍生出具有我们北京特色的、经久不衰的球迷文化。特约球迷记者 牛震 J080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