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比幸福更重要?教会孩子“善良”,让孩子内心充满满足
文 | 朗姐育儿说(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孩子?平常生活的时候比较随意,但是对于自己的私有物品非常的敏感,有小朋友到家里做客,第一反应不是欢迎,而是自以一种敌对的态度来面对对方,好像一不小心就会被侵犯,自己的东西会被拿走一样。
通常家长们都会觉得这样的孩子比较有物权意识,懂得自我保护,可是在自我保护、物权以及宽容与善良之间,他们是有明确的界限和标志的。
面对几年前的碰瓷事件影响,直到现在,对于“老人摔倒了扶不扶”的问题都还是个迷,有的人甚至会说在做好事之前可以录像,以此保障自己的权利。可是明明是一件好事,救人于危难之中,真的要做的这么难看吗?
道德弱化的情况并不是在当下的中国社会才出现被讨论,据《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2013》显示:七成人不信任陌生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跌破60分底线。
而2019最新社会心态蓝皮书显示:超9成人对个人信息安全表示担忧 其中最不信任“中介机构”。
信任曲线的下降预示着社会人之间彼此的不信任和谨慎心,而老赖等身份的核定,也让我们的防备心多了一点儿要顾忌的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该如何教育孩子?
一、为什么很多孩子“道德弱化”严重?
日前,一名小学生看见路上有一只小狗,看起来蛮可爱的,但是前左腿一直在流血,狗狗痛苦的眼神仿佛在求救,但是孩子并没有感受到。他选择踢小狗一脚,提醒它不要靠近自己,否则他会不客气的。
这一行为被其他人看见了,拍照发到了朋友圈,说孩子没有爱心,但是也有人说,这是怕被传染细菌,是自我保护。
事后,孩子的妈妈也现身,说明了情况。原来,孩子之前被狗狗咬过,所以他比较害怕,仍然心有余悸,才会这样。
生活中,不论是哪种情况,在教育孩子“善良”的这个命题里,我们都应该用正面的态度回应,因为在复杂的社会中,善良的人才有更多的可能被温柔以待。
二、善良的孩子,更容易得到内心的满足。
之所以说善良的孩子,更容易得到内心的满足,是因为孩子的内心会因为帮助了他人而更有成就感。
善良的孩子是被认可的,在做好事的时候自己的心情也会变好,而在获得他人的认可时,也能受到鼓舞,这是比考了一百分还要让人开心的事情。
这就好比我们因为一个非常有灵感的创意而被奖励了一样,是任何物质满足替代不了的幸福和快乐。
三、家长如何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善良教育
1、 懂得爱护小动物、花草树木等
自己生活的每一个元素都知道孩子去珍惜和善良的对待,因为自己的生活里最主要的内容和角色都不在乎甚至态度随意的话,在面对其他无关的事物时,我们很难让孩子有尊重的态度。
比如孩子对自己的爷爷不够尊重,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你能相信他会对其他老人尊重无比吗?
所以,和孩子去公园等公众场合的时候,我们不要带着孩子随意践踏草坪等,从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善良品质。
2、 学会共情,对孩子“善良”
对自己的孩子好这是必然的,相信每一位父母都会把孩子看做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但是在一些事情的决定上,我们未必能够考虑到孩子的感受。
因而,家长们要学会共情,将心比心,这样才能让孩子用同理心去对待他人,变得“善良”。
3、 养一只小动物
宠物狗宠物猫等角色的加入,会增添家庭气氛,让孩子的生活变得有趣,每一天的相处中,孩子会不自觉的变得有爱心,喜欢呵护他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式,在“善良”品质的培养上也是如此。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如那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俗话,善良的人终究会收获他人的善意,而善良的孩子,也更容易得到内心的满足,这是物质以及赞美所不能代替的快乐。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里是朗姐育儿说,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