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综合体育  体育明星

美国加州大学教授:这类父母,更容易养出优秀的孩子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2-1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伶俐,乖巧懂事。但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总会状况百出,从孩子牙牙学语到上学探知,各种问题接踵而来,让不少父母焦头烂额。

当孩子用他们自己的成长方式影响着父母的时候,不知道你是否能够读懂他内心的语言和想法?

很多孩子的行为举止都会有迹可循,可是并不是每个父母都能够发现。当孩子发脾气闹情绪或者抢夺玩具时,作为父母家长的你是否能够分析出他背后的原因呢?

当你无计可施时,便对孩子使出了最后的杀手锏:吼叫或者打骂。殊不知,这样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无限拉开了你与孩子心与心的距离,更使得亲子关系变得疏离冷漠。


在新时代,只有不断成长的父母,才能在亲子关系中游刃有余,每个孩子天生都是一块璞玉,经过不同父母的教养之后,也成就了他们不同的人生轨迹。

美国加州大学的鲍姆林德教授对来自95个家庭的103名学龄儿童经过长达10年的研究发现,儿童的发展质量会受到父母养育风格的影响。

鲍姆林德教授从众多的父母教养行为里,提出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要求”;第二个维度是“反应性”。

“要求”指父母要给孩子设立相应的标准,并且坚持要求孩子达到这些标准,也就是说父母对孩子是否“严格”。

“反应性”指父母对孩子接受和爱的程度,以及父母对孩子的需求是否敏感,也就是说父母是否能够无条件接纳和爱孩子。

根据这两个维度,鲍姆林德教授把所有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四类:忽视型、专制型、溺爱型、权威性。这四类父母会养育出四类不同的孩子。但是只有权威性的父母是合格优秀的。


忽视型

忽视型的父母对孩子完全放任自流,即“低要求,低反应性”。平时工作忙,把孩子交由老人或者保姆照顾,不关心孩子的成长,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关爱。

忽视型父母养出的孩子一般都是没有归属感,孤僻,情绪波动大,容易做出暴躁的行为。

台湾东海大学曾经有一位学生在火车上持刀砍杀乘客,最终导致4死21伤。事后该学生并无任何悔意,反而觉得内心很舒服。

精神病专家对该学生进行测试分析,并无精神病史,然而为何一个正常的学生会出现如此暴躁而令人发指的行为?

在学校里,该学生性格孤僻,平时没什么朋友,深深迷恋电子游戏。家境殷实,童年却很少得到父母的关爱。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我想,这名学生是不幸的,童年的被忽视,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接纳,导致一步步地沦陷。

忽视型的父母是最差劲的父母,也是这样一种父母,成为了社会上心理畸形人的输送者。

从今天起,请做孩子生命中的贵人吧,满心欢喜地去爱他,接纳他,不要让我们的孩子,用余生,来治愈童年的伤痛。



专制型

专制型的父母属于“高要求,低反应性”。这类父母对孩子“高要求,高标准”,强调绝对的控制和服从。

专制型的父母会给孩子制定一系列的行为准则,如果违反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举个例子,父母和孩子约定好可以玩一个小时的游戏,结果时间到了之后,孩子还想继续玩,于是父母便一把夺过孩子手中的游戏机。对孩子说:“说好一个小时的,时间到了,给我”。

这时候,玩得正起劲的孩子肯定不愿意,就跟父母理论。结果父母却觉得孩子不遵守约定,还来纠缠,便大动怒火,给孩子一巴掌。这样的父母便是专制型的父母,他们觉得,孩子的服从是应该的,并不考虑孩子背后的需求。


当我们冒然抢夺了孩子手中的游戏机,他们的兴奋点突然被掐断,心里并不舒服,就如我们看电视剧,不喜欢看到一半却突然被关掉电视机一样。

因此,孩子的需求我们要了解。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长期由专制型父母养育的孩子内心会充满怨气,变得多疑和孤僻。



溺爱型

溺爱型的父母与专制型的父母刚好相反,溺爱型的父母为“低要求,高反应性”。这样的父母比较注重自我调节,认为“孩子还小,由他吧”。

溺爱型的父母对孩子比较放纵,很少会对孩子提出要求,甚至基本上让孩子来监控自己的活动。

比如说,一家人在吃饭,孩子一会儿把碗摔了,一会儿爬到桌子上玩,没一会又跑去欺负其他小朋友。而他们的父母却不制止孩子的这些行为,只用很小、很温柔的声音说:“不可以这样”。

但是这句话并不能真正制止孩子的行为,说了和没说一个样,孩子还是继续没规矩、没礼貌。

溺爱型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是最不成熟的,自控力和探索能力最差,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就停步不前,无法承受。

有的被溺爱长大的孩子甚至不能体会到父母的艰辛,更不懂的如何感恩。



权威型

权威型的父母是鲍姆林德教授认为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父母。这类父母属于“高要求、高反应性”。他们会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也会对孩子的行为做适当的限制。

这种父母既严格又宽松。怎样才算是既严格又宽松?让孩子自由一点怕惯坏了,严格一些又怕太苛刻。

举个例子,孩子走在路上,捡起一片树叶。专制型的父母会说:“脏死了,快扔掉”;溺爱型的父母可能不限制,随便孩子;而权威型父母可能会对孩子说:“这叶子好脏,妈妈不喜欢,如果你想带回家的话,一定要把它洗干净。”这样既尊重孩子的需求,又提出自己的要求。


权威型父母对孩子的个性特质保持最大的宽容,比如,孩子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喜欢参加很多活动,而且玩很久也不会累。

这个时候,父母不会强行对孩子说:你去做点安静的事情吧,练练书法,下下围棋什么的。而是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想法,这就是对孩子个性的宽容。

权威型父母会对孩子社会品德上面严格,比如,孩子的基本礼貌和品行,上学要准时不迟到,对人要有礼貌,借人东西要还等。如果孩子的这些品德行为没有做到,父母会以一种温和而坚持的氛围下对孩子进行限制和惩罚。


权威型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是既严格又理性,民主而又耐心。这种教育方式养育出来的孩子安全感很强,他们知道自己的父母爱自己,到了学龄期表现得更加独立自主。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权威型父母的养育风格比溺爱型的父母有效得多。到目前为止,鲍姆林德提出的“权威型父母”的概念受到各国教育界、心理学界的认可。有很多研究支持该观点,认为“权威型”确实是我们能够参考的最好的一种教养方式。


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虽然“权威型父母”这样的教养风格在大理论上是正确的。但是也有很多心理学家指出,父母的教养风格与孩子的自信和独立只具备相关的关系,并没有因果关系。

也就是说,即使我们是权威型的父母,孩子也不是都能成为我们理想中的模样。孩子的成长受到各方面因素和自身天赋的影响。

然而,鲍姆林德教授对父母教养风格的研究,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优秀的父母会在给孩子自主和自律之间寻求平衡。既能够给孩子最大的自由,也让孩子能够更加自律和自立。

END



作者简介:池沐,爱生活,爱文字,专注亲子教育,愿用温暖的笔触,写温情的文字,让更多的孩子茁壮成长,关注我,一起携手成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