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综合体育  体育明星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吃掉的是孩子的责任心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1-2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孩子在小区里跑着,在他摔倒后的第一个动作,通常都是去寻找他熟悉的身影。

  • 如果看到家长不在身旁,孩子们通常就拍拍手,扭扭屁股站起来,继续奔跑。
  • 但如果看到,家长已经注意到他摔倒,孩子便一屁股坐下,哇哇大哭。

再小的孩子也会知道,这个时候父母会抱起自己、安慰自己。如果家长不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明白,摔倒是因为自己不注意脚下,只是安慰孩子不哭。孩子会错误地认为:我摔倒、哭泣就会得到安慰,甚至补偿。

在年幼时习得的受伤、示弱获取好处;遇到挫折不认识自身责任,归因于外部因素。这种心理会伴随我们成长,就会演变为“受害者心态”。

受害者心态:当遇到困难或者遭遇逆境,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不是我的错。是生活对我的不公,是他人对不起我。把自己的错误,和不快乐都归罪于他人,示弱或者自我伤害获取他人的同情或者照顾。内心里认为,这一切都不是我的责任,我是受害者,从而错过自我改变的机会。

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总是抱怨,从没审视过自身问题。

  • 常常抱怨自己怀才不遇,因为老板看到自己优势,导致自己无法升职
  • 常常抱怨自己命运不好,坏运气总是找自己,让自己事事不顺
  • 常常抱怨伴侣不体贴,导致夫妻感情不和睦
  • 抱怨身边飞驰而过的汽车,抱怨路边一只狂吠的狗......

孩子的思维、心理、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从年幼时,长期习得的结果。

孩子打架纷争不断,“受害者心态”被强化的结果

二胎家庭,两个孩子标准的打架模式。家中的老二,处处去招惹老大,被老大教训或者欺负后。老二一定会去父母那里哭诉,即使你不在家,事后也一定会让你知道。因为孩子知道,被欺负、哭泣是获取父母关注的好方法,还可能会得到补偿。如妈妈抱抱或者补偿一点零食安抚自己。

如果二胎家庭,俩孩子打架。父母总在站在“受欺负”的一方,这无疑是在不断强化孩子的“受害者心态”。孩子会更有动力去招惹老大,寻求被欺负,换取父母的关注以及额外补偿。父母的介入,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目的,却使得孩子打架更加频繁。

对待孩子打架,让孩子处境相同

父母通常很难做到,不介入孩子的争端。但介入要讲究策略,用同等的方式对待两个孩子,让他们处境相同。比如让老大回房间,老二坐沙发上。告诉孩子,当他们想清楚不打架了再来找我们。

让孩子明白,打架是双方都有责任。同时避免去安慰“受欺负方”,让孩子滋生出:要让妈妈更关心我,就要去招惹老大的想法。孩子是“逐利”的,当他发现招惹老大会被欺负,而且还不能得到,父母更多的关心和补偿,自己就会放弃。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是真相吗?

会哭的孩子在年幼时,似乎是更有优势的

  • 可以获取更多的关注和补偿
  • 父母、老师会替自己主持正义,而不需要自己解决
  • 不需要承担责任,因为“我是受害者”

成年之后呢?

1、与人相处过程中过渡依赖

有“受害者心态的人”在恋爱中,会要求对方体谅自己、照顾自己;在工作中,要求同事迁就自己,老板发现自己;甚至在陌生的社会环境中,也要求自己被优待。

我就是“受害者、弱势方”,这种渴望他人照顾、关心的需求,就是个无底洞。当对方疲惫的时候,感到厌倦,就会选择离开。

这种心态也许能短暂获得照顾和好处,却是以自我认识不足,和丧失人生自我掌控为代价。

2、无法正视自己的责任,不会自己作出改变让自己更好

“受害者心态”始终认为自己是“受害者”,无需承担任何责任。在挫折和逆境中,总是归因于他人和外部因素。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的责任。从而错过了自己改变,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

孩子的责任感,需要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当你某天责备孩子,没有责任感的时候,我们是否是认为,孩子到一定年龄就会自动习得呢?因为可能孩子从小,就被我们用“爱”的名义,剥夺了学习承担责任的机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