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退役如何避免迷茫期 转型培训势在必行
2014年3月17日之前,刘秋宏的世界很简单:“冰场、头盔、一双冰鞋。”这个日期像一个句号,把这名短道速滑名将的专业训练生涯定格在16年,也像一个问号,时刻出现在她退役后的生活中,“原来每天很充实,从早到晚有很多训练,退下来后突然有了很多空余的时间,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20个世界冠军的荣誉,并未让刘秋宏逃过退役转型的迷茫期,“我相信每个运动员都会困惑,毕竟以前在队里的吃住行都有人管,退役后包括写简历、找工作等,生活安排、未来规划都要自己来做,但困惑的同时也感觉很新鲜。”
几天前,刘秋宏作为冠军基金与体育公司合作的运动员职场训练营实习生,出现在2015~2016赛季短道速滑世界杯上海站的赛场,离开赛场不到两年,她以实习记者的身份再次见到昔日的教练和队友,“我问了队里青年运动员人才储备的情况,和我教练的身体情况,教练说,我的提问能抢记者的饭碗。”
包括刘秋宏在内,训练营录用了来自全国10个省市及高校的足球、篮球、排球、帆船、击剑等项目的15名运动员,其中4人来自山西省。山西省体育人才职业转换中心主任刘慧文今天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由于运动员在专业队中的生活相对单一,比较封闭,因此,在退役转型的过程中,文化学习的缺失及对社会的了解不足就成了运动员的短板,需要相关的部门和组织进行培训和辅导,“买火车票、吃饭、住宿,队里需要和外界接触的事情都是领队和教练来做,队员只是训练,结果很多队员退役后,和生人说话都会脸红。这一年多来,我们组织了健身教练、计算机、教师资格证等培训后,发现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明显提高,所以培训和帮助势在必行,不然,他们走向社会真的很难。”
2011年5月,奥运冠军杨扬发起成立冠军基金,“截至目前,为全国20多个省市的2000多名各种项目的退役运动员提供了咨询、培训和实习就业等转型服务。”冠军基金经理孙小峰介绍,在这几年的工作中,“企业的市场部、行政部、公关部是做什么的?”是运动员在选择岗位时普遍不明白的问题,“只有花哨的网名,不知真实身份”的咨询邮件普遍存在,而“提供工作机会”是普遍诉求,“但机会真的出现后,大部分人却放弃了。”在孙小峰看来,对陌生的环境和不确定的未来,运动员还是心存恐惧,“尤其对职场的茫然和相关技能的缺失,让他们在赛场与职场间感受到了巨大的心理落差。”
发现问题后,“解决多少人就业”的工作指标变成了“帮助运动员找回自信,重新定位。”孙小峰表示,现在他们会把大量时间花在和运动员的日常沟通、陪伴和倾听中,“让他们知道,自己在职场上同样具有优势,改变原来‘等、靠、要’的被动思维,我们不能只是给他们找工作,而要帮助他们找到自我。”
“当下的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是空前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急需体育专业人才,相关部门也更重视退役运动员的就业,这样的大环境是几年前没有的。”冠军基金发起人杨扬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相比几年前,尽管原有的训练管理模式没有太多改变,运动员依然存在信息不对称、缺乏学习和锻炼的机会等问题,但整体环境的变化及退役的运动员越来越年轻,让90后的运动员在危机意识上要强于以往,“毕竟有一两代运动员在前面铺垫,媒体也报道过一些退役运动员的窘境,给这批运动员有一些警示。不像我们那批,此前一直都是国家管终身,突然间不管了,很多人无论在能力还是心理上,都无法适应和接受。”
这样的变化让孙小峰意识到,要让年轻的退役运动员在就业转型上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除了从长远上改变运动员选拔和培养的“封闭性”,现在能着手尝试的是“培训工作的前移”,即进入运动队甚至体校,让运动员在退役前就能提早对未来的就业作规划与准备。可几经尝试,他发现“并非易事”。
刘慧文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她曾为现役运动员组织过一次职业转型培训,“给七八个训练单位打了电话,只有两个单位来参加。”曾经从事训练管理工作的刘慧文深知,“好不容易一个运动员刚刚出成绩,这时要是对他进行职业转换的培训,领队和教练都会害怕他被动摇,进而造成人才流失。队里不愿意有任何因素干扰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所以,我们的主要精力还要放在退役运动员身上,现役队伍不好插手。”但令孙小峰感到欣慰的是,“还是有不少具有先见之明的管理者,小部分运动队已经开始对队员进行了培训,事实证明,让运动员考虑未来,更有利于他们重视眼下,尤其是现在的运动员都是90后,了解信息的渠道很多,对他们进行封闭管理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其封闭不如敞开,让他们尽早为未来打算,明白未来的道路和现在的努力息息相关。”
本报北京12月16日电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