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体育  体育赛事

草原刮起“国象风” 已建起20所国象特色学校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1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在第三届全国智运会棋牌文化博览会的展区内,架起了一个小小的蒙古包。敖日格勒端坐其中,手边摆着造型别致的“蒙古象棋”,仿佛穿越回大草原。身为内蒙古国象队的教练,他带着十几个小棋手辗转2000多公里,从内蒙古呼伦贝尔来到山东枣庄。国象赛场上,孩子们自发穿上逢年过节才穿的蒙古族传统服饰,征战着来之不易的“智运会之旅”。

  敖日格勒的家乡在呼伦贝尔陈巴尔虎旗,起源于3500年前的“蒙古象棋”,被游牧民族世代口传身教。这一古老的博弈游戏,从棋盘棋子到走法规则,都与国际象棋类似。“每年的那达慕大会,棋手们围坐在草原上对弈,甚至连不识字的放羊老人,都会下‘蒙古象棋’。”敖日格勒说。

  按理说,拥有如此深厚的群众基础,国际象棋的发展应该水到渠成。但在2013年前,内蒙古连一支国象队都没有,直到中国国象协会2013年开展西部行活动,才为当地植下国象推广的第一粒“种子”。敖日格勒说,两年下来,内蒙古已有20所国象特色学校,呼伦贝尔地区就占了17所。

  受“蒙古象棋”熏陶的草原小棋手爱上了国际象棋,但专业师资的缺乏却成了他们水平提升的门槛。15岁的艾丽斯,参加了不少比赛,棋艺颇有潜力,对阵俄罗斯青少年棋手时也能得分,现在惟独缺少高水平专业教练的点拨。面对这个难题,敖日格勒寄望于专业机构的力量,“引入外省专业老师、开展专门训练,光靠教育局可不成。”

  上一届智运会,内蒙古没有派队参加国际象棋比赛。在本届智运会国象比赛裁判长冯喆看来,今年在赛制设计上突出了少年组,像内蒙古队这种水平不高的队伍,有了更多展示风采的机会和参赛信心。12名蒙古族小棋手将参加4个项目,他们全部为初中生。没有经费保证,家长们就自掏腰包,每个孩子花上3500元,克服一切困难来“见见世面”。

  尽管事先不敢保证获得什么名次,但几天比赛下来,敖日格勒发现和其他队伍的差距并不是那么大。这种难得的高规格赛事练兵,很可能转化为内蒙古国际象棋推广的新契机。敖日格勒说:“目前成立国象单项协会的申请已经递交到内蒙古自治区体育总会,智运会回去后就抓紧建起来。我相信,以后很多比赛中都能见到内蒙古棋手的身影。”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