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体育  体育赛事

光州大运会落幕 中国体育代表团位列奖牌榜第三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1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今晚,在光州世界杯竞技场,随着象征青春梦想的大运圣火缓缓熄灭,第28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正式落幕。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共获34金22银16铜,位列东道主韩国和俄罗斯之后居奖牌榜第三。

  以“点亮未来”为主题的本届大运会历时十余天,来自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00名运动员参赛。与奥运会不同,大运会更强调文化、教育、交流,旨在让体育回归本源、回归教育。

  除比赛成绩不俗外,中国代表团380名运动员有85%为高校自主培养,较大程度地体现了“体教结合”培育人才模式的成果。不过,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体”与“教”尚未完全融合,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之间的“壁垒”依然有待破解。

  中国大运军团十年蜕变

  上世纪80年代,原国家教委和原国家体委在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体教结合”进入实质性阶段。1996年起,国内众多高校建立了“一条龙”培养体系,涌现出世界大运会百米冠军胡凯、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等优秀选手和队伍。近年来,教育部将试办高水平运动队高校扩展至200多所,“体教结合”效果渐现。

  2005年,教育部从国家体育总局接手世界大运会组团参赛任务。十年过去了,中国大运军团发生了哪些变化?中国大运代表团副团长、首都体育学院院长钟秉枢认为,首先运动员的身份变了,“从‘运动员学生’为主到‘学生运动员’占绝大多数。相应地,教练团队也从专业队的教练员变成大学自己的体育老师为主。”此外,中国在大运会上的竞赛成绩也更加均衡化,“原来只有田径胡凯一个闪光点,现在游泳、排球等其他项目的水平也在提升。”

  “如今在冬季、夏季大运会奖牌榜上分别稳居前五、前三,同样是我们高校体育工作水平的成果。” 中国大运代表团执行团长、大体协常务专职副主席杨立国还补充道,“另外,我们的参赛目标和理念也从过去的竞赛思维逐步走向育人为主。”

  “体教结合”路未畅通

  按最初设想,“体教结合”意在建立一套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一条龙”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从而改变传统专业队培养模式所衍生的淘汰率过高、文化教育缺失、再就业困难等弊端。不过,这条路至今尚未完全畅通。

  “我国的体育管理被切割成两个板块,学校这部分归属教育部,其他部分则归属国家体育总局。要想搞好体育,顶层设计上的改革很有必要,体育应该和学校结合在一起,而不是游离于学校之外再建立一套‘业余训练体制’,运动员从小进专业队,脱离学校体育,‘训练成人化’,明显有违体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本质。”国内体育社会学家卢元镇表示,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彼此之间没能协调好,也阻碍了校园体育向更高水平发展。

  众所周知,现行体制下体育部门掌握着国内竞赛举办权、优秀选手的选拔权等资源;学校培养的高水平运动员要想进入国家竞赛体系,难度不小。从某种角度讲,这是对高校践行“体教结合”的压制和不认可。以清华大学跳高名将王宇为例,由于北京田径队为其注册在中国田协,他才得以参加国内高水平赛事。然而,这种合作方式目前仅局限于个别高校和运动队。

  此外,经费匮乏也是“拦路虎”。“高校参加各项比赛没有固定经费,存在‘学校有经费就参赛,没有经费则不来’的现象。”杨立国直言,如果政府部门给予一定比例的经费扶持,如食宿补贴等,“参赛积极性肯定提高。”他举了个例子,北理工男足是中甲联赛唯一的“学生军”,若无赞助商支持,“日子过得紧巴巴。”

  除经费外,高校体育教师编制过少、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如何吸引生源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的“老大难”问题,也成为“体教结合”的路障。

  “体教结合是两家的责任”

  对于发展高校体育,教育部门一直在发力,竞赛大门也逐渐向普通大学生敞开。据统计,大体协每年开展的大学生单项联赛达80余项,参赛人数超过10万,覆盖80%高校,如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大学生足球联赛(CUFL)已成品牌赛事。

  去年底,大体协又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育赛事管理的通知》,提出“鼓励体育特色学校或举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学校积极参加体育总局组织的青少年U系列比赛或青年比赛”,“对于以学校名义集体组队或组织个人体育项目参赛的在籍在读在校的学生将不影响其参加各级各类的学生体育竞赛活动”等。

  此举得到了体育部门的响应。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司长郭建军表示,体育部门能做的就是搞好基础建设,搭建好信息平台,“如从根本上杜绝资格年龄问题,避免以大打小等,从而消除教育系统的顾虑,创造公平的竞赛环境。”

  不过,要想实现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的无障碍联通,必须淡化部门间利益立场。“体教结合是两家共同的责任。”有业内人士指出,两个系统本应资源共享、形成合力,但现实情况是两者各行其是。“即使有心合作,一旦涉及利益重叠就无法继续。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缺乏顶层的制度设计和保障。”

  历经20多年,“体教结合”已然行进在路上。惟沿此方向走下去,中国体育的未来才有希望。“从这次大运会看,中国高校体育能够完成高水平竞赛任务,体育人才的培养也到了适宜的转型阶段,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都应该做好准备。”钟秉枢说。

  本报记者 黄志阳(光州14日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