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体育  体育赛事

中青报:大运会主旋律从“竞技”转向“友谊”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1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中国女足和波兰女足的比赛结束后,出现了一个非常温馨的场面:中国队20号王晨,找到一名拄着拐杖的波兰队队员询问伤情,得到“没问题”的答复后,两个人还非常友好地握手致意。

  事情是这样的:同波兰队的比赛上半场40分钟,中国队右后卫王晨带球助攻,尼克尔·扎亚克在防守时和王晨有一个正常的身体接触,由于没有控制好重心,她扭伤了膝盖,痛苦地倒在地上,被替换下场后,救护车甚至准备将她送医院治疗。

  “我觉得大学生比赛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中国大学生女足主教练王长权告诉记者,“在比赛场上,肯定要全力去拼搏,但比赛结束后,就应该是好朋友。对方的受伤,其实跟王晨没有什么关系,但这是大学生的比赛,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第28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7月3日在韩国光州正式开幕。大运会只限在校大学生和毕业不超过两年的大学生(年龄限制为17岁~28岁)参加,因此,是名符其实的青年人的盛会。相比奥运会,大运会在不忽略运动成绩的同时,更注重青年之间的交流。

  “现在每天除了正常训练时间,我不会给队员设置任何限制。”中国大运女排主教练、奥运冠军杨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队员本身就是大学生,英语都还不错,每天我也不限制她们在房间里待着,可以出去转一转,只要不出村,晚上11点前回来休息就行,也不用请假。她们也在外面玩、换徽章,还是很高兴的。”

  长久以来,一谈到体育比赛,人们潜意识里的反应就是争金夺银,即使是大运会这样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综合性运动会,也难免陷入这样的困局。2003年大邱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后,教育部才开始牵头组建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2005年土耳其伊兹米尔大运会,应该算是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由运动员学生向学生运动员过渡的开始。当然,2011年深圳大运会算是一个例外——由于东道主的原因,大量知名运动员甚至奥运会冠军都参加了。

  但将大运会“还”给大学生运动员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本届光州大运会,中国大学生代表团中,85%的运动员,是高校自主培养的,“有一些项目技术含量比较高,是高校没有办法搞的,比如体操、跳水等,确实还存在着在高校挂名的有专业背景的运动员。”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执行团长杨立国说,“但未来,我们肯定会逐步减少这样的情况。”

  记者翻看本届光州大运会中国代表团的运动员手册发现,除了易思玲、火亮、陆滢等屈指可数的几个知名运动员的名字,其他运动员都是高校里的“小人物”,比如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田径这样基础大项的运动员,都是高校自主培养、没有专业运动员背景的大学生——大运男足以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为班底组建,女排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基础组建,女足则全部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在校大学生。

  正是由于学生运动员人数的增加,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的目标,也逐渐从金牌至上,转变为重视教育和交流。毕竟,大运会的理念,从来不是“更快、更高、更强”,大运会“Today’s stars.Tomorrow’s leaders。(今日的明星,明日的领袖)”的口号,意在通过体育的方式,推动和促进世界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他们未来在不同的领域取得成功奠定基础。

  本次光州大运会,中国代表团执行团长杨立国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展现新一代中国大学生精神风采的重要性,代表团各支队伍也身体力行,淡化注重指标、成绩的旧有观念。杨昊说:“我们开会时也告诉队员,没有成绩压力,享受比赛的过程就可以了,因为大学生体育和竞技体育最大的不同,就是参与的人本身就是大学生。让队员们融入到大运会的氛围中去,成绩要尽可能好一点,但不是主要的。”

  中国代表团的大学生运动员,确实在努力融入大运会这个氛围。女子1米板比赛结束后,到现场为队友加油的中国跳水选手刘甜和李亚楠,与场内表演的韩国演艺人员一起热舞,两人活泼、大方的即兴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和在场各国运动员的欢呼和掌声。

  女子佩剑、男子重剑比赛结束后,来观看比赛的清华大学击剑队的吕德龙告诉记者,他自己最看重的,不是能取得怎样的成绩,而是通过击剑这项运动的平台,和其他国家的年轻人进行交流。这位以640多分考入清华的“学霸”,用英语和外国选手沟通起来,没有任何问题。

  这种不同国度之间年轻人的交流,其实早已延续到更广阔的领域。在大运会正式开始后,记者巧遇了来自首都体育学院的姜凯笑,这位四川男生并不是运动员,他来到光州是参加由大体联组织的青年记者培训项目,该项目由12名韩国大学生和12名来自其他国家的大学生组成。

  “我都要’疯’了,我们是全英文,现在特别想回到中文的世界里。”话虽然这么说,但姜凯笑其实很享受这个过程,“锻炼真是很大的,每天上午我们都会确定不同的采访选题,然后就赶紧去联系。今天的选题就是采访开幕式上负责灯光设计的人,我打了一上午电话,但还是没有联系上。”

  正如大运会看重的不是成绩一样,青年记者培训也是为全世界不同国家的年轻人,搭建了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在从世界杯竞技场返回新闻中心的路上,记者注意到,包括姜凯笑在内,所有参与这个培训项目的年轻人早已打成了一片。他们彼此交换着开幕式的观感,互相开着玩笑,甚至试着“撮合”两个异性朋友——从这个角度上说,不论是在场内还是场外,通过体育这个平台,交到一个挚友,远比夺得一枚金牌要重要得多,而这,正是大运会的真正意义所在。

  本报光州7月5日电 特派记者 杨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