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震:以开放的姿态迎接中国高校体育的未来
新华网韩国光州7月6日体育专电(记者刘阳 刘宁)一个大运会周期派队参加30多项大学生单项比赛、派高校教练员去国外学习培训、积极参与大学生体育的国际事务,中国高校体育正在以开放的姿态蓬勃发展。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专职副主席申震6日在这里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中国大学生体育的发展处于世界中上游水平,大体协希望能够为高校管理者和大学生们创造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让他们更多地体会到体育的魅力以及给人生带来的改变。
申震表示,目前欧美的大学生体育发展处于领先地位,虽然中国大学生体育仍在初级发展阶段,但是在世界上已经处于中上游水平。申震说:“以前我们的高校体育发展也是模仿俄罗斯的路子,但是这些年开始向美国模式靠拢。”
申震介绍说,2001年北京大运会时,中国大体协和美国大学体育协会(NCAA)开始建立联系,2003年大学生体育交流活动由国家体育总局管理转移到教育部后,大体协和NCAA的交流更加充分。“我们一直在交流,一直在追赶。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的建立为中国大学生体育的发展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
扩大对外交流是加速中国大学生体育发展的“助力”,中国大体协已经从四个方面积极与先进国家接轨。首先,学生是大体协服务的主要对象,如今每两年的一个大运会周期内,中国派队参加的单项锦标赛已经达到30余个。而正在光州举行的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上,中国代表团在多个场合强调,大运会不以金牌为目标,希望大学生们能多多与外界交流。申震说:“我们对中国大学生出国总是有三个要求,一是要求每个人交一个外国大学生朋友,尤其希望他们结交母语是非英语的大学生。双方用非母语交流,加深了解。二是参观一所当地大学,三是参观当地的博物馆,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申震感慨地表示,十几年前,大学生们参加比赛有时底气不足,但是现在站在大运会赛场,“有信心、有底气甚至还有霸气”,这是大体协的工作者们最感到欣慰的地方。
体育回归教育,高校体育向职业体育输送人才,已经成为未来中国体育发展的趋势。好苗子碰不到好教练,教练员水平偏低成为制约中国高校体育发展的瓶颈之一。申震透露,作为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框架下的合作项目,从明年开始,大体协五年内每年将派出田径、游泳、美式橄榄球、篮球等项目的共200名高校教练赴美留学,学习运动员管理、运动员心理学、体能、营养等专门课程,每期培训三个月。此外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支持下,大体协从今年9月开始每年从学校系统选派240名足球教练员和体育老师到法国的三所大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系统学习。
申震认为,改变高校管理者对体育固有的偏见也很重要,体育不只是一场比赛,体育是教育的一部分。他说:“很多高校领导并不重视体育,甚至有些高校认为应该少搞点体育多搞点‘正经的学术活动’。”大体协每年都组织高校管理者到美国NCAA和下属联盟交流,并且参加当地组织的高校体育论坛,“希望在这个层面上提高高校管理者对体育的认识”。
目前,中国大体协在国际大体联下属委员会任职的已经有9人,而这一数字在2003年前为零。此外,亚洲大体联的总部设在北京。在国际大体联担任大运会监督管理委员会委员的申震表示,积极参与大学生体育国际事务、加强国际话语权,也是近年来中国大学生体育工作的一个积极变化。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