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大战”围棋只会受益 国人应珍视传统文化宝藏
中新网北京3月16日电(记者 王牧青) 过去一周,“人机大战”成为横跨体育和科技界,蔓延至全球的爆炸话题。随着比赛一场场进行,各方的思考接踵而至。对中国人来说,了解和懂得围棋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一场“全球围棋盛宴” 国人应珍视传统文化
多年后,当人类回忆“人机大战”的历史,“深蓝”PK“国际象棋”将是开山鼻祖,“阿尔法围棋”PK“围棋”无疑是第一次高潮。一周以来,“人机大战”吸引了全球范围的网络直播,数亿人次关注,“人工智能”和“围棋话题”占据各大媒体头条。
上至职业高手、下至业余爱好者,甚至从未接触过围棋的人,都在谈论这“时髦”的话题。世界冠军棋手陈耀烨说:“无论欧美地区,还是围棋圈之外的人,都在关注‘人机大战’,这对围棋的推广只会是好事。”
确实,近些年来,围棋在中国正渐渐回暖。但是,这项运动更像是中、日、韩三国的争霸游戏。围棋人士一直希望在欧美地区开展普及,几经努力,但收效甚微。这次,“人机大战”甚至不用刻意宣传,就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
围棋界正近乎疯狂地讨论胜败的意义,更多初次接触围棋的人,更希望了解围棋到底是什么。中国围棋协会主席王汝南认为,相比机器,围棋中蕴含着深刻的内涵,甚至引申为哲学、军事理论。所谓琴、棋、书、画,它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艺术”。
从“烂柯故事”、到“当湖十局”,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记载里,围棋承载了太多经典故事。以至在古人的艺术作品中,围棋升华为一种符号,以“棋”为“道”。武侠小说里,甚至以“棋谱”寓意“秘笈”,将其视为一种无上的追求。类似种种,无疑体现了围棋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巨大价值。
不过,除了以围棋为职业的棋手、和喜好它的爱好者,如今国人对围棋了解太少,甚至许多人连围棋的基本规则都一知半解,更枉论懂得“气”、“目”、“劫”、“提”、“尖”等简单的术语,也就更难理解围棋蕴藏的复杂文化财富。好在,“人机大战”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平台,为国人了解围棋打开了一扇门。
围棋输了吗? 一次测试绝非断头台
然而,业界讨论的话题恐怕更加尖锐:人类棋手输给人工智能,代表了围棋的失败吗?一直以来,围棋以其可能性无限穷尽为神秘奇点,被奉为人类智慧的巅峰。这次,“阿尔法围棋”虽然没能横扫获胜,但其远超人脑的计算能力已经让人震惊。假以时日,计算机科技会攻克围棋的神秘奇点吗?至少,“阿尔法围棋”的出现提供一种可能性。
输掉比赛后,李世石大方地说:“这是我的失败,‘阿尔法围棋’很强大。但这不代表了人类棋手的失败,更不代表围棋的失败。”
目前世界排名第一、对战李世石8胜2负的柯洁甚至放话:“如果让我和机器打,我的胜率起码在六成。以目前的情况看,李世石发挥得不好,我可以赢他。”
如果以上讨论只限于围棋本身的“脸面”,围棋圈更担心的是,如果围棋的神秘性被攻克,科技强行掳走处于围棋的光环,这项运动会不会走上下坡路?
1997年,计算机“深蓝”战胜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但国际象棋并未走入衰落。中国国际象棋国家队总教练叶江川指出,国际象棋的发展并没受到不利影响,棋迷们依然热爱国际象棋。另外,电脑下棋软件水平的提升,为棋手收集棋谱、研究棋局等提供了很多便利,有助于棋手进步。
叶江川也提到,人们喜欢看棋下棋,正是基于人类棋手在对阵时的临场棋艺展现,其中除了技术水平外,还包括意志品质和个人风采等多方面因素,这是机器不能全部替代的。
退一步讲,即使李世石本次0-5败阵,也只是一次测试的结果而已。科技的发展仍掌握在人类手中,或许它将有机会帮助人类更接近“围棋上帝”。担心围棋就此衰落的人们,其实并不需要惶惶不可终日。
人工智能统治人类? 科幻是噱头,不是尽头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短短十几年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速度堪称飞跃。无论科学家和棋手,都对一个假设无比确定:“即使人工智能机器目前不能超越人类棋手,但完成超越一定是时间的问题。”
这句话的引申,可以是:当电脑的水平超过人脑,人类会不会反被电脑统治。甚至就像科幻小说、电影里的描述,电脑构建起自己的“帝国”,人类沦为奴隶?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认为,人类永远是机器人的主宰,机器科技水平的提升,将会让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好。
本次人工智能的开发公司谷歌CEO桑达-皮查表示:“世界上真正的挑战不是‘人类对机器’,而是人类利用机器与那些全球性难题之间的对决。阿尔法围棋”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和人类的发展都是积极的一步,今后它的水平还可能应用到医疗等其他领域,更好地造福人类。”
“我们更希望人们对这类技术能抱有一种期待态度。”皮查的话,至少安慰了担心被电脑逆袭的人们。毕竟,“阿尔法围棋”远未穷尽围棋的无限性,从目前来看,那些骇人的科幻场景更像是噱头,而不是科技的尽头。(完)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