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撞机发现标准模型的历史,未来的圆形对撞机到底强在哪里?
对撞机的目的,是让物理学家测试物理理论所预测的不同粒子,包括测量希格斯玻色子的性质、寻找由超对称理论预测的大粒子、新粒子及其他未解决的问题。
回顾粒子加速器的进程,从1990年代的兆电子伏特加速器(tevatron)、2010年代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LHC),预计于2020年完工的高光度LHC(high-luminosity large hadron collider,HL-LHC),到未来可能出现的超高能量圆形对撞机(future circular collider,FCC)。这些高成本机器背后的物理动机,到底是什么呢?
对撞机发现粒子的历史
高能量对撞机在发现新粒子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LHC之前,欧洲核子研究中心(Organisation Européenne pour la Recherche Nucléaire,CERN)的SppS对撞机(SppS collider)在1980年代发现W和Z玻色子后,奠定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standard model,SM)的基础。实际上,标准模型由一组基本粒子、一组规范破色子及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描述。一般而言,物质由费米子组成,而所有的费米子可以分为3代,每一代费米子似乎都是彼此重复。
所有的费米子都是在1970~1980年代被发现的,而物理学家也在1995年发现了顶夸克。尽管如此,质量的起源与其相关的弱CP对称性破坏机制仍然未知,最简单的选择就是单个希格斯双峰,其具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
网站热点更多>>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