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体育  体育赛事

缓解马拉松等大型群体性体育赛事瓶颈顶层设计、激发活力、规范治理势在必行

  • 来源:互联网
  • |
  • 2017-08-1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2016年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备案的城市马拉松、迷你马拉松、山地越野跑等赛事达到328场;环湖、环岛、城市穿越、山地越野类的自行车赛事也成为发展城市旅游和拉动绿色经济的商业产品。在群体性赛事井喷发展的背景下,出现了“一号难求”“运动安全保障”“短期效应难以凸显”“赛事宣传和融资难度较大”等影响赛事发展的瓶颈问题;同时,这一问题也凸显出我国群体性体育赛事具有较大的经济挖掘潜能和促进消费的能力。

  日前,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家体育总局等9部门出台的《关于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马拉松、自行车等大型群体性体育赛事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是一项以解决应景性问题为导向,促进马拉松、自行车等群体性赛事进一步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大众体育文化生活多元化需求的政策,彰显其顶层设计、激发活力和规范治理的政策效应。

  近几年,我国以厦门马拉松为带动了城市马拉松热,激发了地方主导组织实施,且具有较高的社会关注度。但是,在2015年赛事审批权下放后,出现了群体性赛事组织过程中的安保、交通等问题难以协调,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型的过程中,其服务意识和治理能力有待提高。

  在此背景下,《行动方案》的出台既明确了到2017年底500万人次的参赛规模、马拉松和自行车赛事带动各类消费200亿等具体目标,更为重要的是,针对群体性赛事的瓶颈问题,厘清了多元治理主体下的体育、、卫生计生、交通等相关部委的职责分工,主要涉及建立赛事一站式服务保障体系、规范赛事运行过程、建立行业信用体系、完善赛事金融、支持稳步推进体育协会实体化运行和行业自律性等内容。在我国大型群体性赛事处于“规模快速增长期”的关键时刻,由国家出台顶层设计、厘清职责的政策文件,有利于减少政策和增强活动效应,为地方区域马拉松、自行车等赛事主办方提供了政策保障,督促地方在赛事过程中由“划桨”逐渐转向“服务”。

  在马拉松、自行车等休闲群体性赛事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行动方案》的出台进一步激发、社会和市场参与群体性赛事组织的活力。一方面,应鼓励专业性、行业性、不同群体性的全国和地方体育社会组织积极承担起规范运行群体性体育赛事的职责,发挥其专业人才库和智力库的作用,如马拉松赛事的标准化服务体系、自行车赛事中的自主品牌创新与制造等都急需开发和完善。另一方面,在大量体育运行服务公司、企业等市场机构以委托代理、购买服务或战略合作的形式参与或组织马拉松、自行车等赛事过程中,应发挥其整合和配置市场资源的优势,弥补在赛事组织过程中的失灵现象,培养一批在赛事安全、赛事宣传、赛事保险体系、赛事数据挖掘、赛事效益评估、赛事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企业,构建“吃、住、行、医、娱、文、旅、商”等多元供给的赛事产业链,促进我国群体性赛事可持续发展、赛事的社会和市场效益逐步提升。

  首先,要处理好大型群体性体育赛事的社会力量参与性和规范性问题。在当前我国体育赛事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专业化的人才服务团队还较为缺乏,标准化的赛事运作和服务体系还有待健全,《行动方案》将其主要影响因素以分摊式、条目式的方式作为重点任务进行布置,将有利于在今年底建立我国马拉松、自行车赛事的专业化运行团队、一站式服务方式、商业化运作模式、差异化赛事风格、多元化资金渠道和标准化的服务水平。第二,做好大型群体性体育赛事的筹办、举办和赛后的全过程管理。《行动方案》中针对制约我国群体性赛事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的安保标准、信用体系、一站式服务等均是文件的亮点,因此,应在信用体系、融资机制、赛事评估、服务保障等方面下工夫,提升规范化治理水平。第三,加强马拉松、自行车等运动项目的技术服务工作。

  纵观美国、马拉松运动发展周期,美国和马拉松运动在人均P超过5000美元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已流行。按此规律发展,随着我国国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也会由马拉松、自行车、徒步等便民性参与的运动项目向滑雪、攀岩、滑翔、滑板、冲浪等休闲性运动项目发展,同时足球、篮球、羽毛球等大众项目的参与人数也在增加,群体性赛事运动项目的多元化将是其发展趋势,因此,对我国大型群体性体育赛事顶层设计、激发活力、规范治理势在必行且意义深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